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技术的运用思考论文_李朝全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技术的运用思考论文_李朝全

楚雄州南华县农业农村局 云南南华 675200

摘要:我国淡水资源短缺,而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在此背景下,要想农业持续发展,就需改造节水灌溉技术,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稳定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联系实际,就当前农业生产中相关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与运用问题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技术运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但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为解决这一矛盾,长久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立足这一国情,下面就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几项节水灌溉技术先做简要分析。

1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当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分位两大部分,一是工程节水,二是非工程节水。这两大类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灌溉前,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灌溉方案,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与灌溉技术,从根本上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二是灌溉时,根据具体的灌溉面积以及农作物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合理确定灌溉之间与灌溉量,减少水的浪费,尽可能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应用。三是对渠道输水过程进行优化完善,减少水资源运输过程中的渗漏与蒸发,增大渠道输水量,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四是完善农田地表覆盖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量,合理分配降水与灌溉水的使用量【1】。

在传统农田水利灌溉模式下,挖土渠引水灌溉是最主要的灌溉方式,但这种灌溉方式属于漫灌型灌溉方式,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如引水过程中,水分蒸发量大,渗进地表的水量大等,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淡水资源日益枯竭的现代化背景下,该种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需求,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急需对其优化、改进。而对于这类灌溉方式,改造的重点应当是减少水资源运输过程中水分的散失,提升渠道的防渗性能【2】。

2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与应用

2.1提高渠道防渗能力

材料是影响引水渠道防渗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以前以土壤为主要原材料修建引水渠时,水资源损失严重。因此,要想提升引水渠道的防渗能力,就必须采用防渗性较强的材料修建水渠。如运用水泥混凝土,建设“三面光”渠道,并选择U型砼渠进行建设,以此减少过水断面,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耗损量,增加可利用水量【3】。

2.2运用管道输水

在输水环节,除渠床是重要的渗漏水部位外,外界的气候、温度等也会造成水分蒸发,进而导致可用水量减少。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密封性较强的输水方法,如采用管道输水,以此减少水分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管道材质、管径时,还需根据具体的灌溉方式进行,如是使用滴灌等精密性较高的灌溉方式,那么就应选择低压输水管进行输水,以防管内水压过大造成管道破损,引发更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2.3采用现代化节水灌溉方法

针对不同的灌溉对象、灌溉面积,需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当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作业中,常见以下灌溉方式:

2.3.1微灌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微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灌溉活动,这一技术包含了输水管道、水过滤系统、灌溉控制系统等结构。其中微喷雾、滴灌、脉冲灌溉等几种灌溉技术是当前常见的灌溉技术。若将这些灌溉方式按照灌溉设备性能做进一步划分,又可分为重力微灌、常压微灌等。与其它灌溉方式相比,微灌技术能实现对灌溉水量的精细化控制,能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损耗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

2.3.2喷灌

喷灌技术是利用各种专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压力,将水输送、分配到条件,在利用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雨滴,像天然降雨一样降落到地面,最终均匀的撒在灌溉面积上,借助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喷灌技术的主要构成有喷头、水泵、动力装置、管道以及水源、田间工程系统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较于传统灌溉技术,喷灌技术也能达到一定的节约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5】。

2.3.3渗灌

渗灌技术主要是利用埋于地表下开有小孔的多孔管或微孔管道,使灌溉均匀而缓慢地渗入作物根区地下土壤,借助毛管力作用湿润土壤,进而达到灌溉的目的。渗灌技术的优点是,水分蒸发小,水资源利用率高,且整个灌溉过程比较便捷,容易操作,同时该种灌溉技术不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维护农作物良好生长态势。

2.3.4步行式灌溉

步行式灌溉指的是,利用拖拉机等机械设备进行移动灌溉。这样的灌溉方式有更大的灵活性,便于种植人员根据田间实际情况科学控制水量,控制灌溉时间与灌溉速度,从而提升灌溉效率,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同时这种灌溉方式也能更好的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农作物健康茁壮生长。

2.4节水田间处理

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的主要目的在于湿润其根系,让农作物吸取到水分,从而防止出现作物干枯死亡等情况。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对其进行喷灌、滴灌等,还可以通过对田间耕作的合理安排,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增加土壤湿度与肥力,为农作物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条件。当前,常见的土壤保墒方法有:

在种植区域覆盖秸秆,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覆盖在地表,对土壤起到保护作用,有效减缓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确保土壤内部湿度。除此之外,中耕保墒的方法在当前也比较常见。这一方法的原理是,耙松土地表层,让土壤内部的毛细血管受到破坏,从而达到阻止水分上升,减少蒸发的目的。科学运用上述技术,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提升土壤内部的湿润程度,农作物对外部灌溉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后的应用效果与注意事项

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后,水资源浪费现象得到缓解,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各项灌溉技术在延缓了水资源枯竭速度的同时也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所需影响,保障了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态势。并且,经改造后的各类节水灌溉技术适用性能提高,能够很好的适应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整体的灌溉效果比较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与应用时,会受到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与条件的制约,因此在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改造时,工作人员不能粗心大意,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农业生产面积以及农作物种类等进行设计与改造,以提升整体改造效果,推动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另外,为提升整体效益,在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改造时,还需综合考虑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以达到减少资金投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与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如,相关地区可适当加大林草、经济作物等的种植面积,缩减高耗水量作物的种植面积,让当地的农业结构更加适应当地的水分结构,在此基础上合理采用相关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辅助,以获得最优的生产效益【3】。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淡水资源日益枯竭、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的现代化背景下,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节水灌溉技术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立足实际,结合地区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科学制定技术改造方案,合理运用相应技术手段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正仁.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1):114+120.

[2]陈伟业.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探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2):160.

[3]郭超.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与实践[J].低碳世界,2019,9(02):77-78.

[4]李进.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探讨[J].河北农机,2019(01):22.

[5]卢彦.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创新问题与思考[J].四川水泥,2018(11):152.

[6]胡保芹.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探微[J].农村实用技术,2018(08):18-19.

论文作者:李朝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改造技术的运用思考论文_李朝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