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康海林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康海林

(蓬溪县槐花乡小学校 蓬溪 629100)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即: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及特长进行创新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创新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关注人的发展。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最大限度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以学生为本和实践第一的原则,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异性。才能彰显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和独特优势。为此,我作为长期在农村乡镇中心样任初中语文课教学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形式、全方位、多手段等,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索和发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自主学习与发展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源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活动中证明: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而自主的学习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基础,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信、有主见地参与学生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劳动的自豪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在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和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延展能力。老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时要建立自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保护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关心他们学习是否愉快,关注他们的情感。语文教材本身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目不暇接的角度。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莱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即使学生回答和理解很幼稚、可笑,老师也不要批评和指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自己的合作伙伴。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一个创新能力的舞台,老师应把时间、空间还给每个学生,尽量多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表现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活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进而去创新。如在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自说自听,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地说出心里话,在课堂上采用竞赛,试一试,演一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对知识延伸。我们在做到开笼放雀的同时,还要将语文引进活水。不仅让学生受益课堂,还要将语文引进课外知识的延伸,利益于课外实践,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扩大学生的视野,在理论联系实践中创新。

二、加强实践操作与兴趣激发,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实际状况,在语文中,教师的指令性探索应尽量少些,学生的自主探索性操作应多些,因为后者更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操作中感知,从而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发现规律,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成功感。

老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加强实践操作,多运用直观演示,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眼看、耳听、心想、手做,充分调动学生多种参与学习,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三、强化发散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之本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老师不能死搬教材——只管教,应了解学生的做,设身处地地去研究学法,根据学法确定教法,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学生,教有成效。记得在一次让学生做写人的作文时,我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提出几个阅读思考题:作者写此文时占有上百个材料,心里还装着黄继光、董存瑞等许多惊天动地的故事,为什么只选这三个?文章按什么结构方式写?读了本文对你的做有何启示?通过阅读思考学生知道了作者只选了这三个材料,前两个材料通过血与火的战斗,表现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的精神,及对敌人刻骨的狠和对朝鲜人民的无比的爱,读来令人万分感慨;第三个材料,虽只听到短短的话语,却出自战士的心底,提示了动力之源,其爱国主义精神叫人钦佩不已。到此学生悟出这三个事例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作者按其性质用横式结构安排,巧妙穿插抒情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主题。通过这一思维过程,学生真正探知了选材,组材的奥妙。读写的有机结合,取得明显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型人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放下架子,收起权威,充分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一节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一丝不苟地听,一问一答,这种教学观念必须彻底改变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敢于向问题挑战、敢于想象,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情,让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格的重要一环。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培养人才,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老师的创新探索中不断发现认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论文作者:康海林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_康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