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李元琴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及麻醉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3%),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围术期给予其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在术后的疼痛与恐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布托菲诺;护理干预;无痛人流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39-02

无痛人流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人流综合征,麻醉手术中最主要的危险是呼吸抑制。对年轻患者来说,术后恢复状况与手术疼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1]。对于手术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处理,除了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进行处理外,还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为研究心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护理疗效,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18~42岁,其平均年龄为(27.3±2.3)岁;其妊娠时间在38~71d,平均妊娠时间为(45.1±2.2)d;其中包括初次人流患者48例,2次及2次以上人流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19~41岁,其平均年龄为(27.8±2.4)岁;其妊娠时间在36~70d,平均妊娠时间为(44.6±1.4)d;其中包括初次人流患者44例,2次及2次以上人流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停经史,且经临床诊断确诊。两组患者在孕次、妊娠时间、年龄等一般因素无显著差异,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1.2.2.1术前准备:患者在门诊就诊时,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和心肺功能,并做好记录。对上呼吸道有感染或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应详细介绍手术麻醉的风险,建议患者慎重考虑后再进行手术;对合并有癫痫、支气管哮喘和甲亢患者,应及时与麻醉医师进行沟通[2]。对患者进行白带、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及妇科B超等常规检查,术前告知患者应禁饮食处理,以免因术中食物反流误吸导致呼吸道堵塞,最终引起窒息[3-4]。

1.2.2.2术前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术前孕妇大都存在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尤其是有多次人流或瘢痕子宫的患者来说更为显著,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与其更体贴、关心和热情的护理,并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医护关系。护理人员在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的同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5]。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相关麻醉医师应对患者的体重进行测量,以估算麻醉时所采用的药量,同时手术时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由护理人员提前告知患者做好术前个人卫生,若发现有阴道炎症,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炎症消除后才能进行无痛人流手术。

1.2.2.3术中护理:手术开始前要建立静脉通路,即穿刺患者的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保证静脉通畅性,以免通路堵塞导致药物蓄积,引发皮肤坏死,固定好通路。对有假牙的患者,为避免假牙误吸呼吸道导致窒息,应将患者假牙取出,术中护理人员应与麻醉医师协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注重对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监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胸廓的起伏状态、口唇和肢端的颜色,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抑制。

1.2.2.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仍处于昏睡状态,此时应继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直到患者苏醒为止,待患者恢复正常下地活动后对其阴道流血和腹痛状况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不良反应(术后疼痛、术后恐惧、呼吸抑制和人流综合征等)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后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检验应用%表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3%),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有预见性的心理安慰和心理开导,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恐惧紧张心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患者机体的康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3%),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在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同时可以减轻手术中及术后的痛苦,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使其主动配合手术的顺利实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并降低麻醉护理风险,是我院在流产手术中的工作效率和麻醉护理水平得到一个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西英,杜杰,徐贵菊. 健康教育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1(23):15-18.

[2]邓八妹,梁焕莲,吴倩红,钟雪花,许美芳.音乐干预对缓解子宫输卵管造影病人应激反应的作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12(22):17-19.

[3]颜玉华.术前护理干预对提高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和满意度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8(42):24-27.

[4]魏涛.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33(12):18-21.

[5]邱波,吴延波,胡艳丽.可视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与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2(21):11-14.

论文作者:李元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李元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