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内外弧球力学分析_弧线球论文

脚背内侧踢弧线球的力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弧线球论文,脚背论文,力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843文献标识码:A

1 脚背内侧弧线球的力学概念

当运动员用脚背内侧踢球时,人体对球体的作用力不通过球体重心而使球体旋转并产生位移,在空气作用下,旋转的球体离开原来的运动轨迹,这种球称为脚背内侧弧线球。

由此可见,形成脚背内侧弧线球的力学条件有二:①踢球作用力(合力)不通过球体的重心——使球体产生转动;②有一定位移——在空气作用下,旋转的球体发生轨迹改变。

2 脚背内侧弧线球的力学分析

2.1 球体旋转的产生

(1)如图1(a)所示,当运动员踢球时,作用力F通过球体重心,球体不发生旋转并沿直线方向(作用力方向即法线方向)运行, 获得100%的出球力量,即F’=F·100%。此力不能产生旋转。

(2)如图1(b)所示,当运动员踢球时,作用力F不通过球体重心,与法线成α[,1]=30°时(偏心距X[,1]=5.55cm)〈注一〉, 切线分力F[,2]将产生力距作用,使球体沿着以F[,2]为切线的方向旋转。击球时的力距值为:M[,1]=F[,2]·γ=1/2·F·γ(M为力距,F[,2]为切线分力并F[,2]=1/2·F,γ为球体半径)。法线分力F[,1]决定出球方向和远度,且F[,1]=86.6%·F,它使球沿F[,2] 方向以较小的弧度运行(理论上计算其弧度数值为π/3)。

图1 球体旋转的产生

(3)如图1(c)所示,当踢球作用力与法线成α[,2]=60 °时(偏心距X[,2]=9.6cm)切线分力F[,2]也产生力距作用, 使球体沿着以F[,2]为切线方向旋转,其力距值为:M[,2]=F[,2]·γ=0.866F ·γ(式中M[,2]为力距,F[,2]为切线分力且F[,2]=0.866·F, γ为球体半径)。法线分力F[,1]决定出球方向和远度,且F[,1]=50%·F, 并使球沿着F[,2]方向以较大的弧度运行(理论计算弧度值为2π/3), 其运行远度较小。

(4)如图1(d)所示,当踢球作用力(F)方向与法线方向成α[,3]=90°时(垂直于法线时),只产生力距使球旋转, 而不能使球位移,故不能构成脚背内侧弧线球。

〈注一〉:足球竞赛规则规定,正式比赛用球园周为68~71(cm),

68~71因而半径γ=───(cm),偏心距X[,1]=5.55(cm)

〈注二〉:实际运行轨迹为实线——;……虚线为理论计算抛物线(如图2)。理论计算主要是依据侧旋球运行路线进行计算的。 因侧弧线球飞行过程中受空气流线和空气阻力作用的影响,其轨迹的后半程变化明显,本文粗略地按抛物线轨迹计算,目的是表明球飞行轨迹弧度的大小而已。为研究方便,踢球瞬间地面对球的作用视为次要矛盾,忽略不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踢球作用力F与法线所成角度α增大时(0°<α<90°),球体旋转越强烈而位移相对减小,反之,α减小时,球体旋转就越缓慢而位移相对增大。

(2)依据侧弧线球形成的力学条件,即有一定的旋转速度, 又要有一定的位移,所以一般认为在踢定位球时,α角在30°左右到60°之间将产生侧旋弧线球。理想的弧线球多是借助于来球力量、重力和风力等因素,运用不同的脚法以及巧妙的技术动作形成的。

2.2 球体运行轨迹的变化

当物体旋转时,会带着与它直接接触的那部分流体一起旋转。这部分流体又会对相邻的流体产生同样的影响,这样物体就得到一个跟它一起旋转的附面层。图3中,A和B分别代表球及其附着层的旋转方向。 球左边附面层中的空气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同,而右边方向则相反。这种方向的差异,导致球的两边压力不同。在左边即附面层的空气与气流方向一致的一边,会形成一个低压区域,而另一边则形成高压区域。球两边压力差的净结果是,球受到一个从右向左的合力作用,这个合力使球偏离直线运动路线。

图3 球的旋转造成球体两侧压力差使球偏离直线飞行

2.3 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

运动员踢球作用力F不通过球体重心, 我们把这作用力分解为法线分力F[,1]和切线分力F[,2](见图4)。法线分力F[,2]作用的结果,是使球体产生移动(前进),且前进速度为V[,1];切线分力F[,2]作用的结果是使球以ω为旋转速度进行旋转。根据动力学的基本公式,经推导得:

F·t

V=─────,即球的前进速度

m

作用于球的力×力的作用时间

=─────────────;

球体的质量

F·t·x

ω=────,即球的转动角速度

J

作用于球的力×力的作用时间×力臂

=────────────────

球的转动惯量

因为球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均为常量。所以,作用于球体的力F 和力的作用时间t的值越大,则球体的前进速度V和转动角度速度ω就越快;反之,作用于球体的力F与力的作用时间 t的值越小,则球体的前进速度V和转动角速度 ω就越慢。而作用力的力臂X的值大即踢球角增大,则转动角速度ω就加快;反之,力臂X的值小即踢球角减小,则转动角速度ω减慢。

如果我们把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按照成合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组合起来,不难看出:前进速度V和转动角速度越快, 那么球体的运行速度越快,且侧旋弧线球的弧线曲率也增大;反之,球的前进速度V 和转动角速度越慢,则足球运行速度也越慢,弧线曲率也减小。

2.4 脚背内侧弧线球的弧线曲率

侧旋球前进时,球体急剧旋转,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形成球体两侧压力差,它由前进速度和偏向速度(压力差形成的)在空气阻力影响下形成的合速度所构成。在空气流速一定时弧线曲率基本上可分为三种(见图5)。

图5 弧线曲率图

(1)球运行的前半程前进速度总是比旋转速度快。弧线曲率小。表现为球的轨迹较平直。

(2)如果球的偏向速度一定时, 加快球的前进速度则它的弧线曲率相对小些。

(3)如果球的前进速度一定时, 加快球的偏向速度则它的弧线曲率相对大些。

在比赛中,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不同的弧线曲率,当做短传或近距离“巧射”时,要使球的弧线轨迹明显弯曲出现早些,弧线曲率相对大些,为此踢球时应以小腿摆动为主,有良好的加转动作;当做长传远射时,则要保证足够的前进速度,弧线轨迹明显弯曲可出现晚些,弧线曲率相对小些,为此,踢球时应以大腿带动小腿摆动,以增加踢球力量,并“追综球”增加接触时间,对球追加用力,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 结论

(1)球体旋转的因素是作用于球的力不通过球体的重心。

(2)球体运行轨迹的弧线曲率大小, 取决于球体的前进速度和侧旋速度在空气阻力影响下的合速度。

在比赛中,踢出一个准确无误的弧线球是不容易的,必须抓住技术这一重要环节,反复练习。据临场需要,中近距离传射时弧形摆腿并做加转动作,以使球的弧线明显弯曲出现早些;远距离传射时,则要正摆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并加之以向前推击“跟综球”,使球尽量获得较大的冲量,有利于出球轨迹前半程较平直而后半程出现弧线明显弯曲,提高隐蔽性。在比赛中,罚球队员还要注意观察对方后卫,特别是守门员的位置,准确无误地确定自己的出球方向,使绝技得以奏效。

标签:;  ;  

足底内外弧球力学分析_弧线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