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成果共享: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重大事件回顾_科学论文

科学发展成果共享: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重大事件回顾_科学论文

科学发展 成果共享——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重大事件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国人论文,重大事件论文,成果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是中国人力资源领域不平凡的一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指出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比于去年我们归纳的“发展、公平、平衡”的主题,“科学发展,成果共享”进一步揭示出人力资源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方针,成为人力资源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理论根基。由此,我们将本报告的主题定为“科学发展,成果共享”,并试图通过对2007年重大事件回顾,来诠释2007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状况并预测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趋势。

《劳动合同法》颁布,劳动关系迈上新台阶

回首2007年,劳动关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震惊中央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正是恶性劳动关系的典型代表。6月5日,大河网以帖子形式发布的《孩子被卖山西砖窑场,400位父亲发出泣血呼救》的求救信,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6月22日,山西省省长于幼军代表山西省政府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兄弟及其家属表示道歉,向山西人民检讨。8月,劳动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共查出无证砖瓦窑3186户,涉及用工8.1万人。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砖瓦窑17户,13户无证照砖瓦窑非法使用童工15名,最小年仅13岁。黑砖窑事件背后反映了某些用人单位对劳动法的无视和无知,劳动法律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亟待加强!

2007年度人力资源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事件是《劳动合同法》正式出台,这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立法加速完善。2007年6月29日将成为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被高票通过,这部法律积极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劳动关系迈上“和谐”的新台阶。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引发了学习《劳动合同法》的热潮,同时也引起用人单位的强烈反响,许多用人单位纷纷采取一些规避法律的行为。

7月31日,一则“开给怀孕员工的劳动合同”的帖子在网上出现,原本担任某外企公司资深策划的杨华(化名),在怀孕后被人事部门安排清扫公司男、女厕所以及其他清洁卫生工作,月薪9000元待遇不变。这一事件瞬间成为吸引众人眼球的热点事件,被戏称为“历史上最贵的清洁工”。企业的这种行为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法》,但可能刺激员工自动离职,实际上也是一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还引发企业裁员的规避行为。最早爆出裁员事件的是LG电子(中国)公司,该公司于6月底在总部和全国各地分公司大量裁减工作5年至9年的老员工,成都分公司的裁员规模甚至达到20%。真正引起国人普遍关注的是华为和沃尔玛的大规模裁员事件。10月上旬,华为曝出“10亿买断8年以上老员工工龄”一事,随即引起社会热烈讨论。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10月下旬同样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裁员风暴,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对中国位于深圳、上海、莆田、东莞的四个分部全部下达了裁撤令,大约有110名员工将被裁员。 11月7日下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给它的全省3000名合同制员工们出了一道选择题:要么拿钱走人;要么转到劳务派遣公司,没有一分钱赔偿金,继续在中国银行上班。

劳动保障部法制司司长闫宝卿11月8日就华为事件表示,7000名员工辞职并没有真正离开公司,因此不能算作解除劳动关系;正在酝酿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将对辞职后再签约的间隔期进行规定。对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闫宝卿解释说,只要符合法定条件,无固定期限合同随时都可以解除,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妨碍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法律上鼓励无固定期限合同只是为了保证劳动关系更加稳定。

《劳动合同法》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纷纷调整自己的用工方式以适应《劳动合同法》。首先行动起来的是中央电视台,7月27日是中央电视台清退临时工的最后一天,央视共完成了1800余名未签约人员的摸底、梳理和清理工作。10月,湖北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清理临时用工人员,推行临时聘用人员“人事派遣制度”。

各用人单位以不同形式进行调整,去适应《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虽然“规避”是不值得提倡的,但也不能简单地批评这些“规避行为”。应该看到“规避行为”的背后实际上体现出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重视,比起以往明目张胆地违背劳动法律实际上是一个进步,这正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同时,“规避行为”也暴露出劳动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

除了《劳动合同法》以外,在劳动关系方面还有多部法律或行政规定获得通过或者正处于立法阶段。今年2月,劳动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要求签订和终止劳动合同,都要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开始首次审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该法将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及仲裁行为。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和北京大学邹恒甫教授与学校发生的人事争议事件,引发人们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普遍关注。8月,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人事争议处理规定》。该《规定》主要明确了出现争议时如何进行人事仲裁,从而使得人事争议处理有法可依。

总之,2007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正式颁布,我国的劳动关系开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就业结构问题加剧,公平就业纳入法规

在过去几年的报告里,我们都涉及“民工荒”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就业歧视问题。2007年前两个问题继续加剧,而就业歧视有所缓解。

从2004年开始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越演越烈,2007年不仅珠三角地区用工缺口增长到超过300万人以上,劳务输出大省也开始闹起“民工荒”。安徽省的数据显示,2007年该省企业用工缺口达40万人以上。同时,“民工荒”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西部好几个省份的一些企业竟然也开始招不到工人,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羊绒企业目前用工缺口就高达2000多人。

由“民工荒”引发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之争已成为今年人力资源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指出,目前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只有5212万,我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已经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供给平衡乃至短缺转变,这个转变会带来城乡劳动者工资的上涨。蔡昉认为,“刘易斯拐点”已提早降临我国,以劳动力密集、低劳动成本为基础的传统高速经济增长模式即将终结。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刘易斯拐点到来”在本质上是一个伪命题,我国并未出现普遍民工短缺的问题。他们认为,局部区域存在的“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形成机制,而非绝对供给的因素。如果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那么我国有效劳动力供给不是绝对缩小,而是大幅提高,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大,将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倍增效应。

与“民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2007年进一步凸现。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到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即今年144万应届毕业生未如期就业,未实现就业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8万人。

大学生就业难,使得大学生择业观念和社会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首先,一度对工作比较挑剔的大学生开始将条件放得越来越低。6月,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争聘庭审书记员职位。由于庭审书记员就是现场打字录入,名牌大学生聘任此职是否有人才浪费之嫌,引发了强烈争议。其次,大学生从过去追求高薪转到追求稳定,导致国家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11月3日,有“国考”之称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截止。文化部、卫生部、外交部等机关单位的部分职位通过审查人数已超千人,其中农业部一热门职位与报考人数之比达1:3592。其三,前几年一直升温的大学生考研热开始出现降温,2007年考研报名数下降、缺考率上升,可能成拐点之年,甚至出现在读研究生主动退学的现象。3月5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决定,同意刘方权等6名研究生的退学申请,并对洪一庆等20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学生退学的理由一方面是“学习无法深入”,另一方面学生认为:“硕士生本来就是很尴尬的地位,比本科生多读几年书,工作技能却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很多;而论起科研能力来又和博士生有着不小的差距”。其四,在大学生就业选择方面的问题上,还出现不少让人褒贬不一的现象。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董冰,读博士前是清华大学党委保卫部副部长、校保卫处副处长,享受处级干部待遇,在北京有房有车,前途没有任何担忧。但是,今年他却选择辞职退学并远赴苏州开修车铺,这种砸了铁饭碗创业的做法引起大众热议。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地开始在寻找解决办法。有的地区采取引导大学生创业的办法。例如,今年1月广州市物价局下发《关于明确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如果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凭《毕业证》可以享受若干收费优惠政策。也有的地区开始考虑调整大学专业,尽可能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例如,北京市今年建立了就业信息预测预警机制,高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将与招生挂钩,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将减少招生。

公平就业是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程度的标志。过去几年里,就业歧视已经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大问题,2007年依然有多项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掌握四门外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曾多次被媒体报道称为“当代张海迪”的北京大学女博士郭晖今年毕业,投了上百份简历,“都因为残疾而被拒”。

值得庆幸的是,不少劳动者开始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反对就业歧视。1月26日,23岁的湖北籍大学毕业生李飞(化名)将因其携带乙肝病毒而拒聘的东莞伟易达集团告上法庭,并索赔精神损失费5万元。这成为广东省第一起“乙肝歧视”诉讼案。3月13日,基于同样的原因,河南籍大学毕业生黎胜(化名)也向东莞市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书,将诺基亚东莞分公司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被告依法录用原告,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万元。对此,国外媒体给予高度评价。《赫尔辛基日报》——诺基亚总部所在国芬兰的第一大报纸认为,诺基亚这一案件可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中国维权运动中的一个里程碑。

用人单位也开始注意尽可能减少就业歧视。河南3月份开始面向全国招录公务员时规定,本次招录公务员不排除乙肝病毒携带者。国美电器于5月20日全国助残日提供1040个工作岗位,公开招聘残疾人。

学术界开始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6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被批准建立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由郑功成教授担任首任院长。

国家机关今年出台了促进公平就业的法律法规。5月,劳动保障部和卫生部出台的《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规定,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乙肝扩散的工作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2月通过并于5月生效的《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8月30日,《就业促进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

2007年不断加剧的“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我国劳动力总体供求形势、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人力资源低端市场工资水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制定更能体现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政府应当面对劳动力市场所发生的问题,提高规制水平,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的驱动要求。值得庆贺的是,2007年出台的《就业促进法》具有长期和标志性的积极意义。反歧视、强化对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将会引导整个社会逐步走向理性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时代!

高级人才瓶颈困扰企业,高管流动不断加剧

我国近年来保持着很高的GDP增长速度,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已经遭遇到高端人才发展的“瓶颈”,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近乎饥渴。人才饥渴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之间互挖墙脚,高管流动不断加剧。

“高级人才短缺”的警报频频发出,“高级人才短缺”不再是总结人才状况时的一句套话,而已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2005年10月,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跨国公司在华遭遇的是高级人才短缺。麦肯锡称,保守估计,仅那些希望在未来10年到15年中拓展国际业务的中国公司就需要7.5万名具有国际经验的企业领袖,而目前在中国具备这一素质的人大约只有3000人到5000人。与麦肯锡的结论相同,2006年3月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的调查报告也指出,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最大的资本是充裕的劳动力,可一旦到了管理层,人力就出现供不应求之势。

针对高级人才短缺,企业最直接的应对办法就是从外部招聘所需人才。自2003年起,国资委已经连续5年面向海外公开招聘央企高层。2007年5月21日,中央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2名高级经营管理者,而且今年的公开招聘岗位大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首次对驻港央企高管职位进行了公开招聘。

企业间互相“挖墙脚”异常频繁。1月4日,被安利公司尊称为“杨太”的杨王秀萍加入自然美集团,并出任中国首席营运总监。2月,来自香港牛奶集团的陈耀昌出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3月,在直销行业内一直颇具威望的何凯立悄然加入南方李锦记,出任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如家武汉酒店总经理秦华波、如家2006年度开发业绩排名首位的郭文新、排名第三的李俊集体加盟了商务连锁品牌酒店——格林豪泰。6月,原索尼爱立信集团副总裁、中国公司总裁古尼拉女士加盟伊莱克斯公司,担任伊莱克斯白色家电亚太区总裁,并担任伊莱克斯集团执行副总裁。10月,原联邦快递金考(中国)董事总经理崔广福加入e龙,任新首席执行官。同样在10月,风传已久的张瑞敏“挖角”一事尘埃落定,上实发展总裁卢铿出任青岛海尔地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职。

2007年大量企业高管辞职的现象令人印象深刻。1月底,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东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2月,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勇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王战斌也辞去董事长一职,并同时辞去执行董事职务。4月13日,Sun大中华区总裁余宏德辞职,同时曾在Sun大中华区担任过业务总监、台湾区总经理等高管职位的梁达光也宣布辞职。2007年,华旗资讯公司半数以上的高层离职,6月,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沈永鹏也进入离职队伍。UT斯达康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CEO吴鹰离职,仅保留董事一职,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郑永刚辞去董事长一职,总经理汪建明同时辞职。7月25日,TCL电脑科技深圳公司原总经理杨伟强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8月1日,康宝莱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钱港基正式辞职。9月,中脉科技集团的直销总裁蔡耀光正式辞职,结束了其在中脉8个月的直销总裁生涯。10月25日,物美集团原总裁李凤江辞职。11月,戴尔公司副总裁兼戴尔中国区总裁刘峻岭离开戴尔中国,作为戴尔进入中国7年来任命的首位“本土总裁”,刘峻岭的离职意味着戴尔重新回归“洋高管”时代。

依靠“挖墙脚”也难以真正解决高级人才短缺问题,国内企业也在不断总结和摸索自己培养高级人才的办法。在2007年的大学生诚信论坛上,联想集团招聘总监卫弘公布了一组数据,联想从2001年至2005年已招聘应届毕业生1623人。目前,应届毕业生已占公司总人数的15%,而副总级别的管理层中,三分之一是从应届毕业生入职后一路成长起来的。柳传志从应届毕业生中挖掘出了杨元庆、郭为,就是应届毕业生在联想快速成长的典型事例。2007年9月,美的集团加强二级集团平台,打破过去事业部各自为政的格局,同时,年轻一代少壮派纷纷走上高管岗位。10月23日,英国卡斯商学院“全球少壮CEO排行榜”最新榜单中,与上年度榜单相比,中国的年轻CEO们表现更加出色:全球45岁以下最年轻有为的前5位CEO由中国包揽,前10名中8名来自中国,前50名中有37名来自中国,占七成以上,比去年高出1倍多。

从目前来看,企业自身培养人才的速度显然还无法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从近期看高级人才流动自然不可避免,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剧。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坚持注重自身培养人才的机制,与高端人才引进相接合,才可能缓解日趋严重的高级人才短缺问题。

职业发展成为驱动员工敬业度的首要因素

随着“没有终身就业的饭碗,只有终身就业的能力”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员工已经从过去只关注薪酬转变为更为关注自身的能力成长和职业发展,与员工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员工培训在今年有了显著进展。

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认识到。4月,翰威特在上海发布2007年亚洲最佳雇主及中国最佳雇主评选结果表明,驱动中国员工敬业度的首要因素为职业发展机会,而薪酬排在其次。与此结论相同的是,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5%的调查对象认为,员工对职业发展不满是员工离开企业的最大诱因。如果企业帮助员工制定了职业计划,那么员工离开企业的可能性就较小。

员工培训是企业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9月22日,由广州日报主办的“2007企业培训与职业发展博览会”参会人员爆满。博览会的“狂热”,反射出企业越来重视员工培训和员工职业发展。

培训也逐渐为公共部门普遍关注。2007年2月人事部颁布《“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系统地规划了通过大规模培训以大幅度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2007年北京共约有19万商业服务业人员参加奥运培训工作,其中有10万名一线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4万人参加英语培训,2万人参加手语培训,另外还组织2.6万人参加美容美发、摄影、洗染等行业的岗位技能培训。

国内培训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1月,近百名来自摩托罗拉、荷兰银行、惠氏、日立等世界500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出席了专业培训师国际资格认证(CPT)年度盛典和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趋势论坛。专业培训师国际资格认证项目,是由英国国际职业经理人协会颁发的顶尖认证,为准备将来发展为国际化的专业培训师打开了通途。

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培训,e-Learning代表企业培训的方向与潮流的趋势更加明显。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对传统培训形式的不断反思,从1999年开始,e-Learning培训技术逐渐成为席卷全球范围的革新浪潮。据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预测,到2010年,雇员人数超过500人的公司,90%都将采用e-learning。企业应用e-Learning学习的经验,正在从过去的以技术为重点的模式,转而重视学习内容并融合多种学习媒介的混成学习模式。中国正在迎头赶上这个潮流。5月23日,“2007企业e-Learning学习趋势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上药集团、恒源祥集团、西门子、索尼、普华永道、中国电信集团、红蜻蜓集团、CDP集团、宝钢、中智、复地集团等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相关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职业发展成为驱动员工敬业度的首要因素,员工培训,即人力资本投资得到企业的重视,这不仅会对企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还会给社会的发展模式带来积极的影响。

绩效管理推行遭遇质疑,收入分配突出强调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企业界和政府都非常推崇的管理理念,但是在2007年,强调效率的绩效管理这一传统工具受到置疑,收入分配的思路也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调整为“效率和公平并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逻辑,绩效管理通过鉴别员工贡献,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以有效激励员工,使企业更有效率,但是这一工具开始遭到质疑。索尼公司从1995年前后开始实施绩效管理,当时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但是2007年,索尼前董事天外伺朗撰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认为这个举措导致绩效主义在索尼逐渐蔓延,并指出索尼实施绩效主义后,“激情集团”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了,“团队精神”消失了,“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天外伺朗认为,绩效主义最终导致索尼失败,致使索尼仅2003年春天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此言一出,立即受到企业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真的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吗”的大讨论。是绩效管理错了,还是企业错了,还是两者都错了?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绩效管理领域的热门方法——平衡计分卡也被置疑。有的企业认为,平衡计分卡在中国是一个错误的实践,按照他们的说法,“企业不仅没有因此取得进步,反而劳民伤财”。但也有人辩解,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企业失败,不是因为平衡计分卡本身的原因,而是企业实施目的、方案设计者水平、企业管理发展战略和制度规范程度、实施者素质状况等诸多因素导致实施失败。

绩效管理更多的是一种企业改进业绩的工具,而薪酬管理则是企业为解决员工动力问题的一种工具。2007年在薪酬管理方面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首先,为了达到留住核心员工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股权激励方法来与货币工资相结合。2月,星巴克计划向其控制下的大陆咖啡店员工提供股票期权。10月,阿里巴巴公布的招股说明书初稿披露,目前阿里巴巴约有4900名员工持有总计4.435亿股股份,平均每名员工持股9.5万股。其次,“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开始引起政策层面关注。企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7月17日,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透露,目前,劳动保障部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工资立法,并已经将同工同酬问题列为重点研究的内容。

如果说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影响更多的是企业微观层面,那么宏观上的收入分配问题则更加为人们关注。2007年收入分配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强调“初次收入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今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并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此,党内外专家指出,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目前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畸高收入和灰色收入。4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8家A股上市银行高管年薪均在百万元以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以446.18万元年薪居各位行长之首,收入“最低”的是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年薪为101.4万元。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以995万元年收入成为董事长中的首富,而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杨志威更是以561.87万元的年薪,成为超过本行董事长年薪的董秘。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银行高管薪酬是否太高”的争论。有评论认为,上市银行高管畸高的薪水是在窃取股东财富。与此相似的,部分上市国有保险公司对外公告显示,公司“一把手”的年薪从上百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公司副总一般在80万元以上,经理级则为30万至40万元。

遏制畸高收入和灰色收入,是控制贫富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手段。7月11日,国资委再次要求中央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和工资总额管理,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幅度。相应的,保监会已向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保控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5家国有保险公司下发了国有保险公司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在暂行办法中明确表示,公司负责人的年度薪酬增长率应低于公司薪酬增长率。如果公司负责人在其他单位兼职,包括各类补贴、股权、红利等应上缴公司。同时,政府也开始加强对官员职务消费和津贴的控制,以减少灰色收入。2007年3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作为反腐的一项措施,国家将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规范官员的各类在职消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2007下半年印发的《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工作纪律规定》要求从财政统发津贴补贴之日起,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得再自行发放任何形式的公务员津贴补贴。

提高低收入及工薪阶层收入,是控制贫富差距过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最低工资制度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最有效,最具有强制性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方法。今年有21个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从9月份开始将最低月工资标准的最高档提高到850元;深圳市从10月1日起将最低工资提高到850元;上海将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840元。各省纷纷提高最低工资,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从而实现收入差距的缩小。今年全国130万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启动。8月,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公布了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关于事业单位五项改革征求意见公告》。按此方案,深圳事业单位将取消行政级别,推行职员职级制。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10月表示,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大约提高10%。3月28日,广州《新快报》曝出肯德基、麦当劳等洋款餐店在用工方面涉嫌违反中国相关法律规定。4月3日,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李守镇认为中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只要劳动者在企业劳动并取得工资,都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必须按规定执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兼职在校学生也不例外。4月10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表示这些企业存在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超时加班等问题。但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4月9日认定麦当劳肯德基没有违法用工,认为在协议中约定小时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兼职人员或全日制在校学生,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一时,兼职在校学生是否适合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绩效管理的问题需要我们从方法和工具上进行改进,同时也要求企业能够有效地领会绩效管理的精髓,而不是成为“为做绩效管理而做绩效管理”的“绩效主义”。同时,在初次分配领域体现公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已成为必须正视和给予正确解答的课题。显而易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收入分配,推进经济发展成果为员工共享,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过劳模”引发关注,社会保障拓展到城乡居民

我们在过去几年的报告里都提到“工作与生活平衡”,而今年“过劳模”现象作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过劳模”这个概念是北京《时尚健康》杂志首先提出来的。“过劳模”人群的主要特征是:勤奋工作,把工作作为爱好,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依赖香烟、咖啡类饮料提高工作效率,忽视身体健康。他们是社会的精英团体,为社会带来极大财富的同时却引发了诸如猝死、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8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公布了一组最新的调查数据,上海近千名上班族中,竟有66%的人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成了“过劳模”。

过劳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健康恶果。5月28日,深圳华为公司员工、25岁的胡新宇被诊断因病毒性脑炎死亡。华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表示,虽然过度劳累与胡新宇的死亡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实存在相关性。5月30日,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35岁的女工甘红英死在出租屋,她在此前4天里的工作时间共为54小时25分钟,累计加班22小时。4月13日,浙江省云和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魏剑明在办公室因过度劳累导致猝死。3月份,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建设局副局长娄爱亮、仙居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吴天红均因工作过度劳累英年早逝。这些人去世前有一个共同点:都在连续加班。

过劳还给员工带来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7月18日下午,进入华为只有60多天的26岁员工张锐自缢身亡。这是轰动全国的“华为自缢门”事件。张锐生前曾表示,在华为期间工作压力很大,表现不好就会被主管批评,还要经常加班。11月5日发布的《2007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九成民企老总表示压力大;半数以上的企业家认为“大量透支时间和精力”,“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职业病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有7亿多人受到职业伤害,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在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伤害。职场白领几乎24小时“窝”在空调环境中伏案劳作,感冒、过敏、头痛、腰背僵直、四肢酸痛、头昏脑涨等身体不适症状困扰着每个白领。据今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白领遭受“颈椎病”困扰的比率最高,达到了43.9%;其次是腰背疼痛僵直,为36.7%;排在第三的是失眠,有27.3%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经常被失眠折磨。鼠标手、干眼症、胃病、夏季易发的空调病、偏头痛等也是久坐办公室的白领的常犯病。一项调查发现,在受访的香港速递员中,八成人表示入行后健康出现问题,当中四成人称肩部或上臂感到不适,超过三成半人则表示脚部不适。

为了解决过劳问题,国家开始对休假制度进行更进一步的立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自《劳动法》公布至今,国务院一直没有制定出台具体办法。国务院法制办今年11月5日发布《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职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12日在其网站及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上公布了由“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制定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并开展民意调查。根据这一方案,国家法定节假日将由10天增加为11天,取消五一黄金周,同时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方案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于11月15日结束。红网和全国21家媒体联合发出的“保留五一黄金周”的倡议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关注,人们关于“增加传统节假日同时,保留五一黄金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与职业压力紧密相关联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人们后顾之忧就越少,那么生活和精神压力就会越小。

今年开始启动社会保障“从职工到居民”的战略推进。7月23日,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开始试点,用3年时间逐步在全国城镇全面推开。6月,北京启动“一老一小”大病医保制度。北京市城镇户口家庭的学生和婴幼儿、尚无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被纳入到医疗保险体系中,标志着北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转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5月,吉林省长春市实现了一项新的突破,奋进劳教所为劳教所内户籍在长春市的所有劳教人员申报了城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劳教人员虽然身在高墙内,但是与普通老百姓享受的医保待遇是一样的。

“覆盖城乡”是社会保障近年来的关键词,其本质是要将社会保障实现“从城市到农村”。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发展的方向,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由职工向居民、由单一支柱向多层次体系的重大转变。而2007年最突出的进展就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开始落实社会保障向覆盖城乡迈进的步伐。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二届年会于10月22日在京召开,主题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会上要求,要通过不懈努力,切实把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转变为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把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过程转变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增加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经济基础,而社保基金安全是社会保障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9月8日,国务院签发《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规定今年起国有股权所获股利需上缴财政,并特别指出其支出可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陈良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3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纪委、市监察委决定,对上海市社保基金案的9名涉案干部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上海社保案的严肃处理,为社保基金的安全起到了良好的威慑作用。

工作生活平衡是总报酬的一部分,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显然,员工职业健康问题的妥善解决以及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表明我国社会不断走向和谐、发展和进步。

人力资源未来趋势展望和预测

2007年正悄悄落下帷幕,我们即将迎接2008这一“奥运年”的到来。在未来的一年里,人力资源领域将呈现出以下若干方面的变化趋势。

劳动关系的热点将从立法转移到司法层面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款,以及《就业促进法》中的反就业歧视等条款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两部法律的第一个诉讼案将成为2008年的焦点问题,而这两部法律的司法将成为持续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高端人才的开发机制将成为企业界关注重点

随着企业内部高端人才的持续紧缺,通过自身的吸引条件而从社会获得人才将继续成为企业的重点;企业必将开始注重如何有效地开发高端人才,如何有效地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效率,以缓解面临的高端人才危机。

企业界将出现“职业发展体系”热

在员工对职业发展机会的看重逐渐超过物质薪酬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必将迎合其需求,注重员工职业发展阶梯的设计和职业发展体系的建立,不同的员工将展现出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

工作生活平衡将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

工作生活平衡将成为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尽管加班现象仍然不可避免,但“过劳模”现象必将受到遏制。为了更好实现对员工激励的目的,企业将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一些人性化的措施将在管理中加以采用。

初次分配公平将从理论走向实践

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已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将成为理论界继续关注的热点。相信这一亮点将从理论诠释走向实践操作,政府和企业相关的具体措施和规定将相继出台。

社会保障范围广为覆盖,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保障“从职工到居民,从城市到农村”的广覆盖战略确定,养老保险13个省、直辖市实现省级统筹,医疗保险除北京、上海外,其他地区基本为县级统筹的格局必将有所改观,提高统筹层次已为大势所趋。

人力资源领域部分法律和法规将相继出台

目前已经在开始着手调研和起草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户籍管理法》、《工资支付条例》等多个法律和法规将逐渐出台,基本上已经不再是悬念。同时我们预测,作为母法的《劳动法》最终也将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全面修订。

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理论造就伟大的实践。回顾2007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正是在实践和理论的成就与问题中谱写着探索的历史篇章。翘首未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坚定不移地围绕“科学发展,成果共享”的战略方针努力奋进;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必将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贡献伟大的力量!

(参加本文资料收集、整理和撰写的还有熊通成、张瑾、姜文文、张艺、徐姝玥、于子珺。)

标签:;  ;  

科学发展成果共享: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重大事件回顾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