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宗”的历史命题倾向_经济学论文

论“文宗”的历史命题倾向_经济学论文

“文综”历史命题趋势浅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趋势论文,历史论文,文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文综”测试虽名为综合,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 历史和地理学科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 所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 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 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文综”历史命题趋势,对于指导中学历史教育方向,指 导高三师生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

一、“文综”历史命题的趋势

仔细研究近几年的“文综”历史命题内容,就不难发现“文综”历史命题顺应世界潮 流,把握时代脉搏,“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 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下面我们以近几年具体的“文综”历史试题为例来论 述和把握这一命题的思想、方向和趋势。

1.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政治发展的总趋 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而联合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的 贡献(这反映在2002年“文综”第22题、2004年“文综”第37题之中)。世界经济发展的 总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 张,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从14、15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产生,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其统治地位,其后,经 过19、20世纪的殖民扩张和瓜分世界确立其在当今世界的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 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2004年“文综”福建等卷第37题,2004年“文综”天 津卷第37题、40题都反映了这一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很好地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合理利用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发展和壮大自己,走科教兴国的道路,以迎接知识经 济时代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2.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曾经走 在世界的前列,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在迈入近代世界这一门槛时,它落后了。中国 步入近代,走向世界,经过了漫长而又痛苦的历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灾难 ,同时也逼使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世界。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 过几代仁人志士抛头颅、酒热血,终于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自1972年第26届 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地球村”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中国顺应世界历史发展 趋势,于2001年12月11日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

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向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必须走向世界,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 唐朝之所以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唐都长安之所以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关键在于唐朝 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朝代;清朝晚期之所以呈现一片衰世,腐朽落后,其中一个原因就在 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人民对世界的愚昧无知。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用坚 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忆历史,鉴往未来。 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中 国必须走向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自身的健 康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真研究近几年的“文综”历史试题就会发现 ,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检测占了很大的比例。如2002年“文综”第15~18题、40题, 2003年春季“文综”第38题,2004年春季“文综”第40题,2004年“文综”第13~15题 、20题等等。

当今世界,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尚未形成,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关于国际关系也是近几年 “文综”检测的重要内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怎样才能 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指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 术的竞争。邓小平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 科技和教育。2002年“文综”第23~27题,2003年春季“文综”第39题,2004年“文综 ”天津卷第16~18题、21~22题,2004年“文综”福建等卷第12~15题,2004年“文综 ”北京卷第17题等等,都检测了关于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科技著作等有关内容。关于 教育方面的检测,2003年“文综”第12~13题测试了关于科举制度的内容。

中国要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一些制约因素。首先是中国人口众 多,必须解决13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大多数人口的就业问题。如果闲置人口太多,不 仅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且还会给社会的稳定带来压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该是促 进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其第三产业的产值就占国民经济 总产值的第一位。其次,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好坏将影响和制约中国经 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解决好农业的发展问题。而中外历史上关于农业发展的措施和经验 就值得我们借鉴。这反映在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如2002年“文综”第39题,2003年 “文综”第16~19题,2003年春季“文综”第40题,2004年“文综”第12题,2004年“ 文综”北京卷第41题等。再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 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努力,共同奋 斗。近几年“文综”测试反映这一点的有2003年“文综”第37题,2004年“文综”天津 卷第13~14题,2004年“文综”北京卷第12~15题等。上面说了几点制约经济的因素,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

中国要走向世界,同世界接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的道路上,走过了很多弯路。1978年12月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 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确定了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今天,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有目共睹,我们的国家正蒸蒸日上。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必须进 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关于民主法制建设及其改革的检测,也是近几年“文综”历史 命题的重要内容。如2003年春季“文综”第17~23题,2003年“文综”第16、19、20~ 23题,2003年高考历史上海卷第32题,2004年春季“文综”第14题,2004年“文综”第 15题,2004年“文综”上海文科卷第6~10题等等。中国必须改革,必须开放,只有改 革开放,才能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说,改革 使我们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但是,改革开放也必须讲原 则,那就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在错综 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于新中国外交的测试,也反映 在近几年的“文综”历史试题中。如2002年“文综”第37题,2004年春季“文综”第21 、22题,2004年“文综”第23题。

经济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并不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今天经济的发展 ,而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社会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要实现经济 的腾飞,必须讲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人才。200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第34题和近几年的“文综”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一 时代观念。

3.让世界了解中国,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 展也需要中国。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捍卫世界 和平和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坚决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 策,和平处理国际事务,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团结和联系。中国有比较稳定的政治 环境,劳动力资源雄厚,市场潜力巨大,也是发达国家重要的投资场所。中国有五千年 悠久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有优美壮丽的大好河山,值得世界人民尊重和敬仰。中国的 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就是勤劳、勇敢和智慧的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 。近几年“文综”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检测就反映了这一点。如2002年“文综”第40题的 “敦煌莫高窟”,2003年春季“文综”的“都江堰”(青城山),2003年“文综”的“长 城”,2004年春季“文综”的“黄山”,2004年“文综”的“三江并流,丽江”,2004 年“文综”北京卷的“布达拉宫”等等。2001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成功在中国苏 州召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 北京举行……。这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是中国需要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重大表现。随 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中国将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二、体会和结论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文综”历史试题,我更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教 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伟大战略思想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中学教育 的方向。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努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敢于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创造型 人才。

通过研究“文综”历史试题,我认为对于高三的复习备考,首先应了解以下3点:①当 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②中国的发展要注意和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中外历史经验 和教训值得借鉴?③社会热点。因为正如考试大纲所说:“综合考试……表现出以问题 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因 此,高三的复习备考应以这三点内容为前提为依据来确定历史学科重点复习的内容。据 我对近几年的“文综”历史试题的研究,认为应特别注意下面这些专题:①世界政治、 经济发展趋势。②国际关系。③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④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中国的改 革开放。⑤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中外历史上的科学技术及科技著作。⑥近代化和现代 化建设。⑦民主和法制建设。⑧新中国的外交。⑨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问题。⑩中国的 世界遗产。(11)教育。(1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同时,要杜绝两个认识误区。误区一:认为去年考过的内容,今年不会再考。高三的 复习备考,首先必须按照所确定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不要以为去年考过的内容今年就 不会再考。如2004年“文综”第13~15题、2004年春季“文综”第40题的(2)、(3)、(5 )小题和2003年春季“文综”第38题的第(1)小题就基本相同。误区二:认为对知识点的 复习要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其实,高三复习在很短的时间里根本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 到。就历年的历史试题来看,考试大纲所列的一些知识点就从来没有被测试过。从哲学 的角度来说,高考试题的命制,它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社会意识的结晶。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来说,高考试题的命制必须反映现实 的社会与世界。教育必须体现现实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所以说,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可能做到对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测试。

标签:;  ;  ;  

论“文宗”的历史命题倾向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