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保健对妊娠期牙龈疾病的影响分析论文_施钰霞,

(.长沙医学院2016级本科口腔医学1班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目的:讨论口腔保健对妊娠期牙龈疾病的影响。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之间,102例在本院定期接受保健与体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2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51例孕妇,对实验组的孕妇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与口腔保健;对照组的孕妇进行基础的口腔健康卫生教育,然后对两个小组孕妇发生牙龈类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治疗耗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孕妇牙龈类疾病的患病率为43.1%,远高于实验组的19.6%;同时对照组患牙龈疾病的孕妇治疗用时平均为(28.7±5.3)h,比实验组患牙龈疾病孕妇的平均治疗时间(19.3±4.1)h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保健对于妊娠期孕妇预防牙龈类疾病有显著作用,可以降低其牙龈类疾病的发生率,并有效缩短牙龈类疾病的治疗时间,在临床中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口腔保健;妊娠期孕妇;预防;牙龈类疾病

牙龈炎在孕妇这一群体中的患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间有明显的红肿现象、全口牙龈炎,比较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出现溃疡或假膜[1]。为了减少口腔疾病给孕妇带来的痛苦,本文对妊娠期的口腔保健做了研究分析,旨在减少孕妇牙龈炎疾病的发生率,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自愿原则,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之间,102例在本院定期接受保健与体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小组51例孕妇。本次研究对象均无口腔疾病史。实验组51例孕妇,其中34例为首次妊娠,17例为再次妊娠;孕妇的年龄在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1.5)岁;对照组51例孕妇,其中37例为首次妊娠,14例为再次妊娠;孕妇的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1.7)岁。两个小组的孕妇在基础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孕妇进行基础的口腔健康卫生教育

口腔科的护理人员要将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以及健康问题告知孕妇,并让孕妇了解口腔卫生做不到位很容易出现牙菌斑,从而会进一步诱发其他类型的牙龈疾病。护理人员还应告知孕妇必须每天都按照正确的方法刷牙,每天刷牙次数不低于5次,不仅要在早餐和晚餐之后刷牙,还要在吃过零食之后及时刷牙,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牙菌斑的产生。此外,要告知孕妇多吃一些橙子、葡萄、草莓、苹果等对牙齿清洁有好处的食物,少吃一些黏食或软食,这类食物不仅对清洁牙齿没有益处,而且清洁不到位还会导致口腔疾病[2]。

1.2.2实验组的孕妇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与口腔保健

实验组孕妇除了接受基础的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外,还要接受口腔保健。口腔科的护理人员要指导孕妇,用棉签蘸取氧化氢溶液(浓度3%)对牙齿进行清洁擦拭,当看到口腔内有旗袍的时候,用温水漱口即可。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教孕妇做牙龈按摩,在促进牙龈血液循环的同时提高牙龈的抵抗力,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此外,对于已经存在牙菌斑的孕妇,则要每天在对应部位上涂抹碘甘油(浓度2%),每天3次,坚持涂抹至牙菌斑消失。个别孕妇若存在牙龈增生问题,则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牙龈成形术。

观察并记录对两个小组孕妇发生牙龈类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治疗耗时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并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实验组孕妇牙龈疾病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孕妇牙龈类疾病的患病率为43.1%,牙龈炎20例(39.2%),牙龈瘤2例(3.9%);实验组孕妇牙龈类疾病的患病率为16.7%,牙龈炎9例(17.6%),牙龈瘤1例(2.0%);对照组牙龈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对照组与实验组孕妇治疗牙龈疾病的耗时情况

对照组患牙龈疾病的孕妇22个,治疗用时平均为(28.7±5.3)h,对照组患牙龈疾病的孕妇10个平均治疗时间(19.3±4.1)h,对照组患牙龈疾病孕妇的治疗时间比实验组患牙龈疾病孕妇的治疗时间长,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牙龈疾病是妊娠期孕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针对这一群体,这类疾病不仅会对孕妇自身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对附中的胎儿产生影响。目前药物治疗是牙龈疾病患者主要接受的治疗方式,但是孕产妇会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经常会拒绝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所以,必须要格外重视此类疾病,做到预防为先。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孕妇患牙龈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孕妇在妊娠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口腔内的细菌繁殖也会变得更快,所以容易产生牙菌斑,导致牙龈类疾病的发生;同时,妊娠期患者的牙齿表面若有大量细菌无法使用药物清理,那么很容易诱发牙结石等问题。另外一个原因主要是由于妊娠期产妇体内的雌性激素会比平时分泌的多,内分泌的环境变化侯,妊娠期的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大量增加,抑制胶原蛋白的产生,导致患者的牙龈基质变得更加薄弱,而患者的牙龈在受到大量的雌性激素刺激后发生牙龈炎或牙龈肿胀等问题[3]。本文研究表明,恰当的口腔保健方法可以减少牙菌斑,进而减少牙龈类疾病的发生。

妊娠期的妇女在进行口腔保健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即口腔保健的宣教与合适的药物预防。在使用药物预防的时候,若患者处在怀孕前三个月,那么胎儿的器官也处于形成的阶段,孕妇是不能使用治疗药物的,这时对妊娠期患者的指导则要以口腔清洁为主,与此同时还要为产妇完善记录资料,为患者补充维生素C、D、磷、钙等物质,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限制产妇食用酸性食物或甜食,避免加重患者病情。当患者处于妊娠期的第12-24周时,胎儿的器官发育完全可以接受相关的药物治疗,要为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案。可以先为患者进行洗牙、补缀、根管治疗等治疗,切记避免进行X光检查。在为妊娠期患者进行以上治疗时,同时要做好充分应急预案,避免孕妇在治疗时发生其他意外事件。当孕妇在分娩前的短时间内,若依旧存在口腔问题则依旧需要进行保守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与口腔清洁。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分娩之后,体力会出现极大的损耗,抵抗力不足,体质下降,口腔疾病细菌也可能会浸入体内导致其他疾病。再加上产妇分娩之后还会大量食用各种补品,更容易使细菌滋生,软化牙质,导致牙周炎或牙龈炎等问题。

综上可知,口腔保健对于妊娠期孕妇预防牙龈类疾病有显著作用,可以降低其牙龈类疾病的发生率,并有效缩短牙龈类疾病的治疗时间,在临床中有推广价值,同时妊娠期患者更要主要口腔保健,减少牙龈类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骆树瑜,周莉,张凯,李宏捷.以妊娠期妇女为中心的孕婴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7):158-159.

[2]王本科.口腔卫生保健治疗对妊娠期龈炎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5):16681.

[3]李涛.浅论进行口腔保健对预防妊娠期牙龈疾病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72-73.

论文作者:施钰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口腔保健对妊娠期牙龈疾病的影响分析论文_施钰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