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群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 4121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7例急性胃穿孔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行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复发及术后并发症概率均为5.26%,皆低于对照组35.90%和23.08%且满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术后溃疡复发、再次穿孔和其他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远期疗效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胃大部切除术;并发症

急性胃穿孔疾病具有发病急和病情重的特点,同时患者大多存在胃溃疡病史。当胃发生穿孔后,内容物便会外溢至腹腔,导致腹膜炎,并形成细菌性腹膜炎,致使患者腹部剧烈疼痛,若不予以及时治疗,极易因此休克,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本次研究主要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急性胃穿孔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6.51?3.13)岁,穿孔时间2~21h,平均穿孔时间(4.08?1.13)h;实验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7.02?2.91)岁,穿孔时间3~25h,平均穿孔时间(4.13?1.01)h。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1.2手术方法

77例参与研究患者在入院后均提供术前胃肠减压、输血治疗、吸氧治疗、抑酸治疗及镇静治疗在内的基础治疗,诊断分析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用手术方法,采用体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具体流程如下:①在右上腹直肌部位做直切口,入腹腔探查胃部穿孔以及其他病变组织;②对胃残留液做排空处理,将腹腔内部渗液连同病变组织周围的食物残渣彻底清除干净;③采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并注意在冲洗过程中使用干燥、清洁纱布压迫患者穿孔口,直至腹腔被清洗干净;④明确穿孔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实际病变情况,在此基础上予以组织切除,同时并行其他治疗手段,例如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操作流程如下:①该种类型手术方法中腹腔探查环节、开腹探查环节以及腹腔清洗环节同胃大部切除术完全相同;②选用7号丝线全层缝合患者穿孔部位3~4针;③大网膜覆盖上述缝合部位,并进一步加固结扎;④腹腔引流管留置与否要视情况而定。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后行胃肠减压和抗感染治疗,同时还需在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对制酸剂进行常规性使用,当患者进食得到恢复后,利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抑制胃酸,通过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有效根除,并密切监测患者并发症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疼痛评分,并就术后并发症情况、胃溃疡复发情况及再次穿孔情况进行后期随访。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数据均通过SPSS17.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对(?x?s)及[n,%]类型数据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0.05,证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比较(表1)

2.3术后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3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如下:感染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症患者2例,中毒性休克2例,总并发症9例(23.08%);实验组3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如下:感染1例,中毒性休克1例,总并发症2例(5.26%);同时,经卡方检验,卡方值=4.99,P值=0.03,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穿孔之后患者胃内容物流进腹腔,对腹膜产生刺激作用,继而造成患者腹部产生剧烈疼痛,同时极易引起细菌性腹膜炎、化学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休克等较为严重的一次列并发症,如若不能予以及时对症治疗,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急性胃穿孔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胃穿孔修补和胃大部切除,其中单纯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其优势特征在于手术流程相关操作较为简单,手术进行时间较短暂,手术安全性较高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等,但是该种手术方法并未完全根治溃疡,极易出现溃疡复发、中毒性休克及再次穿孔等并发症[1],因此在术后阶段还需采用相关对症药物进行后期辅助治疗。与单纯胃穿孔修补术相对比,胃大部切除这一手术方式存在适应症较窄,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等不足之处,但是,由于在治疗急性胃穿孔过程中,该手术方法是将患者的胃大部份切除,因此术后溃疡复发、再次穿孔和其它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在远期疗效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38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为(5.80?3.70)分、(5.60?2.50)h、(13.30?3.40)d,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情况如下:实验组复发情况为2例(5.26%),主要为溃疡复发2例(5.26%),对照组实验组复发情况为14例(35.90%),包括溃疡复发13例(33.33%),再次穿孔1例(2.56%),且满足P?0.05,有统计意义,经比较实验组术后复发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发症9例(23.08%),包括感染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症患者2例,中毒性休克2例,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为2例(5.26%),主要包括感染1例,中毒性休克1例,实验组并发症出现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并且经卡方检验,P值=0.03,具有统计学意义。该项研究结果与赵政[2]研究结论高度符合。

结语:

总之,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胃大部切除书对于急性胃穿孔治疗具有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政.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6):5472-5473.

[2]姚兰杰.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9):737-739.

论文作者:周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急性胃穿孔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