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工业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论文

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工业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论文

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工业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

杨 潇 杜彦斌

(重庆工商大学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7)

摘 要 双语教学是地方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地方高校的教情和学情,分析双语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教材、师资队伍、学生积极性等问题,进一步根据我校机械专业“工业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实践对其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工业工程概论 双语教学 新工科

地方高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主力军,截至2018年初我国地方高校已达2512所,占我国高等学校总数的95%。机械工程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基石,地方高校在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随着对外开放和跨文化交流持续深入,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已势在必行。[1]在此背景下,通过引入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课程讲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手。双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受到了广泛关注。[2-4]以双语教学为主题词在万方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五年来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880篇,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的地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学科作为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专业之一,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为适应制造强国战略和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开设了“工业工程概论"双语课程,致力于培养以机械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为纽带,能够对企业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现代制造业高级人才。本文将结合我校教学实践,分析“工业工程概论”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究其双语教学方法。

1 “工业工程概论”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概论”双语教学中存在着大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其一,双语教材短缺。双语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其选取标准应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以英语和汉语为主。英文原版教材知识内容较为系统、理论前瞻性良好、文字表述规范,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但采用英文教材讲授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英文教材编排结构更符合其本国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增加了教师的讲授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英文原版教材多以其本国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与分析。我校所采用的《工业工程概论》英语原版教材中,其案例通常来源于美国企业的工业生产活动,国情差异导致部分案例不能很好的适用于我国的工业生产实践,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学习效果。再者,一些经典英文原版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为滞后,应用案例陈旧,使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相关案例进行更新和丰富,增大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收款人员可以根据经销商的信用额度使用情况,决定销售回款的催收时机和催收办法,以快速收回欠款,减少资金积压,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周转能力。

其二,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是保障双语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教师被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具有核心作用。[5]双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较强的外文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等。地方高校双语师资主要来源于国内培养的青年博士,少部分来自于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尽管本土青年博士专业知识过硬,但普遍存在英文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例如发音不规范,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造成预期教学目标实现难度大。至于海归师资,人员数量总体偏少,且不熟悉国内教学体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摸索教学内容,也难以满足地方高校对双语师资的需求。总体上,地方高校双语师资力量薄弱,数量和质量均难满足需求。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被当作重要的双语师资力量,但这类教师通常在专业知识方面又有所欠缺。

近年来,我校在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三个专业中开设了“工业工程概论"双语课程,将其作为一门专业拓展课。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理解制造工艺学、生产计划、质量控制、运筹学等不同领域的相关理论及应用方法,掌握设备布局与物料配送、工作测定方法、绩效评价、项目管理等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为达到预期目标,本文作者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工业工程概论"双语教学活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2 教学探索与实践

其三,学习态度消极。学生是推进双语教学的主体,直接决定双语教学能否取得成功。[6]绝大多数教学活动在母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环境不足导致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沟通上存在障碍,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受限于地理环境和教学条件,上述现象在乡村学生中尤为突出。由于学生不能熟练运用英语,再加上一些专业名词术语晦涩难懂,给学生造成学习顾虑,影响学习积极性。目前多数双语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科评估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而且通常仅在个别专业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热情不高,难以形成良好的外文教学氛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哑巴英语是我国学生最严重的通病,使得学生-学生、学生-老师的交流存在障碍,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等情绪,加重学习心理负担。

在教学内容方面,选用国外优秀教材《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第3版),该书由Wayne C.Turner等编写,涉及工业工程的历史和展望、工业与系统工程方法论、集成系统设计等三大部分,重点围绕工业工程基本概念、系统概念、制造工程的功能与制造工艺设计的步骤、设施布局的相关知识与系统布局设计、物料搬运和配送的基本知识、工作评定的概念与工作方法改进的步骤、生产运作计划及其技术、质量控制工具、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分析和工作评定、CAM和CIM的基本原理、人因工程的概念、项目管理(网络计划技术和关键路径法)、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设计过程、组织的生命周期等内容展开讲授。同时,选用汪应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统工程学:Systemsengineering》和易树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工业工程(第2版)》作为中文参考资料,以提高学习效果。

充分调研国内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指标确定方法,选择具有物理机理、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计算方法,深入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明确各种方法所需参数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指导数据监测。经典水文理论法要求的资料全面系统,满足了这一方法的资料,在其他方法中基本都能使用,故这一方法的资料需求可考虑为整个数据监测的基本框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水位/流量倒推法,探讨实现临界雨量和临界水位的相互转换,更方便地计算和分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指标。

在教学语言使用方面,语言仅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双语教学的本质仍然是传授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生源情况,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授课语言。总体上,课程前半段采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方式进行授课,中期逐渐提高英文授课内容的比重,随着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的不断积累,到课程后期力求达到使用全英文进行讲授的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根据授课内容难易程度及时转换教学语言。对于内容简单的部分,由于理解容易,可直接使用英语进行讲解;对于理论性强的内容,首先讲清楚其英文含义,然后使用中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方法方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双语教学。其一,利用多媒体动态课件,递进式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加强学习过程中师生的思维碰撞。例如,针对物料搬运这一知识模块,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动画模式依次展示物料流动从原材料→初步加工→制造工厂→配送→用户的闭环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物料搬运费用构成,为后续分派问题求解奠定基础。其二,通过具体化抽象问题,以实际工业生产活动为案例,促进学生对复杂理论的掌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解工作方法改进工具时,结合意大利面条烹调的案例讲解流程图绘制要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提问发现学习效果良好。其三,采用启发式讨论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头脑风暴模式,在师生问答过程中完成授课,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资源管理部分的讲解中,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列举资源种类,引导学生总结出能源、水资源、危害物等,为后续开展资源管理方法分析奠定基础。其四,采用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慕课等先进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利用外语获得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地方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语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工业工程概论"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材、师资队伍、学生积极性等问题,探讨了双语教学方法。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的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中做、做中学、重实践的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满足国际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工业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于2016—2018年,利用新不育系与波里马和陕2A类型的保持系及恢复系杂交,观察其后代育性情况,新育成的不育系9171A×保持系9171B多年均无低温微粉现象(表1),说明新育成的质不育系9171A不受低温影响。波里马类型不育系华48210A与新不育系的保持系杂交F1为全不育但均有微量花粉,新育成的不育系9171A与6个波里马及陕2A类型的保持系杂交,F1均表现为全不育但均有微量花粉。新育成的不育系9171A与7个波里马及陕2A类型的恢复系杂交,F1均表现为全可育,说明新不育系9171A与波里马及陕2A的保持系不同、而恢复系相同。

参考文献

[1] 江波,钟之阳,赵蓉.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58-64.

[2] 黄利亚,罗振兵,李清廉.工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7(14):69-70.

[3] 张富青,傅晶,邓惠文,吴莉.新时期下双语教学面临的瓶颈及解决对策[J].科教导刊,2017(2):32-33.

[4] 戴晓元,华熳煜,罗奕兵,龙春光,寇莉莉.机械大类专业《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课程教改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4):229-230.

[5] 冯迪,陈洪美,张静,金云学,王晓丽.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材料科学基础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83):89-90.

[6] 洪俊,糜长稳,顾成军,姜益军.流体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35-136.

Bilingual Teaching of"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Coursefor Mechanical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YANGXiao,DU Yanbin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way to train international talentsin loc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of bilingual teaching,such astextbooks,teachersand students'enthusiasm,and further exploresthebilingual teaching mode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of"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for themechanical specialty of our university,so asto provide support for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 local colleges;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bilingual teaching;new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9.08.061

基金项目: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改革建设项目“工业工程概论(双语)”(编号:17);重庆市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地方高校学生国际交流途径探索与模式研究”(编号:171017)

标签:;  ;  ;  ;  ;  

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工业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