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背景下我国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路径研究论文_梁宝恂

职业教育背景下我国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路径研究论文_梁宝恂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的传统建筑施工中,一般都是以木结构作为主要的施工结构,房屋不用一根铁钉,就能搭建起一栋小楼,手艺十分出神入化。其中广西侗族的传统木结构建筑非常具有代表性。不过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更多的侗族青年走出乡村,接受现代化教育之后,一般都不愿意在回到家乡接受传统的建筑工艺的传承,也让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本文主要讲解了现阶段我国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着重给出了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广西侗族建筑技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职业教育;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

引言:在古代的中国,砖木结构房屋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方式,也正因为如此,各地都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木工匠人,这类房屋不同一根铁钉,仅凭榫卯结构,就能够满足房屋的应力需求且十分坚固耐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钢筋水泥为主要原料的新生代房屋建筑正在逐渐的取代木结构房屋建筑,再加上建筑原料——木材的短缺,也进一步的限制了传统木结构工艺的发展。就今天而言,以广西侗族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木工建筑技艺,更像是艺术品,值得被纪念和传承,一旦失传,无疑是世界建筑文化和历史的巨大损失。

1 我国侗族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的传承现状

在我国的广西侗族栖息地,对于房屋建筑匠人十分尊重,在侗族语言中,称其为桑美,在侗族的大部分地区,依然还能够找到一些桑美,我们了解到,桑美的传承一般都是家族式传承,跟我国的大部分传统手艺一样,多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甚至一些家庭会出现只传授技艺给大儿子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在技艺的传承过程中,会有一些桑美因为无后或者后代出了意外而传承中断,所以广西侗族地区的桑美数量呈现越来越少的状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现代化讯息也随着电线和网线进入了广西的茫茫山林,五色迷目的花花世界让一些侗族的年轻人心驰神往,现代化的教育促使他们生出了往大城市走走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几乎在每一个侗族年轻小伙子的心中逐渐生根发芽,这也导致很多年轻人没法办沉下心来跟着父亲学习复杂的传统木架构建筑工艺。

除了传承路径越来越窄以及现代化的影响和诱惑之外,在快节奏的今天,木工技艺的学习仍旧是一个慢功夫,一些桑美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跟着父亲前前后后学了十几年才算是正式出师,相对长线和复杂的学习过程,也让很多人无法坚持,在从前,桑美作为侗族的骄傲,不仅得到尊重,而且由于手艺不外传,垄断手艺带来的报酬也十分丰厚,而现如今,更多的人走出了深山,他们在大城市打工赚钱,为家中添置财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桑美的传承者们。种种因素之下,导致了目前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而这样的危机,实际上在我国的整个木结构传统建筑技艺传承来讲,颇具代表性。

2 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存在的问题

2.1 技艺掌握人的老龄化

由于上文中提到的原因,对于传统的广西侗族人来讲,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技艺是一门非常珍贵的受益,一定要家族式遗传,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只传授给自己家族的继承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继承者们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继承技艺的时候,就出现了传承的断档。在实际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十分严重,目前很多侗族地区的桑美甚至在六七十岁的年纪而没有传承人的,却因为后继无人,面临着手艺失传的风险。

2.2 传承人的变化

在从前,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作为一种十分受敬仰并且能够为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手艺,被人们争相学习和传承,甚至为了防止自己家族的独特技艺外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保密。不过时过境迁,随着外界文化的侵入,给处于广西深山和乡村里的年轻人带来了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风气,比起枯燥无味的学习传统建筑技艺,他们更愿意到大城市去学习和打拼,很多传承人都出现了拒绝被传承的情况,一些人甚至因此与家中决裂,这让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技艺本身的变迁

我们用现阶段的眼光回首广西侗族传统建筑的技艺,实际上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过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技术和材料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木材开始变得越来越稀缺,激增的人口给土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想要缓解土地压力,加高建筑是不错的解决方式,但是为了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需要匠人们不断的更新技艺,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人因为技艺的更新和改变方向出现错误而被时代所淘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却也加速着传统建筑技艺传承的断代。

3 职业教育背景下传承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技艺的建议

3.1 提升侗族传统建筑的知名度

虽然现阶段,侗族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已经被列入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被重点保护,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侗族木结构传统建筑仍然没有多少知名度,很多人尚处于不了解甚至没有听闻的状态。而对于侗族人本身,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就是自己生长的地方,虽然有一定的感情,但是其便捷程度却远不及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在这样的情况下,侗族人本身也不见得爱惜。

因此,需要在将侗族传统木结构建筑例如非遗名录的基础上,层层摸底,增强宣传,以侗族传统建筑为中心,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这样,才能让侗族人更加清楚自己日常居住的建筑是多么的珍贵,才能激发他们的爱护之心,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主动的承担传承的使命。

3.2 培养教育人才,打破家族垄断壁垒

对于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出现断代的情况,家族式垄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学习来主动的承担侗族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工作的,但是因为建筑技艺的家族垄断而没有办法实现,因此,我们首先要着重培养一些已经掌握了侗族传统建筑技艺并且思想开放的稍年轻的匠人,让他们能够转变思想,将技艺传授出去,开办一些传习班并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补助和津贴支持。

3.3 借助现代化教学的力量

虽然我国建筑大学遍地,但是很多的建筑大学主要从事的是现代建筑和设计、施工、保护等工作,而对于我国的古建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古建筑,很少有专门课程甚至是专业来对其进行研究,很多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也因此多为‘半路出家’,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作为教育的最高学府的大学,却没能主动的承担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的传承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建筑技艺传承断档的出现。

因此,应该在更多的建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相关的课程,甚至是开设相关的专业。

而想要开设专业,就首先要解决师资力量和理论体系两大问题,相信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愿意加入其中,帮助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4 结语

总而言之,侗族传统木结构建筑是我国的传统建筑技艺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也具有其自己的各种特点,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也和其他的传统技艺一样开始面临失传的危险,这种情况的产生既有其本身的原因也具有社会性的因素,保护侗族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是壮大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和历史,保证其传承和延续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重视并投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张晋,冯健.联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木结构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4(4):63-65.

[2]陈国,李海涛.现代木结构教学思考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2-15.

[3]匡星,赵艳敏,Haggkvist.K,等.木结构施工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1):103-104.

论文作者:梁宝恂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职业教育背景下我国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路径研究论文_梁宝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