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诵读在文言文课堂闪光论文_杜树清

让诵读在文言文课堂闪光论文_杜树清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 526000

摘 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读书经验告诉我们:书只有读多了,才能体味其意旨,把握其情感。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诵读,要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从而促进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的示范诵读,诵读方法的点拨以及总结,分享诵读乐趣等方法,能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活跃起来,真正起到“闪光”的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示范 点拨

文言文,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呈现在我们面前。鉴于其内容远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会有较大的障碍。

部编版教材加大了古诗文的容量,突出了文言文教学读的要求,并加大了背诵量。其实,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历来是人们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叶圣陶在谈到指导学生读书时说:“他们(前人)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

中学教材中节选的文言文,感情细腻而纯真,品位很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思想感情不能够充分地交流,导致学生课堂不愿意去读,不愿意去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那么,怎样才能让诵读在文言课堂闪光呢?

一、示范诵读,体会文言作品的美

“诵读”跟一般的朗读有区别。朗读重点在于解义,诵读重在传情,诵读是在正确地读、流利地读、理解地读的基础上读,是把作品的静态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以有声的语言形象化、动态化。这对教师的示范诵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认真准备,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反复训练个人的诵读技巧,必要时可借助音像、多媒体设备强化艺术效果,努力把自己对教材的内心体验通过范读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触发他们深刻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诵读的兴趣,使他们初步受到语言的熏陶,真正体味诵读的妙处,从而喜欢上文言作品。

二、鼓励尝试诵读,授之以渔

1.掌握文言句子的节奏停顿。文言停顿是语感的一个重要内容,停顿的强弱直接关系文言阅读能力。使用正确的方法,区分节奏停顿所造成的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是诵读培养的重要方面,例如《陈涉世家》中的:(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读起来通顺流畅、节奏鲜明、语调适宜,就可以说读懂了或基本读懂了。

2.处理好重音和语调。重音和语调是作者表情达意、突出中心的载体。一般说,句中某些需要强调的词语要重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语义重音,它需要强调句中相关词语,从而通过诵读明确地表达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徐公何能及君也”中若把重音放在“何能”上,它突出的是“徐公不能和您相比”。若重音放在“君”上,那就是“徐公不能和您相比”。需要注意的是,重读的目的不在于单纯提高声音的轻重,而是要突出强调某一种意思或情感。

3.区别特殊语境、语义。教学中,即便是教会了学生掌握词的意义,但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一定的语义感。因为词义有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区别,有固定和临时两种因素。文章的词语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特定的事物、内容相联系,它的意义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体现出来。例如:1.《出师表》中的“危急存亡之秋也”,“秋”的本意是季节的名称——秋季,在本文中用借代方式引出新义——“特殊时期”。这必须联系上下意思去理解。2.《出师表》中“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是指策马前进的意思,在文中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引申为“奔走效劳”的意思。

4.把握不同的语气。语气是由“语”和“气”合成,这当中不但有语意,而且有情思。语气使形神珠联壁合,充满生命的活力,不少学生诵读时,不善于把握句子的感情,诵读时常有“语”而无“气”,要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品情,“情”品准了,再引导他们根据情的表达需要选择不同语气去读。

语气的色彩有多种:“爱”的感情应该读得气徐声柔;“憎”的感情应是气足声硬;“喜悦”的感情应为气满声高;怒的感情是气中声粗;悲的感情应为气沉声慢等等。至于全篇作品诵读的语气,则应根据篇章的基调而定。

总之,要使语气表达得恰到好处,就要把握好作品的思想感情,再斟酌语气的表达,才能真正提高诵读水平。教师应结合不同教材,在适当时机就诵读中的有关内容组织比较、分析、推敲、研讨。

5.进入角色诵读。朗读时,要能熟练地运用语言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进入角色诵读。许多艺术性浓烈的古诗文,通过进入角色诵读,学生的思维、情绪完全入境,在充分享受审美乐趣的状态下,他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丰盈而敏锐的语感因此而形成。

总之,诵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外,还能帮助学生记忆。诵读与语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下一些中学生读写能力差,跟语感差有关,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对诵读重视不够。所以,我们要不懈地努力,培养学生诵读的好习惯,让诵读在文言课堂上闪光。

参考文献

[1]陈玲玲 李洁 优化诵读设计,让文言文教学更有效[J].中学语文教学,2015,(11),67-67。

[2]蔡洁 用诵读去发掘文言文中的”美”[J].考试周刊,2017,(12),44-44。

论文作者:杜树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让诵读在文言文课堂闪光论文_杜树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