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段菊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段菊宏

段菊宏

山西省怀仁市城镇第七小学校

摘要:文学作品是作者思绪的挥洒与漫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达到高效地解读再创作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本文说明了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并阐述了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

想象力是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以及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想象力对于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文学离不开创作者想象力的漫游。对于小学生而言让思绪随着作品运行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帮助他们去理解作品的内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不能忽略的一项工作。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存在着依赖性,尚处于一种混沌的思绪状态。但是小学孩子的想象不再是没有缘由的空想,这个时期对小学生想象力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对于未来思维能力的健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达到与作者思想共鸣的境界。与此同时,通过发挥学生想象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保持语文课较高的教学效率,继而更好的起到语文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措施

1.层层设问

一是根据小说的设问来启发,小说中往往蓄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此时设问,有助于将好的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留给学生。二是利用文本“空白”启发,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遵循艺术形式精练含蓄的要求,作者对情节和意境不能巨细无遗的抒写,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空白。分析艺术空白,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指作者写文章时,为了某种需要而留下一个情节上的空缺。“空白”需要读者必须凭借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探索和发掘文本的潜在密码,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来设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江南逢李龟年》一文的前两句与后两句之间,就是诗的艺术空白处。诗人寥寥几笔勾勒了一段历史长河中的两个特写镜头,写尽了风雨沧桑和世事变迁,诗中技巧高超,小学生生理解起来很难,此时教师可以寻找有关历史背景提供给学生,启迪孩子们想象诗中隐去的丰富内容:杜甫受颠沛流离的痛苦、战乱所至的那些哀鸿遍野的人间惨剧,并进行扩写,利用好这些文本中的“空白”就可以给小学生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通过联想来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联想是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小语教材里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细品味还是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变得开阔。如《小摄影师》中,表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充满了关心,可以启发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进行扩展想象,“小摄影师第二次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想些什么吗?”这样的设问,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激起了想象的兴趣,也使学生遨游在想象天地。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去想象,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容的深层次理解,还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同时也可以进行拟想思维训练,语文写作手法千变万化,通过这些案例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感知,是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渠道。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拟想,如:《金色的鱼钩》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讲解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

3.通过语言训练来启发

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改进而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改造,形成自己所需要的新形象。对于某些抽象的材料尽量运用贴切的比喻、比较,使语言形象化,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讲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也可以教师用生动的言语示范,这些对学生语言训练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分析一篇洋溢着细腻情感的散文时,教师通常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品味描绘的意境同时再加以分析。

4.借助多媒体来启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对形象、直观的画面尤其感兴趣,而形象直观能较好地迎合他们的心理。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乌鸦喝水》一文,教师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动画,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观看时出现另外一幅图:瓶子旁边没有了小石子。老师顺势引导:“没有小石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接着,让学生大胆发言,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力的逻辑性出现了创造性成分。教学中,巧用多媒体与诗歌意境相吻合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和体味诗境。

参考文献:

[1]张浩航. 立足成才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 成才之路 , 2014, (21)

[2] 张春英.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探索. 学园 , 2014, (17)

[3] 邵惠新, 郑卫平. 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宁夏教育科研 , 2006, (02)

[4] 付志勇. 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吉林教育 , 2015, (12)

[5] 杨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S1)

论文作者:段菊宏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段菊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