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核心保障能力建设论文

试析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核心保障能力建设论文

试析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核心保障能力建设

慕贤忠

内容提要: 加强核心保障能力建设,是国防动员建设的关键。新时代,必须遵循国防动员的特点规律,把精准需求作为首要环节、把政府主导作为首要条件、把智能建设作为首要方向、把新型领域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国防动员核心保障能力。

关键词: 国防动员 核心保障能力 体系建设

国防动员,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体系和战争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全社会资源为打赢战争提供人力物力补充,确保军队战斗力持续生成、巩固、提高、释放。新时代,国家安全环境严峻复杂、充满变数,战争阴云远未散去。我们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科学把握国防动员核心保障能力生成机理,大力加强国防动员核心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一、把精准需求作为首要环节

作战需求,是军队作战实力与打赢能力差距的体现,其所产生的能力要求、项目标准和功能指标,既是军队抓建的目标方向,也是规划实施国防动员的基本依据,是明确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干什么、怎么干的根本前提。海湾战争中,美军征用200余艘船只、400多架飞机,投送装备物资700万吨,并未完全派上用场。战后,美军不得不展开持续时间长达1年、被称为“移山”的“沙漠告别行动”,用4.1万个集装箱将27亿美元的补给品运回国内,造成了极大浪费。这说明,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需要精细需求、精准对接、精确保障,实施陆、海、空、天、电、网全域多维动员。目前,我国在组织实施国防动员中还存在着需求不清、潜力不明、对接不畅及需求模糊提报、随意提报、过度提报等问题。究其原因,客观上受联合作战需求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等因素影响,主观上是对于未来军队打什么仗、打多大仗、打多久不清楚。新时代,应准确把握我军处在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精准保障全域多维联合作战作为主攻方向,紧密结合所处战略方向的主要威胁、驻扎部队的性质特点、可能担负的动员任务、任务行动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定量评估,精确测算作战规模、强度、持续时间和保障需求。紧跟信息化战争需求、瞄准智能化战争方向,以多维领域动员能力建设为基点,突出立体投送、海上支援、网络信息安全、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特殊专业人才等高新技术领域潜力的需求预测,为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有效保障。

二、把政府主导作为首要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明确,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行政区域国防动员的实施”。全面落实党管武装的根本原则,必须把政府主导国防动员作为首要条件,实现由军队主导的“战争动员”向政府主导的“国防动员”转变,由“应战型”动员向“应战与应急兼容”动员转变。当前,我国的国防动员领导体制还不完善、法规制度还不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履行国防动员职能弱化甚至虚化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新时代,应紧紧抓住主体,以地方党委的坚强领导为根本依托,严格落实军地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党委议军、武委会例会等基本制度,积极培养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国防意识,让政府回归国防动员主体责任;把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纳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国防动员职能,细化分解任务,合理确定目标,落实机构人员,确保有效履行职责。应紧紧抓住动力,以省军区系统的扎实工作为内在驱动,充分发挥省军区系统联结军地的优势作用,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协调,通盘考虑“战场”与“市场”双重需要,在“结合”“纳入”上做文章,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军队指挥体系与地方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衔接。应紧紧抓住保障,加强法规建设、规范运行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加快推进国防动员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改革,细化完善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辖区国防动员的“实责”和“实权”。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建立军民结合、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平战转换体制机制,常态开展国防动员演练,提升各级指挥员、指挥机关和党政军领导组织指挥国防动员能力。

素食主义在全印度广泛流行还与炎热天气有关。印度一到雨季就发洪水,等洪水退去后,遍地都是动物与人的尸体。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很快腐烂发臭。食物匮乏的人们只能靠吃腐肉充饥,结果中毒而死,人们开始对肉食产生恐惧,逐渐形成素食习惯。

三、把智能建设作为首要方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作战样式和制胜机理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战争形态正由物质能量主导型向信息主导型、智能主导型转变。我国国防动员指挥体系一体化联合程度不深、信息化动员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难适应信息化联合作战要求。因此,突出备战打仗核心要求,积极推动智能建设,是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新时代,应紧跟地方产业发展目标和数字城市建设规划,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和加密等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加快构建承接应急、面向应战,融公安、武警、应急等网络于一体,集应急指挥、国防动员、兵员征集、民兵建设等任务于一体,聚潜力自动化采集、任务数据化分析、决策智能化运行、行动网络化指挥、效果精确化评估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国防动员指挥平台。长远来看,应创新运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建立由供给与需求、生产与输送、条件与要求等各类数据信息联结而成的“动员云”,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匹配——从市场到战场、从车间到阵地的直达式供给。

完善学业指导体系。学业指导教育从制度层面保障了专业老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确定学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效地提高学业指导教育质量,定期对学习指导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第一,成立学业指导中心,全面规划学业指导资源。第二,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分层次分阶段的多维度学业指导。第三,根据“互联网+”学业指导模式建设的实践平台,并从学业指导的教师团队、知道内容、服务平台、评价体制四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第四,落实线上线下多方互动,达到学生评价、教室评价、数据分析等多角度的评价体制。将学业指导工作深入落实细化到不同学业背景的每个大学生中。

四、把新型领域作为首要任务

受经费保障、法规制度、数据标准等因素影响,当前国防动员潜力的挖掘还不深入、培育还不及时、转化还不高效等问题明显存在,尤其是科技力对动员的贡献率还不高,不断发展变化的动员需求与动员准备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核心战斗力、首要动员力。纵观世界各国新军事变革,实现国防实力快速跃升的最佳路径就是国防动员。新时代,应着眼与多样化使命任务相适应、实战化进程相协调,采取军地共育共建的方式,将蕴藏在综合国力之中的科技潜力深度转化为保障一体化军事斗争需要的军事实力,实现从保障机械化作战向信息化作战能力的跃升。应树立体系建设、科技主导的观念,在高新产业中承接军事需求,积蓄、培育、挖掘高科技动员潜力。引导军地科研单位、国防工业部门,瞄准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薄弱环节,开展科技创新。打仗需要什么就加紧研究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组织攻关什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提升的贡献率。整合军地优势科技资源和工业力量,下大气力改变军用动力、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等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状态,力争在重要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掌握未来军事斗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推进国防动员向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型领域拓展,加强航天侦察、通信网络、网系安全、地震地质、测绘地理、导航时频、战略投送等新型动员力量建设。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贯彻国防要求,加快推进国防动员由粗放向精确转变。

中图分类号: E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484(2019)10-0042-03

作者: 慕贤忠,辽宁省辽阳军分区,处长,上校

(责任编辑:徐永汉)

标签:;  ;  ;  ;  

试析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核心保障能力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