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真文学的发展轨迹_女真族论文

女真族文学发展轨迹概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真论文,概说论文,轨迹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主中原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原是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一个古老民族。在建立金朝以前没有文字,立国后根据契丹字和汉字制成女真字,与汉字一起作为金朝的通用文字。尽管文字创立较晚,流传不广,可是女真族文学还是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由于“金之立国,元既相仇,明人又视同秦越,其文一任散佚”(黄廷鉴《金文最序》)。因此女真族文学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我们从史书上散见的资料和前人的研究可见,女真族文学同其他北方民族文学一样,有自己的文学发展历程和独特风貌,同样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新的风采。本文拟对女真族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探讨女真族文学的发展轨迹,就教于专家。

一、先金时期的女真文学

“女真既未有文字,亦未尝有记录,故祖宗事皆不载”(《金史卷六十六》)。由于女真族立国前没有文字,先金时期的女真族文学;只是口头文学,民间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神话故事、巫觋文学。

先秦时期的女真族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主要有女真族人民的劳动猎歌和反映风俗人情的原始歌谣。《大金国志.卷三十九.初兴风土》记载:女真族“其人勇悍[奸诈,贪婪、残忍],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每见野兽之迹,蹑而求之,能得其潜伏之所。又以桦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声,呼麋鹿而射之。”这“呦呦之声”就是原始的劳动歌谣,是一种猎曲。女真人“其乐唯鼓笛,其歌惟《鹧鸪曲》,第高下长短如鹧鸪声而已”(同上)。这《鹧鸪曲》就是原始初民劳动之余娱乐的歌谣。

《女真传·婚姻》中记载女真人婚姻习俗,“一云婚家富者,以牛马为币。贫者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逑娶欲纳之,则携而归,后方具偕来女家以告父母。”这女真民女求侣的民间歌谣,没有封建礼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自由行歌于途,追求意中人,表现女真人倾述感情直率自然、泼辣大胆的性格特征。女真族的原始歌谣、劳动猎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女真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也记录了女真民族的历史及风俗,表达了女真人民豪爽、开朗、热情、奔放、英武、剽悍的性格。

女真族神话故事中有关柳神的神话传说:在古老的年月,女真族的祖先居住的虎儿罕河,突然变成了大海,大水淹没了万物,天神阿布卡恩都力用身上搓落的泥做成的人,仅剩下一个,他在大水中随波漂流,忽然漂来一根柳枝,他赶忙用手去抓柳枝。他得救后,被漂进一个石洞里。又过了多少年以后,柳枝幻化成一位美女,从此与他共同繁衍子孙后代。这样一来柳枝就成了女真人心目中的神。据史料记载,柳树在女真人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金太祖阿骨打攻辽时,首先要“拜天射柳”(《金史.本纪第二·太祖》)。这则神话的柳神是女性,是女真初民对女神的崇拜,这可能是女真族母权制氏族社会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

先金时期女真族的原始文学主要是巫觋文学。也就是通过萨满教流传下来的古代神话、萨满教祭祀时的神词、萨满教中的咒语。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中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女真族信奉此教。宋代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中说,“萨满”一词为女真语,是“乌达举”即“阿布卡”的音转,“阿布卡”汉语译为“天”。萨满教的神职人员为萨满。萨满即是天的使者和奴仆。先金时期女真族的文学大都是通过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流传下来的口头文学。如关于萨满教来历的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女真人男少女多,九天女神日夜跪地祷告天神阿布卡恩都力,祈求女真族人丁兴旺。她两个膝盖都跪得皮破血流,终于打动了天神阿布卡恩都力,于是,派萨满下界让女真人变杂婚制为偶婚制,用照妖镜分辨人妖,吩咐女真人中的巴图鲁(勇士)降妖灭怪,保卫女真人的生存。从此萨满在氏族、部落中以其特殊的身份一代一代承袭下来,并由婚配、助产、发展为治病、祭祀、祈祷、占卜等神事执行人。这则神话说明了女真人己产生了朦胧的原始宗教观念。女真人把原始宗教的神拟人化,赋予人的性格和意志,表达了女真人的希望和欲求。

萨满教祭神的神词是先金女真族巫觋文学一个主要内容。比如萨满教祭祀天神的神词:

敬之以神祗,

围着头,耸着肩,

前簇而后拥,

欢欢乐乐来道喜。

头白齿黄,

年增岁延,

根固而康健。

敬祈神佑,

畀我福寿绵长。

这首神词中所体现的功利目的是明确的。女真人初民祝祷天神健康长寿,保佑百姓增福延寿,表现女真人的理想、追求和坦率的民族性格。

女真族勃兴于白山黑水,萨满教祭神就把祖先神和祖籍联系在一起,追思根基。如女真族祭祀长白山神词:

所居长白,

山势绵峦,

越过九峰、八脊、七脉。

四百多年自河而下者,

神祖长白祖爷是也。

撮哈占务行军作战,

胯下一匹火龙驹,

光彩照人。

四十名壮汉马上拥,

二十名小伙跟着行,

自尼代哈河而降。

“撮哈占务”即长白之神,是女真祖先崇拜的首领。长白之神是男性神,说明女真族已由母权制衍变为父权制。神词中描绘这位伟大的神祗的英雄,是女真初民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在同大自然灾害、同其他民族斗争中保护他们,所以有这样的神词赞颂这位长白之神。对长白之神人格化的描绘,体现了女真族的英勇善战的气质和豪壮的风格。对长白山崇拜的风俗,在《金史》中有所记载:“大定十二,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册文写道:“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庙食之享,百万亿年。维金之祯,与山无极,岂不伟欤。”“自是,每岁降看,命有司春秋二仲择日致祭”(《金史.卷三十五·志第十六》)。由此可见,女真族对长白山祭拜的风俗由来已久。

咒语也是先金时期女真族巫觋文学一个组成内容。咒,本来是一种古代的祝祷辞,后来成为驱邪禳灾的口诀,同时也变成一种诅咒行为。《金史》卷六十五《始祖以下诸子·谢里忽》中记载:“国俗,有被杀者,必使巫觋以诅祝杀之者,乃系刃于杖端,与众至其家,歌而诅之曰:‘取尔一角指天,一角指地之牛,无名之马,向之则华面,背之则白尾,横视之则有左右翼者。’其声哀切凄婉,若蒿里之音。既而以刃画地,劫取畜产则物而还。其家一经诅祝,家道辄败。”这首咒歌,表现了女真民族的争雄斗狠的民族性格。

先金时期的女真文学无论是原始歌谣、神话、还是巫觋文学,都是民间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女真族的民族意识、性格以及女真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尤其是与萨满教相关的巫觋文学中的神话、神词、咒语,表现女真族的社会生活更为深刻、全面。萨满教的祭祀烧香跳神活动始终保持着较为原始的说唱形式、似喊似唱的说着唱、唱着说,乐中舞,舞中歌的表演形态。人们所谓看神,实际感受到萨满鼓乐之响、舞蹈之形、歌唱之声。因而要把萨满跳神与女真族人乐舞歌三位一体的文化现象同等看待。没有萨满教的乐舞歌的祭祀活动,也就没有女真人乐舞歌文学艺术的流传。就其艺术而言,神词中的民歌情调,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多变的创作手法,给人一种朴实、粗犷的艺术美的感受。这些口头文学是女真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女真族文学史中熠熠生辉的佳作。

二、奴隶制时期的女真文学

何隽哲先生在《金朝史》中说“金章宗统治时期金政权确立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也就是说,金政权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所以奴隶制时期女真族文学主要是从阿骨打建元立国,到金世宗晚年这个时期的文学。

金政权建立以后,太祖太宗在戎马征战中,已认识到文化的重要。实行“借才异代”的策略,对辽、宋知识分子实行拢络政策。天辅二年(1118年)九月发布求贤令。天会元年(1123年)开始科举取士,网罗人才。金廷也注意培养女真族知识分子,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金太祖命希尹、耶鲁创立女真字。金太宗命广宇尹耶律固翻译汉文经书,以提供教材,创办女真学校,培养女真族知识分子。这些都为女真族的书面文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的书面文学主要有诗词赋,反映了以下内容。

首先,追根思源,宏扬祖宗丰功伟业,增强女真族的凝聚力。

穆宗第五子,完颜勋,字勉道。官至太师,领三省事,监修国史。他创作的诗文很多。金熙宗于海岛射五虎,他献《东狩射虎赋》。“大定二十年,诏曰:‘太师勋谏表诗文甚有典则,朕自即位所未尝见。其谏表可以入《实录》,其《射虎赋》诗文篇什,可镂版行之”(《金史》卷六十六)。可惜都散佚了。

金世宗完颜雍,热爱诗词,《御订全金诗》保存他写的一首《本朝乐曲》:

猗欤我祖, 圣矣武元。

诞膺明命, 功光于天。

拯溺救焚, 深根固蒂。

克开我后, 传福万世。

无何海陵, 淫昏多罪。

反易天道, 荼毒海内。

自昔肇基, 至于继体。

积累之业, 沦胥且坠。

望戴所归, 不谋同意。

勉副乐推, 肆子嗣绪。

……

这首长诗从金太祖阿骨打建国写起,回顾祖宗开创基业之艰辛,赞颂祖宗的丰功伟业。慷慨激昂,感人泣下。这是一首描述女真民族创业的民族史诗。采用古朴庄重的四言诗的形式,表现了女真民族敬重祖宗,追根思源的习俗,体现了女真民族直率、雄豪的民族性格。

另一位善写本朝歌曲的作家完颜匡,世宗时,充太子侍读。金章宗即位,任尚书右丞兼修国史。据《金史》记载,金世宗太子显宗命完颜匡作《睿宗功德歌》教章宗歌之,其词曰:

我祖睿宗,厚有阴德。

国祚有传,储嗣当立。

满朝疑惧,独先启策。

徂征三秦,震惊来附。

富平百万,望风奔仆。

灵恩光被,时雨春阳。

神化同浃,春生冬藏。

这首诗取材于睿宗和宗翰定策立熙宗以及平陕西大破宋军张凌于富平之事。叙述史实,抒发感慨,追思根源,以示不忘本之意。四言句式,浅显平易,慷慨激昂,充满豪情,体现了女真民族的意识,和精神。

其次,金初奴隶制时期的女真文学的另一个内容是塑造诗人自我形象,述写诗人自己的历史,抒发诗人胸怀志向,体现了女真民族的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完颜亮(1149—1161在位),是金太祖之孙,金第四代国君。他的青年时代,正是女真贵族集团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时期,他的处境是孤立无援。他的七绝《以事出使道驿有竹则咏》表现了他此时的思想:

孤驿潇潇竹一丛,

不闻凡卉媚东风。

我心正与君相似,

只待云稍拂碧空。

此是他为歧王时所作,他以孤竹自喻,不媚权贵。表现他孤独无援、以待时机。

他的另一首《书壁述怀》,表现他的志向更为显露:

蛟龙潜匿隐沧波,

且与虾蟆作混和。

等待一朝头角就,

撼摇霹雳震山河。

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他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开始着手“撼摇霹雳山河”的伟大事业。这些诗记述了他个人的生活际遇,表现了他的胸心壮志,体现了女真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再次,金初奴隶制社会时期女真文学另一个内容是以描述战争为题材,记述创业历程,抒写了女真民族积极向上的壮志豪情,体现了女真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完颜亮的《念奴娇.天丁震怒》是以战争为题材,记述他亲率大军伐宋的史实。他赠骠骑大将军韩夷耶一首《喜迁莺》词:

旌麾初举。正駃騠力健,嘶风江渚。射虎将军,落雕都尉,绣帽锦袍翘楚。怒磔戟髯,争奋捲地,一声鼙鼓。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此去,无自堕,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暮。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这是一首以军旅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词,旨在鼓舞士气,激励全军将士为功名冲锋向前。词中描绘了战鼓声声,军号齐鸣,将士横枪跃马,驰骋沙场,奋勇争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女真人英勇善战的民族性格。词人以诸葛亮自比,运筹帷幄,“谈笑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表现女真族统治者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自信心。这首词的阔大意境,恢宏气象,“深裘大马”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人张德瀛在《词微卷六》中说“今观《桯史》及《艺苑雌黄》所载金主诸词,独具雄挚之概,非但其武功之足纪也。”

金代奴隶制时期的女真文学运用本色语言,抒写本色是这个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这个时期是女真族书面文学刚刚形成时期,由于民族自身内在因素和受周边民族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汉族文学的影响,女真族文学才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女真族文学多用口语、俗语,崇尚本色,不雕琢、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将质朴的感情融汇于字里行间,坦率地抒情写意,才产生了“荡人血气”(刘祁语)的艺术感染力,形成阳刚雄健悲壮豪迈的文学风格,具有北方民族文学那种清新自然、质朴、生动的本色,这便促使女真族文学迅速发展成熟。

三、封建社会的女真文学

金世宗实行改革,逐渐完成了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到金章宗时,金代社会已完全进入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女真族文学已步于成熟时期。

女真文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抒发女真民族的自我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中华一体”的民族融合的感情。

女真统治者能够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民族政策,推行“中华一体”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融合的思想,在女真文学中有所体现。完颜以女真宗室的高贵身份礼贤下士,他与汉族文士赵秉文、元好问、王郁、刘祁等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相互赠诗唱和,表现交情之深厚。

女真族珠赫邃,字士元,刘祁好友。他的一首《寄刘祁京师》:

西湖风景昔同游,醉上兰舟泛碧流。

杨柳风生潮水阔,鞭蓉湖尽野塘幽。

花边落日明金勒,云里清歌绕画楼。

今日相思满城月,梁台楚水雨悠悠。

表现了女真诗人对汉族友人刘祁的思念之情。在女真族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有一些诗词超越女真族的局限,打破了民族间的壁垒和界限,抒情言志,评古论今。如一位姓温特赫的女真诗人,失其名,官陕西路按察使。他的一首《华清宫》咏史诗:

泉声夜作漏声长,月底惊回梦到乡。

知我马嵬曾过着,枕边呜咽问兴亡。诗人用唐玄宗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的历史典故,抒写了对金朝兴衰的焦虑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完颜在《自题写真》一诗中更加明显地表现了他冲破民族界限的可贵精神:

枯木寒灰久亦神,因缘来现胙公身。

只缘酷爱东坡老,人道前身赵德麟。

赵德麟是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玄孙,也是一位与北宋诗人苏轼交善的文学家。诗人曾被封为胙国公,他把赵德麟引为自己的前身。如果没有“中华一体”的民族融合的观念很难写出此等诗句。

女真文学成熟的标志之二是,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继承前期的刚健豪放、古朴自然的风格,而且也具有深稳精工、含蓄蕴籍、清新明快的文学风格。

女真人珠赫邃的一首《书怀》诗:

关东客子去迟迟,飘泊炎荒两鬓丝。

三楚楼台淹此日,王陵裘马想当时。

春风草长淮阳路,落日云埋汉帝祠。

回首故乡何处是,北山天际缘参差。

此诗运用历史典故,对偶等多种手法,描述了关东游子的思乡之情,具有深稳精工、含蓄蕴籍的风格。乌凌阿爽有一首《古尺》:

背露清光虹一道,赤髯金鳞何人娇。

翻思昨夜雷霆怒,只恐乘云上天去。此诗构思奇特。刘祁称其“诗才清丽”(《归潜志》)

完颜的《北郊晚步》:

陂水荷凋晚, 茅檐燕去凉。

远林明落景, 平麓淡秋光。

群牧归村巷, 孤禽立野航。

自谙闲散乐, 园圃意尤长。

这首诗描写城郊农村傍晚的景象,意境恬淡,平易自然,清新明快。他的《漫赋》一诗后四句:“季鹰未饱松江鲙,鲁望将成笠泽书。自是杜门无过客,不关多病故人疏、”句句用典,借典抒情,手法娴熟。元好问在《中州集》中评完颜的诗“文笔亦委曲,能道所欲言”;刘祁《归潜志》中说他的诗“甚有唐人远意”。

完颜的《春草碧》一词是委婉深曲、言近旨远手法的代表作。结尾几句:“故园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春光成为陈迹,后庭花落尽,而春草凄迷,这几个意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而每个意象又都各有意蕴。这首《春草碧》词正是用昔日繁华和今日衰败相对比。构思深婉含蓄。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称完颜词“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并引“春草碧”几句,称赏其“幽秀可诵”。

女真文学成熟的标志之三是,文学样式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诗词,而且散文也得到发展,特别是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兴起。金代的作家和民间艺人在北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了“院本杂剧”和讲唱文学诸宫调,为元曲的发展开了先路。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所载,院本名目多至六百九十本,可惜这些作品只在元、明代的戏剧和《金瓶梅词话》中零星地保存了几段,其他都失传了。流行于金朝都市的诸宫调,以多种宫调曲子联套组成的形式,能以繁音缛节的变化,说唱广大群众喜爱的故事,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便是这样作品的代表,也是金朝诸宫调仅存的硕果。由于它对元杂剧具有较为重大的影响,所以有“北曲之祖”的美称。据文献记载,有些曲调在北宋中叶以后,就风行汴京了。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先君尝言,宣和末客京师,街巷鄙人多歌藩曲,……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皆歌之。”女真族灭北宋后,北方民族的乐曲传入中原,如[阿那忽]、[也不罗]、[唐兀多]等女真曲牌风行于都市。南宋诗人范成大于金大定十年出使金朝时曾惊呼“虏乐悉变中华”(《范石湖集》)。元人周德清在《中州音韵》中指出:“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人声音歌之。”到了元代,女真族涌现出几位杰出作家。石君宝的杂剧《曲江仙》、《秋胡戏妻》等作品,在揭露封建伦理的虚伪性、歌颂真挚爱情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李直夫(蒲察李五)的杂剧《虎头牌》真实地再现了女真人精骑善射的雄奇武功和围猎的风俗。《中国大百科全书》称其“是一部女真族作家描写女真生活的优秀剧作,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综上所述,女真族人民长期形成的那种以勇悍、善战、好勇斗狠、拼死作战为雄杰的价值标准、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民族性格,融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女真民族文学独有的风貌特征,即使受到汉族文学的影响,也仍然保留着本民族文学的风格特点。因此,可以说女真族文学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发展轨迹,有独特的内容、风格。它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自有芳香的一朵奇葩,它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风彩,所以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应有女真民族文学一席之地。

标签:;  ;  ;  ;  

浅谈女真文学的发展轨迹_女真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