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控作用探讨论文_曾淑丽,胡杰茜

(龙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浙江 龙泉 323700)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各指标情况、尿糖情况、饮食控制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尿糖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率、生活方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控作用显著,能有效降低血糖和尿糖,提升饮食控制率和生活方式改善率。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护理干预;血糖调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99-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的患病率较高,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本病的发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一旦确诊需终身接受降糖治疗,以抑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临床研究证实,饮食控制对辅助糖尿病治疗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药物治疗的疗效[1]。因此,护理干预的实施至关重要,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病情。饮食护理干预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饮食控制效果,影响血糖的调控水平[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控作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0.3±11.2)岁,病程6个月~12年;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0.6±11.8)岁,病程6个月~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沟通交流能力良好;排除恶性肿瘤、其他内分泌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统一病情宣教、药物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电话随访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饮食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病情教育,可采取一对一、健康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讲解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评估患者的饮食情况,对于存在明显不合理的饮食进行指正,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食谱[3]。②控制饮食。原则上不进食含糖量高的水果及饮料,保证热量平衡,三餐热量控制在1∶2∶2,碳水化合物占55%~6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30%,按照这一比例制定个体化食谱,确保食谱多样化、食物摄入种类丰富、营养均衡;若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则可适当加入水果,计算其含糖量和热量,计入每日的总热量里面,以不超过总热量及糖分摄入量为准[4]。③控制体重。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热量摄取方案,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在常规热量方案基础上减少热量的摄入,脂肪含量降至20%~25%,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尽量避免摄入食动物油,不食用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④饮食禁忌。本病患者严禁食用辛辣、油炸食物,不食用生葱、生蒜,以免引起血糖反弹,导致病情加重。⑤监测血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使用血糖仪,定时监测并记录血糖水平,若血糖持续高于正常值或血糖波动明显,告知患者需入院接受治疗。对于不重视监测或随意监测的患者,进行严肃的教育,告知长期高血糖的危害及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5]。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血糖控制效果;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周、4周监测尿糖,统计尿糖阴性率;记录饮食控制率、生活方式改善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的治疗不光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还需要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健康教育对病情的控制至关重要。饮食护理干预的实施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食谱、控制热量及糖分的摄入、保证机体营养供给,能有效降低胃肠道负担及胰岛功能负担;同时在食谱中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比例,促进饮食结构的科学合理,对肥胖者进一步降低脂肪摄入量,有利于改善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体重,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最后指导患者密切监测并记录血糖,重视对自身病情的监控,提升自我约束能力,促进病情的更好控制[6]。因此,饮食护理干预能切实改善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方式,降低血糖,维持机体功能处于较好的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尿糖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率、生活方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控作用确切,能有效降低血糖,抑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发生率,保持患者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孔秀平,胡富芳.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2917-2918.

[2]沈凤萍,许慧.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改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29):30,33.

[3]史会军,贾丽芳.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57-58.

[4]季淑.探讨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3):167-168.

[5]曾秋莲.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4-86.

[6]龙琼,龙烨,周晓兰.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血糖控制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247-248.

论文作者:曾淑丽,胡杰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饮食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控作用探讨论文_曾淑丽,胡杰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