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金融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_银行论文

关于天津金融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_银行论文

关于发展天津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论文,金融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对天津市金融市场建设的有关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客观地描述,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天津金融市场的建设提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建议。

关键词 天津金融市场 完善与提高

天津市把建设“北方金融中心”列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实现这个目标,既取决于国家金融政策开放的程度,又取决于天津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所谓金融中心,是指处于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各国大城市都有。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境外货币市场、金融创汇工具市场、黄金市场等。但就一个城市而言,上市交易的金融资产不一定齐全,规模大小也不相同。其中市场体系完整,交易规模大的或最大的,便会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中心。

纵观世界各国金融中心的发展,无不随着经济中心的形成而形成。也就是当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形成以某一地区为中心以后,一方面从生产流通领域游离出来的大量货币资本需要寻找投资场所;另一方面,生产和流通又需要大量的货币资本。这就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最终为金融中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由此不难看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形成(不是建立),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说金融中心是处于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场,是指金融中心与金融市场有密切联系,也有区别。金融中心所在地的金融市场,必然十分发达。而有金融市场的城市,不一定是金融中心。天津能否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在于天津金融市场的规模、范围和运作情况。当前,天津市和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一样,只有货币市场的一部分—借贷市场比较发达,有一定规模,其他市场规模很小,与发育完善,运作正常,有资金辐射能力的金融市场,还有很大距离,但他又是一个城市能否形成金融中心的前提。因此,在“九五”期间,培育和发展天津金融市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一)宣传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是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的前提

金融市场是个有机整体,它由信用工具、交易场所、银行货币信用活动和参与者四部分组成。参与者指资金供求双方。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实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经纪人和个人等组成。参与者能否顺利进入金融市场,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有较强的金融意识,了解和熟悉金融市场。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厂长、经理以及财务主管人员,还较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参与者双方都跳不出银行主要办理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的传统业务圈子,不会或不善于使用各种信用工具和交易方式筹集或运用资金,从而发挥商业银行透过放款创造存款的途径创造货币,那么,金融市场就只能停留在现阶段,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宣传金融市场,是银行应该提到议事日程的大事。

(二)天津的金融业要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

首先是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目前全国外资金融机构有400多家,营业性机构约120家,1996年末上海已有外资金融机构152家,营业性机构46家,各占总数40%左右。而天津1996年末仅有外资营业性机构12家和代表处机构13家,约各占总数的8%和3%,比上海少30多个百分点。其次上海的中资银行已增至15家,保险公司10家,天津也仅各相当上海的半数。如果说上海发展金融市场已进入起步阶段,那么天津仍处于萌芽期。因此,天津应当主动地与外资金融机构,国内股份制银行以及各种金融中介机构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邀请他们来天津安家落户,开设分支机构。因为更多的外资、中资金融机构进驻天津,不仅对天津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天津在国内外知名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只有以现代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才能形成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架构。没有众多有实力的中外金融机构,很难培育有生机的金融市场,自然也谈不到形成金融中心。

(三)天津应该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或总受理处所在地区之一

1995年初,在天津举行的京沪津三市金融研讨会上,曾动议引进香港中资集团的金城银行来津落户。后来金融界又动议组建环渤海发展银行和长城合作银行,但都议而未成。现在的问题是还有没有办法使“三行”在津设立总行成为现实。从历史上看,天津曾是实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裕华银行、联合银行及河北省银行总行所在地;同时也是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分行和众多有影响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所在地。这是天津能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今后,天津若要逐步形成金融中心,只有各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商业银行总所在地,必然缺乏吸纳和辐射资金的能力,影响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知名度,加大形成金融中心的难度。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资本市场

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紧张,财政无力给企业增拨资本金,银行又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处于两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无所作为,要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这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筹集资金优先考虑的办法。据报道,1996年全球资本市场发行的证券总额达6795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46%,创全球证券发行新纪录。1996年,除日本外,西方各国经济普遍看好,股市连创纪录,应该说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回过头来看天津的资本市场,自1992年组建22家股份制公司后,至今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发展。主要表现在天津本来就不多的股份制公司,已有近二分之一的户到沪、深上市交易,在“九五”期间,如不尽快推出新的股份制公司,而现有内部股陆续摘牌,当国家考虑成立第三家股票交易所时,天津将面临没有几个股份制企业可以上市的尴尬局面。因此,天津要不失时机地加大组建股份公司力度,同时也要主动到全国各地争取更多内部股到天津证券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从而使天津证券交易中心成为第三家证交所的有力竞争者。如果第三家证交所不设在天津,天津的金融市场就少了“半边天”,一个没有资本市场的金融市场,永远不会成为金融中心。

(五)活跃货币市场,充分发挥现有金融的潜在能力,尽力扩大天津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市场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票据承兑贴现市场。当前主要是如何才能搞活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承兑贴现市场。这里的同业拆借,不单指各行因同城票据交换出现的头寸多余和不足的拆借,以及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再贷款,而是指各金融机构对超额储备之外的暂可用的闲置资金的相互调剂。在西方国家,同业拆借正是日益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许多大银行采用循环拆借法,把借入资金作为一项永久性资金来源,使拆借市场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的拆借市场规模还有待发展,拆借方式有待探讨。为这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效能,天津应考虑组建“有形拆借市场”,而不是现在的“融资中心”和国有银行组建的行业性“资金市场”。这个拆借市场可广泛吸收本市和外阜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入市,对富余头寸进行灵活调剂。只要各金融机构树立起那怕有一元钱富余头寸,有一天暂时不用,也不留在手中,不放弃该得到的每一分钱利息的强烈金融意识,每天都在认真的做拆借市场的文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金存量,做到一个钱当几个钱用,从要本上扭转现在的拆借多“救穷”少“救急”,使拆借资金周转迟缓的被动局面,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最终使银行和企业共同走出资短缺的困境。

货币市场的另一问题是,票据承兑贴现市场不灵活,这只能通过银行少办理直接放款,多办理承兑业务来解决,经营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对促进企业进入市场,发展市场经济大有好处。银行承兑票据最能体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的特征,是银行以销定贷的最佳模式。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能背书转让,只利用银行信誉,而不是银行信贷资金,就可以了解购销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防止和清理“三角债”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能否顺利进入贴现市场,是检验银企双方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贴现放款”对银行来说具有自偿性,因而作为银行传统业务,在西方金融市场上久盛不衰,我市银行应创造条件,着力推行。

(六)发展共同基金市场,使之成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主体

天津应在现有两家基金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些基金,以便以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持现代企业建设。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争取国内更多地方基金来天津上市交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天津能否成为全国性基金交易市场。将组建证交所分成两步走,为日后股票交易所的成立,创造有力条件。

(七)筹建金融街,为繁荣金融市场,培育金融中心,创造良好环境

理论界对金融市场的表述之一是:“金融交易参加者市场主体的相互聚集之处”,这是因为金融中心所在城市,大都有历史上逐步形成的金融机构相对集中点。如纽约的华尔街、伦敦的金融城、解放前的上海外滩、天津的解放北路,以及当今北京的阜外等。现在解放北路已不能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津落户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想寻找合适的营业地点,十分困难。只有租赁饭店或商厦办公。这样的办公条件,不利于树立大银行的形象,不利于引进金融机构,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因此,筹建金融街,是发展和培育天津金融市场的当务之急。

标签:;  ;  ;  ;  ;  

关于天津金融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