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论文_焦璐

(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将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命为实验组,其他为对照组,分析形成血栓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等上的差异有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时,要跟踪血栓形成原因。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189-0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相对重要方式就是对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操作,同时也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一种重要替代方式[1],在做维持性透析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内瘘,这是患者的生命线。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他们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他们不仅背负着疾病上的疼痛,还会背负着精神上的双重压力,部分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患者,还要背负经济压力,这就会让他们对自身疾病的承受力显得太过低下[2]。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取决于内瘘[3]的好坏程度,同时内瘘的好坏还会反过来对患者造成一定压力,所以只有维持良好的内瘘质量才是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一旦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上的堵塞现象,是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4]的,这也意味着会给那些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患者要想保证透析最终受到的效果满意就必须要让动静脉内瘘保持在一个长期畅通的环境中,本次分析了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形成原因,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将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命名为实验组,未出现的为对照组,在选择患者的时候务必排除严重感染或是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患者,而且所有入选患者都没有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5],都是第一次造瘘,在造瘘的时候都要有专业人员来完成,造瘘的位置要跟左臂桡动脉和头静脉行端侧保持吻合,瘘口的直径保持在5~7毫米之间,使用内瘘的时间要选在手术后的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所有患者一共包括男46例,女54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是52.7±8.4岁,有35例慢性肾炎,27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多囊肾,26例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透析年龄是22.5±5.1个月,平均肝素用量是3742±412U。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对比无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使用动静脉内瘘来进行血液透析,在透析时需要的仪器是:聚砜膜透析器和费森尤斯透析机,所用的透析液是碳酸氢盐,血流量是200~250ml/min,透析液的流量是500ml/min,每次透析的时间要保持在四个小时,一周进行三次透析,在透析的时候不能重复使用透析器。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透析的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跟踪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以及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两方面上的表现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中得到的数据都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一定的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只有当P<0.05的情况下,才认为该组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的对比

两组女性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上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P<0.05,具体表现情况见表1。

3.讨论

就目前来看,动静脉内瘘已经开始被广泛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中,并且凭借安全、血流量少和较低的医疗费用等优势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很高的评价。但其也有一定缺陷,就是容易形成血栓,如果透析中出现情况严重的话将会直接堵塞内瘘,让患者透析结果的满意度大大地下降,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更进一步上的心理压力[6]。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具体原因进行适当的分析可以发现,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和医疗上的失误都是能够造成血栓的两个重大因素。像本次的糖尿病患者中,因为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和血流减慢的缘故,就会容易引起内瘘堵塞[7]。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如果穿刺不当,或者是医护人员过早地对患者进行了内瘘操作,都会引起内瘘的狭窄。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外,患者营养不良或是内瘘发生感染也会导致内瘘发生堵塞,如果患者晚期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那么可能形成原因多是低血压[8]。所以患者在进行透析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地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表现情况,一旦出现低血压的前期表现,要立即停止透析工作,以此避免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现象。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意味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来说,进行透析工作是能够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的。

总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上述容易发生动静脉内瘘血的几点形成原因,来避免患者出现内瘘血栓现象。除此之外,临床医师还要熟练的掌握选取适宜的内瘘穿刺点等基本技能,同时患者自身也要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有关知识,这样在自己发生血栓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琴,王颖,卜丽梅,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J].包头医学,2016,40(3):138-139.

[2]曾石养,曾建好,薛志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13-1115.

[3]杨玲,刘斌,于俊超,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影响因素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6,16(2):96-99.

[4]江峡,傅建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低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2):74-76.

论文作者:焦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探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论文_焦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