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新型乡村经济体问题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新型乡村经济体问题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新型乡村经济体问题研究

王遥WANG Yao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215000)

摘要: 近年苏州乡镇围绕乡村振兴展开了众多工作,在这过程中涌现了众多新型经济体,取得了成果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文章基于重点乡村的本地调研和横向对比,着力分析苏州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乡村经济体涌现的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苏州;新型乡村经济体

1 现状背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历来为文人笔下令人艳羡之地,现在的苏州无论是经济文化旅游和生态等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度《全球宜居指数报告》苏州位列第75位,连续4年蝉联中国大陆第一。其中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苏州的生活环境。苏州的宜居,离不开高度发达的经济、自然舒适的环境,也离不来蓬勃发展的乡村经济。苏州拥有5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全市共设40个街道和55个镇。在过去几年,苏州乡镇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了众多工作,乡镇根据自身的特色定制和打造了振兴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政府出台了众多措施,保障和引导苏州乡村经济的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有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苏州乡村经济和乡村发展在全国较为靠前,苏州的探索和问题亦可以供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

2 政策与行业

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两会均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战略性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出台,国家首次将农业农村上升到国家战略,不仅标志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型经济体的全面到来。2019年6月,《苏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正式印发。《规划》排定了25项具体指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和指标,提出了针对性的8个专项行动,确保全市乡村振兴目标的落实。苏州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势必是体现标杆水平、生态水平的特色之路。

在此之前,苏州的乡村振兴已经走过了很多个年头,众多乡镇围绕自身特点、周边发展相互学习,摸索前进。田园综合体、特色渔村、特色小镇、精品民宿聚落,后园博空间等均是苏州新型乡村经济体的体现。

3 问题初探

通过组建项目组,进行了持续一年的走访调研,尽可能多的了解苏州乡镇的新型经济体模式,重点走访吴中旺山村、柳舍村、漫山岛、西巷村等地;相城区清水村;太仓沙溪、浏河镇部分乡村。希望由点及面,发现和总结苏州一些乡镇新型经济体展现的成果和问题。

截止2018年11月,苏州市有14个村成为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苏州临湖镇借助园博园契机完成了土地类型的转移,带活了一方经济,完成了临湖镇的华丽转型;浏河的乡村,特点也许并不鲜明,乘着乡村振兴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沿江临沪的浏河,正成为全域旅游的现代滨江田园城镇……发展的成果有很多,其中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索。

3.1 民宿业态蓬勃发展,但集聚效应不足

其中,OD样本为加入荷叶发酵上清和细胞孔的吸光值,OD空白为不加入荷叶上清液和细胞孔的吸光值,OD对照为只加入细胞孔的吸光值。

3.2 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村镇经济体吸引力和独特性偏弱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建设和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构成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要内容。

苏州民宿在近几年呈现井喷之势,仅以吴中为例,2013年起,吴中区将旅游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培育。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涌现出一批精品民宿,也发展形成多个民宿集聚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田园经济导向性明显。吴中旺山利用自然山水、绿色田园等环境资源,鼓励留守村民发展民宿,同时系统打造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景区。但截至目前,民宿的集聚效应仍然偏弱,未形成牢固集群模式,单打独斗特点明显,同样借助风景优势打造的湖州莫干山民宿集群就值得我们借鉴,品牌的集聚效应应该更好地做大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实力。

柳舍的乡村振兴借助了很大的外力,好的契机和政府主导的倾斜政策,政府作底外来投资租赁空间运营。显然,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村镇,游客的导入成为了重点,乡村项目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尤为重要。如何区别周围区域,立排太湖东西山的优势,持续的游客导入成为了关键。而这恰恰是该村目前的软肋,显然,当地居民没有完全适应“大流量”的外来游客。其次,该地区的游客多以观光和考察为主,短暂的停留和浅表的参观对当地经济未有太大的拉动。此外,多数的项目在常规时间因为游客的空缺并未有效运营,空间闲置明显,只有少量空间得到了持续运营,很多时候这些空间成为了漂亮的装饰。整个后园博园也同样陷入了尴尬,原有的现代景观空间(高大上的空中栈道、游艇码头各类展馆)在后园博园没法继续有效维护,而之后加入的经济内容也在空间中有格格不入之嫌,面临不洋不土的境地。

以上案例证实手机对中学生成长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虽然这些都是个例,但至少表明手机或多或少对中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我来说说中学生在校园玩手机的危害:

同是“80后”“90后”,同在象牙塔里工作生活,像甘相伟这样的年轻人却比同龄的大学生背负了更多东西,更早品尝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青春梦想。

以园博园和柳舍村为例。柳舍村为2016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主要受益村庄之一,借助此次园博会村镇村容焕然一新,村庄建筑立面、公共配套、村庄道路都得到了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效果明显。田园经济也一并注入了当地,民宿、咖啡馆、餐厅、茶社都在园博园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的气息在逐渐融入本地,从景观到空间甚至当地人的生活。

3.3 “互联网+”与智慧苏州乡村经济体发展有待加强

乡村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分散,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村地理信息资源、人文信息资源、民间艺术资源等,建立配套的智慧旅游基础服务系统,建立全国联网3D立体乡村旅游地图、乡村优秀导游检索信息软件、乡村旅游路线旅行社指南等。

4 策略与措施

4.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转化。例如,突出特色的日本“一村一品”模式。日本农村以其自然条件和物产为依托,以特色核心农产品为中心,进行乡村规划设计。[1]将农产品的市场开发策略紧密结合,通过提高农产品自身特色、地域特色、加工传统等附加价值来提升农村的经营效益。苏州周边,例如依靠电商产业风生水起的义乌青岩刘村,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案例,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的安吉等均具有现实价值。这些地区和国家,从自身资源、规划层面、法律政策、景观塑造等方面为苏州的乡村振兴给出了很好的思路。引导苏州乡村振兴向生态保护积极方向发展,并将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开发、特色小镇等项目与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内容相衔接。

在企业预算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想要顺利推进,与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和职责安排之间具有极大的联系,而上现代教育的发展,促使企业的经济成分愈发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增添较多,所以传统的基数只增不减方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运行预算需求。在此条件下,可以按照我国财政部门推行的“零机预算法”重新编制企业预算,编制期间要求对企业所有部门进行全年性的经济计划统计,使得预算工作更具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实现企业内部上下级相互联合决策管理目标,用以确保诸如科研项目经费上报等费用支出金额的合理性和精准性。

4.2 完善智慧乡村基础建设,推广“智慧乡村旅游”O2O模式

过去几年,杭州、北京、南京、扬州等地相继启动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这些旅游城市的带动下,推动了智慧乡村旅游的普遍应用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采购平台、旅游商品在线运营、乡村旅游咨询平台也陆续建立。众多人都在智慧旅游上尝到了甜头。而苏州信息搜索、现代化服务、智能服务设施等方面却有较大不足。苏州有部分地区乡村老龄化、空巢化,其信息智慧化建设水平均较低,诸如太湖上的渔村等地,不仅如此,众多好的项目和零散的项目点也因为宣传渠道的原因而发展受限。

O2O模式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全新商业模式。政府部门可以联合相关企业与旅游网站合作开发,将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级、整合、包装租赁、度假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管理,开展在线展示和在线预订业务,网上促销等,借助网络平台和APP软件与游客在线互动,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客源量。强化游客体验,可以推出智慧化乡村特色住宿、村民体验、老乡互动、人性化服务设施等来满足游客的独特需求。[2]

4.3 夯实基础,稳步前进

乡村振兴不应该一味求快,而是努力打好乡村振兴的每一项基础。无论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综合田试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等,都应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蓄积能量,努力实现农业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同向发力。夯实基础,源于整体的布局和规划,避免无序发展。

4.4 根植苏州乡村原生特色,引导乡村振兴向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苏州农村类型较多,发展各有特点,应作深作实调研和分析,努力探寻各类生态问题解决之道。在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与升华,相互协同,与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将振兴与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改革发展所积累的经验融会贯通,打通壁垒的综合发展。

4.5 解放思想,培养干部和人才

可以采取定制村干、农业委培生等特殊特色岗位,吸纳有经验有实践的人才,夯实的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也可以联合高校创建乡村振兴中心将研究和探索走深走稳,着眼农村生态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以科学的考核和管理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并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打开思路,放开手脚,基于自身体色打造风貌型、康养型、客厅型、创意型等特色乡村经济体,具有包容度和开阔性。

5 小结

苏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应该综合乡村地域特色、现阶段生产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着眼于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兼顾探索,满足当地民众生活的基本需求;大限度地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民众的生活传统;原本突出乡村原生特色。应当从从产业、文化、生活等方面剖析了目前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乡村规划的相关案例归纳总结乡村振兴的路径对策,重视价值认识、优化布局、强化产业振兴、综合有效乡村治理多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蓝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J].城乡建设,2018(08):24-25.

[2]李俊楼,张骏,马卫,韩镇宇“.互联网+”时代下乡村旅游O2O 融合发展及对策分析[J].电子商务,2016(10):4-5.

[3]张君,李玉环,吴瑞雪,钟豫.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以泰安市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36):256-258.

Research on Suzhou New Rur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Suzhou 2150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owns in Suzhou have carried out a lot of work around rural revitalization.In the process,many new types of economies have emerged,and there are certain problems in achieving the results.These experiences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other regions.Based on local research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key rural areas,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merging problems of the new rural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Suzhou 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Suzhou;new rural economy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32-0047-02

基金项目: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生态保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KY-ZSB1815。

作者简介: 王遥(1988-),女,浙江金华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设计史、景观设计、乡村建设。

标签:;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新型乡村经济体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