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万家乐不能走下坡路?_万家乐论文

为什么万家乐不能走下坡路?_万家乐论文

万家乐缘何“乐”不下去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下去了论文,万家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万家乐,乐万家”,这曾是一句风靡全中国、数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创意的广告词,万家乐公司与太阳神等一度被视为“新粤货”的代表企业,可是由于投资决策和品牌经营的重重失误,致使这家新兴企业在刚刚度过十周年生日之际就被迫踏上了被收购的悲泣之路。

1988年,万家乐诞生于广东“四小虎”之一的顺德市。顺德是国内著名的小家电城,加工能力之强、制造企业之多无出其右。在1997年6月于北京召开的“顺德名优产品博览会”上,人们再次为下面的数字所惊愕:电风扇产量占全国1/3,微波炉占1/3,电饭锅占1/2,冰箱占1/8,热水器占1/2。不过这些数字的背后却掩藏着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产业严重重复,盲目投资趋多。有消息说,顺德11个镇都设有自己的镇级电风扇厂;有6个镇同时上马空调厂;另有四五个镇一起申报了摩托车项目。

1993年以后,随着万家乐的崛起,顺德市一夜之间冒出无数燃气具生产企业,

仅政府批准领有“身份证”的企业就多达30家,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地下工厂更是无法统计。万家乐在这些有形、无形的竞争对手的夹击下,虽然苦苦保持住了国内市场1/3份额的“大哥”级地位,但经营成本却始终无法降下来,而与此同时,由于竞争企业的急剧增多,热水器以平均30%的售价下降,也让万家乐难以提高主营业务的利润水平。

跟市场的无序竞争比起来,经营决策上的失误是导致万家乐最终走向萎缩的根本原因。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热水器市场逐渐出现电热水器走俏的趋势。然而,作为业界老大,万家乐出现了判断上的重大失误。决策层始终顽固坚持燃气热水器的发展思路,在1997年的统计数字中,万家乐电热水器产量只有6.5万台,是燃气热水器产量的1/8。失去战机等于失去生机,万家乐由此逐渐失去市场主导权。

万家乐是中国热水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无人可比拟的融资空间却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发展效益。早在1995年,公司决策层发现燃气具市场的疲软信号,他们因此认为该市场已无所作为,由于开始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其中两个主导投资项目分别为空调压缩机和大型电话程控交换机。

以电话程控交换机为例,这是一个和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及中国邮电部联合投资的项目,总金额高达1.28亿美元,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占有26%的股权,按照原计划,该项目应于1996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根据当时的乐观估计,年利润会达到4789万美元。但是不久之后,万家乐方面便发现“项目庞大、技术水平高、组织和协调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正是这个项目,令万家乐1996年的年终账面上出现了3740万元的亏损。

经营策略上的失误还包括对“万家乐”品牌效益的低效使用。股份公司在万家乐品牌的使用上出现了左右摇摆的紊乱。一方面,公司对万家乐品牌十分珍惜,认为不是百分之百成功的产品决不能用这一商标,另一方面则“创”出了一大堆子品牌,股份公司一度拥有23家子公司和关联企业,生产从缝纫机到化妆品的多类产品,且不说其多元化所带来的种种经营错乱,单是品牌管理一项便漏洞百出。

1998年,不堪亏损的万家乐突然宣布,以3.2亿元的价格将其29.8%的法人股出让给同城一家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新力集团,由此退居第二大股东并交出了品牌经营权。

标签:;  ;  ;  

为什么万家乐不能走下坡路?_万家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