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观察论文_黄金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 524001

【摘 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被确诊宫颈癌需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针对性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HAMD)检测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变化。结果:心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需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负性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宫颈癌;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34-02

宫颈癌是妇科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一半以上,且有低龄化的趋势,是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一旦确诊即需手术,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它是一个强烈的应激源,超强的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有文献报道,宫颈癌患者心理焦虑发生率高达95%,如长期处于过度的焦虑之中不能得到缓解时,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者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甚至精神分裂症【1】,我们对宫颈癌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2015年在我科住院择期手术的宫颈癌患者110例,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的宫颈癌分期法0期35例,I期67例,II期8例,病理分型:鳞癌84例,腺癌22例,鳞腺癌4例;低分化34例,中分化61例,高分化15例,年龄30-55岁,文化程度:小学70例,高中30例,大专及以上10例。所有患者意识清醒,无严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这些患者均存在心理问题,有恐惧焦虑,有怕痛、怕长期受病痛折磨又被丈夫抛弃。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入院时由主管护士对入院确诊宫颈癌需手术患者采用汉密尔顿HAMA自评量表、HAMD自评量表评测焦虑、抑郁情绪状态【2】,HAMA≥7分为焦虑症状,HAMD≥8分为抑郁症状。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执行常规护理措施外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措施:(1)心理支持:包括一般心理支持和家庭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家属进行宫颈癌手术的医疗知识和健康康复进行指导,内容包括诊疗知识,情绪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如何应对疼痛及如何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尤其是向患者家属开展家庭方面的指导教育,包括谈话技巧,家庭支持,对发生情况的应对方式等,对患者予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知识宣教,充分尊重患者,倾听患者主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各种问题,从患者的语言中及时了解其目前最主要的顾虑,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程度,耐心启发患者,鼓励患者,使其充分认识到不良情绪的变化与疾病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用真诚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技能,稳重的举止赢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多维概念,是包括对患者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实际支持3个方面,医护人员与家属可根据患者的爱好,社会关系,生活习惯制定一个生活计划表,按计划执行日常生活,让患者感觉自己仍处在一个和谐、平稳、有规律的生活中;对患者提供各种信息,包括医疗信息,药物信息,疾病治疗方案信息等,让患者了解现代医疗技术发展水平,医生的经验、技术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减轻焦虑心理;鼓励家属朋友参加,多接近陪伴患者,经常与患者聊天,让患者诉说心理感受,同时及时纠正患者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正性社会氛围,使患者感觉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家庭、社会没有放弃她;(3)集体心理治疗与放松训练:集体心理治疗是由护理人员组织同一种疾病的患者进行康复知识和心理疏导,并让患者之间进行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让已康复的同种疾病患者以自己切身体会,现身说法,介绍康复注意事项的经验,帮助、鼓励未康复、即将手术的患者,相互支持,提高其治疗的信心;放松训练是在后护理人员指导下让患者做深呼吸和全身肌肉放松的训练,这种训练术前可放松精神,减轻紧张心理,术后可减轻疼痛,增加舒适度;(4)健康教育:由年资高、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症状、治疗方案、转归、康复、饮食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疾病被发现并被诊断,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对突发而至的疾病感到疑惑,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采取一对一讲解,发放书面小册、墙报、板报、专题讲座、健康处方、多媒体系统等多种形式,主动、持续集中宣教与心理干预于一体的关爱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增加治疗疾病信心。

1.3 评价方法 采用HAMA、HAMD量表在患者入院时和心理干预2周后各进行心理评测一次,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HAMA、HAMD评分变化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条件学软件SPSS17.0处理,资料采用(x± s)表示,用t和 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2组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前HAMA、HAMD评分与心理护理干预2周后的评分比较见表1,干预后的评分比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讨论

3.1 迄今宫颈癌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逐年上升低龄化的趋势,早期宫颈癌一旦确诊即需手术治疗,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它是一个强烈的应激源,超强的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负性心理情绪【3】,担心疾病的转归、手术后生育能力丧失、性生活障碍,肿瘤复发等一系列问题,感到疾病难以治愈,预后差,影响夫妻生活,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严重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QOL)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课题,医学的目的已不只是重视生命的延长,更重视QOL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采用了心身同治的方法,特别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情感支持、心理干预、人文关怀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不适,更给患者带来心理上不适,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及时予心理疏导,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达到身心放松;据报道心情舒畅时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起到镇静,镇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4】。

3.3 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患者的HAMD、HAMA评分较高,表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针对性心理干预2周后患者HAMD、HAMA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前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干预后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负性情绪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了解不良心理状态可能给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支持可使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有效宣泄,同时医护人员、家属、朋友的社会支持能对应激反应起缓冲作用,也是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重要措施【5】;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和肌肉放松,减轻患者躯体不适,平静心态,可增加睡眠;说明对宫颈癌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提供一条有效心理护理途径。

参考文献:

[1]郑瑾,癌症病人身心需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32(2):136-138.

[2]马瑞,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4):116-117.

[3]邱带妹,心理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0):102-104.

[4]赵海英,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2011,11(2):313-314.

[5]刘晓红,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4(5):07-08.

论文作者:黄金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观察论文_黄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