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论文_李冰

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诊断,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为心肌缺血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案,观察组则为动态心电图诊断,并分析患者的检出率和具体病情情况。结果:从检查结局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7.1%(99/102),对照组则为89.2%(91/10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分析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用时上,患者缺血持续时间以无症状患者更低,在心率上,无症状患者高于有症状患者。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病情检查,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优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饮食、生活习惯等也出现了不良问题,这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具有年轻化趋势。在心肌缺血疾病上,有些患者具有典型症状,如心痛、胸闷等,而也有患者则无显著症状,则会有漏诊问题。在临床检查上则包括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为心肌缺血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104例,通过对比不同的检查方式,进一步提升检出率,为患者的病情负责。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为心肌缺血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其中,男性59例,女性55例,患者年龄在4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2.6)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1±1.6)年。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案,即采用心电图仪器对十二导联的心电信号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病情;观察组则为动态心电图诊断,其需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对p波、QRS波进行检查分析。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心肌缺血的阳性判断,其主要依据为ST段水平异常,其存在斜性下压并逐渐消失,持续时间超过1min【1】。此外,在短暂性发作的时候,基准为等电位线极限。除此之外,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进行病情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的分析,其主要指标涉及到心率和缺血持续时间。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并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通过具体化的数据指标提供疾病的辨别。具体而言,本次实验在缺血持续时间和心率对比上使用计量统计,在检出率上使用计数统计,统计结果具有意义(P<0.05)。

2 结果

从检查结局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7.1%(99/102),对照组则为89.2%(91/10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分析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用时上,患者缺血持续时间以无症状患者更低,在心率上,无症状患者高于有症状患者。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病情更为隐匿,通常不易发现,因此,患者缺乏对自我的生活管理,这也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不利于治疗的及时开展。在研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则包括神经系统损伤,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患者的疼痛阙值的变化【2】。但是,这些因素并没有对心室传导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患者的身体感受不强烈,常规检查仪器无法进行所有问题的发现。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中看,动态心电图在检查上具有明显优势,其能够检测心肌缺血的不同时段,从而对心肌缺血的时间有着更全面的认知,加强了判断的准确性,有利于为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其次,在检查中准确率上动态心电图具有高的保障效果,其灵敏度高,可以作为监测的首选方案。与此同时,该方法对于非持续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也具有良好的保障。除此之外,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也具有无创、便捷、可反复操作的优势,能够符合患者的检查需求。而常规心电图只能对短期内的心肌缺血做出判断,由此会有更高的误诊、漏诊可能性。从检查结果中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缺血时间短、心率高,并在心电图上表现出ST段下移,耗氧量增加【3】,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病情检查,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优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代少华,陈浩刚,梁翠娟,陈艺英,陈惠颜.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37-39.

[2]张艳,宋兵蕾,白梅英,李娜. 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2):1932-1934.

[3]周晓玲,王冰,车菲菲.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30-31.

论文作者:李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论文_李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