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材料体现建筑细节之美论文_袁梅清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简单的居住功能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对建筑的美态以及更多功能性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建筑设计提出了更广泛而又具有个别特色的要求,“私人订制”口号高悬。本文以砖墙建筑为例,对建筑设计美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期待能为具体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的作用。

本文共两章内容,通过对砖特点的分析,讲述砖在建筑上的美学作用。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第二章主包括砖材料的物质特征和非物质特征两小各章节,分别论述砖材料的细致美。

砖石作为建筑立面重要部分,所展现的手工质感与庄重,是砖建筑表现的独特之处,它也表达着一种向上的因素,体现着人文,见证着某一历史时期。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速度,应该在现代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上,发展并保护本土文化的特色与活力。

关键词:砖的历史:砖墙材料:细致美:人文

1 引 言

1.1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全球化。在大趋势之下结果便是地域特色的逐步暗淡。建筑的全球性相对于地域性建筑更加得到重视。地域性建筑要怎么去体现自己?

要保持文化的延续性与多样性发展,就要坚守各行各业的多样性文化。建筑也应该认清来时路,保持建筑的多样性发展方向,开展多元化特性。就如国家多次提出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字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多次提出底线思维,底线标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在学好、用好本体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创新,追逐推陈出新的同时亦要求紧紧把握住本体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兼顾同行。

最能体地域性建筑的砖材料,作为地域性的传统材料,它都在给人温馨地发出提起性暗示,温和的感知,给我们以历史的记忆,这些“人情”是其它建筑材料无法代替的。虽然在大量的城市建筑中砖还扮演着重要角色,可都是在照着全球化步子走路,没能更好发挥它的美学功能,从什么时候开始,砖墙总是默认中丑陋着,作为填充材料后隐盖于其他材料之下,也在慢慢地削窄了砖墙材料的前路。

我们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良好时代,建设美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工作上要做到爱岗敬业,承担起行业赋予自己的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理论是行动的武器,借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砖材料在建筑中美学特点为中心,简单论述砖材料本性的美,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继承与发展。

2.砖墙材料的美学特征

砖墙建筑虽然在使用方便性和适应性方面不及现代混泥土建筑,可是在耐久性方面不但一点也不差,而且还给人有极其强的细致感,永恒感,艺术感。

2.1砖材料的物质性特征

2.1.1色彩

色彩是建筑中属性最鲜明的要素之一。是物体在人的视域最为敏感的第一因素,对人的美学意向分析具有重要影响。不一样的颜色赋予建筑不一样的审美属性,使得人产生各异的心理感受。例如:红色,热情、动力,黄色,温暖、高贵、光明等感觉。古希腊建筑,大理石纯白的颜色,给人呈现出一种单纯与宁静祥和的优雅气质,我国明清时期的宫殿,以红色为墙体和立柱给人威严庄重的心理暗示,黄色让人感觉身处高贵与华丽之境。

砖最常见的色彩有红色、灰色、青色,其中,红色砖被誉为建筑中的“红金子”,为国内外建筑师所喜爱,许多砖建筑都采用红砖,例如: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红色与大自然颜色、天空中的蓝色形成的对比鲜明,更加易于在呈现,给人视觉冲击。(图2.1)(图2.2)

图2.2 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

青色砖,即是天一样的颜色,从一出现青色就自带等级意义。青砖在明清时期比较多见。极具纵深感的青砖圆拱门,青砖与红砖的叠加印象对比,冰冷的建筑像是被赋予了新生,呈现出一座有著温暖的当代园林,中国人喜欢满月,满月在整个循环周期中代表完整或完美,因此人们总是把满月与团圆联系在一起。月华如水,更符合中国人的诗意情结。

图2.4 宁波博物馆

建筑中最大特色青砖给人给人以古朴、稳重之感觉,为达官显贵们所喜爱。青砖也低调、素雅、宁静,惯有文化砖之称是文人墨客喜欢。青砖是在某一特定时期的产物,它已经被打上了历史文化的烙印。

在现代化进程中,建筑师重新重视这种传统材料,试图在腼腆中唤青色砖记载的的历史记忆。宁波博物馆——将传统青砖带到国际高度!砖材让建筑看起来更质朴,更接地气,更具本土特色。(图2.4)

2.1.2砖形状与砌筑组合

砖的施工方法要求了砖的大小形状,一直以来,砖的形状基本也未发生太大变化,为了便于砌筑,长方体则是砌体砖的最佳形状选择,普通砖的标准规格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长×宽×厚);多孔粘土砖根据各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加气混凝土砌块还可按使用制成各种尺寸,可以进行切割。虽然砖的形状还是比较单一,而历史以来人们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砌筑组合方式,也让同样的砖建筑各色各样,用创新的方式让砖建筑继续美出花样。南亚人权中心,普通砖然而通过特殊的旋转处理使建筑立面带有动感和充满活力,呈波浪状设计成功突破,成为又一个砖建筑经典。(图2.5,2.6,2.7)

图2.7 南亚人权中心 来源网络

2.2砖材料的非物质特性

2.2.1自然美

所谓自然就是,对于植物在吸收阳关雨露后完成每一次的自己成长,对于人群社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否能够顺其自然,关键在于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人们的作为。在科学地认识社会普遍规律的情况下,辨别各自特点,得以各行其道。自然美,就是在自然的基础上体现的美感。传统砖材料有些直接取自大自然,或者是由大自然中的粘土烧制而成,颜色有柔和有鲜亮,肌理或丰富或单一,质感也粗糙、也细腻,给人以无法抵挡的美,给人独有的天然之美。自然特性还体现在对环境地貌、气候、色样等的综合适应。

古代以来中国古典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体现了他思想上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庄子说过“天地有大美”“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说明庄子思想上认可无为的自然之美。所以都体现了一个观点,最和谐融洽的关系是适合与顺应,就是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真正好的建筑应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更为和谐,使建筑以谦逊的姿态微妙融入环境之中,而砖材料的质朴和非常好的环境适应性,就能很好的帮助建筑达到自然美的效果。它们本身给人带来了大自然的感觉,让人感到如临原生的环境,具有朴实的美。土坯砖、草砖等等均具有各自的自然体质。

2.2.2人文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就在于他有人文。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也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建筑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的人,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而且也要满足精神上的要求。19 世纪德国著名建筑师戈特弗里德?森佩尔说过,材料不仅是一个物质层面的,其背后还蕴藏了关于宗教、历史、文化、风俗等诸多要素材料具有文化特征。

砖建筑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带有某些历史时期的文化烙印那就成必然了,与那一时期的建造技术、加工条件地域人们的审美倾向密切联系着,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人的思想中产生共鸣,给人美丽忆起,给人带来审美感受。例如在明清被使用的青砖,由于历史的选择造就了其“淡水墨”之感的文人之气,以其宁静淡雅,勾起人们对历史传统的种种回忆与联想。给人启以人文关怀和悠远的历史回忆。

砖建筑积载光辉灿烂的文化,积淀并传承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地域性文明。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是证明砖建筑人文美的实例。中华民族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万里长城蕴藏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边塞士卒、文人骚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千古名作。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建筑布局,以及艺术装饰之外,还带有诗词歌赋、文学、戏曲、民间谚语等。如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等名句千载传诵经久不绝。谚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港剧《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歌词说明了很多,说出了国家故去的风雨历史,对长城情感与在它我们心中的地位。也是每一块砖的“能量”,能给人们留下的无数遐想。

结束语:建筑是一种时代文化的呈现,除了太阳出来的方向是东方,没有其他普世的价值标准,生活标准也都是在不停地重新归置和找寻着。多元文化让生活更丰富,但是必须拒绝凌乱无章。建筑物是否当时就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咋们先不说,也没有什么物质能够永恒,但是至少让它有意义的存在着,这点尤为重要。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渐加深,建筑的艺术创新必然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充分认识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亦应更加要努力把握。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91-370

[2]詹姆斯?W.P.坎贝尔;戎筱;威尔.砖砌建筑的历史[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唐孝祥.建筑美学十五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沈福煦,黄国新.建筑艺术风格鉴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王新征.以中国传统砖作美学意蕴的变迁为例[J].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2016

[6]历清俊.砖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美学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7]许丽.具有肌理视觉特征的当代建筑里面设计分析[J].江西;南昌同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15

论文作者:袁梅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砖墙材料体现建筑细节之美论文_袁梅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