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初学游泳恐惧心理及消减方法研究论文_李剑

大学生初学游泳恐惧心理及消减方法研究论文_李剑

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游泳项目尚未作为全民运动方式普及,因此,大学游泳课程选修学生比例中,有相当部分为初次学习者。受水的浮力影响及游泳技巧等限制,导致部分初学大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恐惧心理。现对大学生初学游泳恐惧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消减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初学;恐惧;消减

一、学生游泳情况基础调查

以下对济南市某省属高校游泳课选修情况调查情况。

该高校自2013年起开设游泳选修课,至2018年止已有5年跨度时间。每年选修班级为4个班,每班20人,共计80人。虽然开课历时较长,但每年选修学员的基础并无明显变化。一个班级中已经接触或较为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仅为1-2人,即约90%学生没有游泳基础。

根据问卷调查,在高基数比例的初学者中,存在不同程度游泳恐惧心理的学生约占63%。

对于初次进入泳池的学生来说,水中不习惯的平卧姿势将影响其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使身体常处在失衡的状态,难与动作配合的呼吸会带来憋气或呛水,以及水温的刺激等等,进而造成学生对学习游泳的恐惧。1

二、大学生初学者产生恐惧心理的表现分析

恐惧,通常归类于人类情绪的表现之一,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是当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按照凯利的观点,恐惧类似威胁但在程度上较轻。当一个人的建构系统的边缘要素而不是核心建构被证明无效时,恐惧就会产生。由恐惧的概念可知,恐惧本质在于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潜在夸大而造成的情绪上的波动或严重影响。

具体在游泳教学上,恐惧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是行动受限。程度较轻的恐惧体现为:不敢下水、水中无法站立、无法行走、无法进行埋头憋气练习等;程度较重的恐惧体现为:肢体僵硬、呛水、呼救等。二是生理反映。主要体现为跳加快,呼吸急促或停顿,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嘴发干,冒冷汗,四肢无力等。轻度恐惧心理对教学干扰较少,可在熟悉水性后逐步缓解,中重度恐惧心理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干预辅导,以对安全及教学进行保障。

三、大学生初学游泳者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游泳场所对初学者影响。一是通风情况影响:通风情况良好,则学习者较为放松,通风情况不良,则易出现呼吸受阻现象;二是水温影响:游泳适宜温度为26-29度。当温度过低,则水温传递皮肤,导致发抖或抽筋现象,温度高于这个范围,则体温升高,活动状态下容易呼吸困难。三是水质及面积影响。水质清澈、面积大小适中,则可见度较好,学生心理趋于稳定;水质浑浊、面积较大,可见度较低、不安全感增加,均会导致初学者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课堂组织影响。课堂组织应循序渐进、课堂气氛融洽活跃、注意因材施教。课堂训练趋于单调,则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心理稳定;课堂训练趋于僵硬,则学生在压力之下更易产生恐惧心理。

游泳场所救援设备及救援人员影响。学生进入游泳池,首先会观察游泳场所救援设备及人员是否到位。因此,作为安全基础保障,救援因素会给学生带来不同心理暗示。如学生观察到游泳池各项安保措施完备,则较为明确的带来缓和心理,反之,如学生对救援方面理解不足,则较易带来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恐惧心理。

(二)内部原因

认识缺乏。初学者对游泳课程缺乏课前知识了解,对陌生运动不熟悉、心理准备不充分,是导致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

溺水恐惧。初学者本人曾有过溺水经历,或曾亲眼目睹过溺水现象,或曾在各种途径特别关注过此类信息,导致对游泳课程与溺水密切联系,产生极度恐惧心理。

意志品质缺乏。学习新课程需要坚毅品质,特别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缺乏相应的意志品质,导致进入水中后,学习环境稍一变化便出现退缩恐惧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消减大学生恐惧心理对策

(一)教学环节循序渐进

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在各阶段应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树立学生坚毅意志品质。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及果断的意志品质。同时不断鼓励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鉴于成人在学习游泳时“畏惧—不自信”的心理连锁反应出现几率和频率要比很多陆上体育运动学习高得多,故教练一定要在游泳教学中给予学员更多的鼓励,以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即使与陆上体育教学相比而言微不足道的进步,在游泳教学中也一定要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做到“可有可无的鼓励一定鼓励,小鼓励变大鼓励”。2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可显著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对消减和克服恐惧心理起到一定作用。

增设游泳下水前相关课程知识普及。对学生担心或恐惧的各种问题提前“预防”,进行有针对性讲解,使之由不熟悉的夸大危险性心理状态转变为熟悉环境的放松状态,减少由于初次接触而带来的不安全感。

增设陆上模仿练习环节。下水前,必须在岸上进行模拟水下练习训练,保证所有动作技巧均已掌握熟练,再逐步进入水中进行初练。一旦对动作有所熟悉,会极大减少水中操作的恐惧心理。

增设学生观摩环节。遴选优秀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其他学生观摩,从而激发同学间的相互鼓励,缓解水中练习压力。在同伴感召下,部分学员的恐惧心理会有不同程度缓解。

(二)注意重点教学环节

恐惧心理最常出现于初学水下呼吸及水中换气环节。因此,应有针对性改进呼吸教学方法。

学习水中呼吸,使成人初学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逐渐适应水中环境,使学员了解人体在水中产生的漂浮晃动现象是可以控制的,从而消除心理紧张与畏惧感。进行水中呼吸练习时,可先让学生准备一个脸盘,在脸盘中接满水,进行陆上模拟练习。如将头全部埋入水中,水中憋气,抬头呼吸,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能较为熟练掌握水中与水上呼吸的切换,同时因为练习环境为陆地,没有增加学生环境负担。一旦做好此项练习,则进入真实水中环境,会较快掌握水下呼吸技巧,减少甚至消除恐惧心理。

水中换气是初学者克服恐水心理的关键,要让初学者养成用嘴巴吸气,嘴巴在水中呼气的习惯,在水中吐气要慢且均匀,水面上吸气动作要快且深。在练习的过程中,吸气后头部要侵入水中,要求用嘴巴吐气并尽量吐尽,随着吐气结束的同时慢慢抬头,抬头出水面瞬间张开嘴巴吸气,为了防止喝水或呛水,在嘴巴接近水面时把气尽量吐完,并在水面上深吸气,然后沉入水中,此时注意练习换气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抬头的时机,否则容易造成呛水。不断的重复这个动作,连续有节奏的进行呼吸动作练习。注意在头部沉入水下时要求初学者眼睛打开,使其可以看见水下情况,从而减少初学者的压力。

(三)注意因材施教

教练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了解其心理特点,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等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特点的学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运用示范法、游戏法、诱导法、鼓励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由于不同学员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存在个别差异性,在每一次的练习过程中都要照顾不同学习进度的学员。学员还有存在个性差异,还要根据不同性格的学员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和心理辅导。心理障碍困难和非常困难的学员,他们更需要有针对性的细心关怀、鼓励和支持,得到了教练的肯定之后,他们往往会信心大增。

五、结语

大学生初学游泳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较轻的恐惧心理可自行缓解,中、重度则必须进行干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树立教学信心,通过鼓励及教学环节的改进,帮助学生消减恐惧心理。大学生本人应积极进行游泳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学习新课程的信息和持续学习的毅力,提高大学生游泳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桂芝:《浅谈在游泳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载《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年2月。

[2]童宁:《西安市成人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李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大学生初学游泳恐惧心理及消减方法研究论文_李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