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比齐、正生更好:教育管理的一种策略_教育管理论文

巧合比齐、正生更好:教育管理的一种策略_教育管理论文

正合奇胜 奇正相生——教育管理中的谋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谋略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奇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孙子兵法,奇正虚实”中指出:“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其大意是:作战只有正兵而无奇兵,阵势虽很严整,但不能给敌方造成突然猛烈的打击,就无法取胜;只有奇兵而无正兵,攻势虽很锋锐,但无可作依靠的钳制力量,就难以控制住敌人。

引文中的“奇”与“正”,通常理解为:“正”,用兵的常法,反映着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奇”,用兵的变法,反映着战争指导的特殊规律。“正兵合战”是指挥员娴熟地掌握常规兵法的表现,“出奇制胜”则是指挥员智慧火花的闪烁。

大凡立志要创造奇迹的军人,都想把打开“凯旋门”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常常期盼着在战争中“出奇制胜”;但他们往往只去注意以“奇”而“胜”的结果,而忽略了以“正”而“合”的条件。其实,没有以“正”而“合”,以“奇”而“胜”是难以实现的。正兵合战,出奇制胜,二者相映成辉。

以“奇”为“正”、以“正”为“奇”,活用奇正之法,正是指挥员临机处置情况所必须把握的艺术,“奇正相生”的变法“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二者相济相成。

所谓“正合奇胜,奇正相生”,一言道破了“正”和“奇”、“常规”与“非常规”,即“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倘若是熟谙此道的管理者,通常能娴熟地掌握“正”——指导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常规管理,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奇”——指导工作的特殊规律的非常规管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人制宜,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力量,乘势而行,那么就可以出“奇”策,结“奇”果。

古人的“奇”、“正”谋略观,对今日学校管理工作者仍然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学校管理工作者经常又主要遇到的问题,如果能运用“奇”与“正”这一辩证方法去处理,学校管理工作将会顺利有效地进行。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自觉地投身于繁忙劳累而又清苦的教育工作,让他们乐业敬业,这正是学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正确把握好“正”与“奇”、“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学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一般是同一的。教师的素质,是政治道德、文化修养、身心健康等因素的综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就是建立在教师同一的素质要求和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共同目标;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有一定的规范性,备课、上课、复习、批改作业、测试、辅导,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轻易逾越或忽视。中考、高考的录取方法,更要求全体教师精诚合作,共获丰硕之果。明智的校长要开创一代严谨求实的治学校风,必须在“正”上狠下功夫。如:建立必要的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每一工作周期“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比”;运用适当的情感因素和严格的规范因素,进行规范性管理,以强化教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克服知识分子的弱点和缺点,形成团结求实、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

然而,一味地求“正”,只在“常规”上做文章,却难以培养一批学科教学的带头人、一支主体意识强烈锐意进取的中坚分子组成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受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潮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许多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在人际关系和交往中自尊心较强,敏感,喜欢申辩自己的观点,讲求以理服人而不服权势,喜欢自由支配自己。对如此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师,一定的规范管理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基础教育经不起“自由竞争”的折腾。然而,教师的工作是以个性、知识、思想影响学生的教育过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个体必须要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才能不断追求、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学生学有特长,教师教有特点,学校办有特色,这一办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有一批教学风格、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师,而往往有特点的教师不仅才、学、识先人一步,而且脾气性格乃至行为习惯也常与众不同。

我校语文组长幽默深沉,不乏高傲之气;物理组长机智敏锐,性格活跃;化学组长业务功底精深,苟于言笑;生物组长虽不善于让学生在高考中拿市区第一名的成绩,而其写作论文、编写教材的能力却在市区很有影响;数学组学科带头人不少,在市区及全国有影响的尖子也有几个,而每个人的教学风格都不尽相同,生活习惯与思维方法也相差甚远。特级教师孙维刚知识面宽,教法独到,业绩显赫,带三轮数学实验班,有几十名学生获得全国或北京市数学竞赛一、二等奖,1992年他带的一个班考上北大、清华15人,令同行们惊叹不已。然而,孙老师打破统编教材的编写结构进行教学,不批改或极少批改学生的作业等“非常规”的做法,许多人都持怀疑不可置信的态度观望之。连续几轮16年的实验,孙老师坚持“非常规”的教学思想、出奇制胜的教学方法,常让仅习惯于“常规”教学的同志自叹不如。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以上教师的特点,应当有正确的评价视角,不仅应看到其符合教师素质和教师工作常规之处,更应该发现他们的“奇”处。同样的教材、大纲、学生及办学条件,在他们“奇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指导组合下,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成绩直线上升了,真可谓“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善于发现教师与众不同“奇特”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具有特点的教学风格。有着这富有特点的教师群体,校有特色何愁而不成!

诚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以“奇”,取“胜”,并非指那些既无学识见地,也无以“正”而“合”的工作规范而投机取巧的“浮躁”行为。哗众取宠寄希望于一蹴而就者,犹如沙漠建塔。就教育的全过程而言,正合奇胜,奇正相生,“正”和“奇”,又是“意志”与“智慧”的结合。

如何正确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相协调性,如何正确处理体现国家意志的统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试要求,与全国上下不论沿海发达地区或西部边远落后省份,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别及不平衡性的矛盾,这也同样能显示出学校管理者能否正确把握““正”与“奇”、“一般”与“特殊”辩证关系的能力。

教育目标的统一性,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办学培养人的基本规格要求,而这一规格要求的确定显然有其明显的导向作用,它规定了教育教学就是要把社会的要求和经验内化为每个个人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把每个人培养成社会的人,即要解决个体社会化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必须以统一性的教育目标为指导,把握教育方向,并以其来调节教育工作进程,分析评价教育的效益和成果,此“正合”者也。

然而,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人的平均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环境和影响、不同的遗传素质和教育条件,因此每个学生自然也就会形成不同的兴趣、个性和资质等。如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一种模式、公式化地去教育所有的学生,对他们施以同一的要求,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才能和特长的发展,进而也会妨害其个人的全面发展。

能否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这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它体现了领导者“谋略”水平的高低。鼓励教师在贯彻全面发展总体目标实施的前提下,别具慧眼不拘一格发现人才,在时间、空间上确保特殊资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上引导教师跳出“常规”教学思维模式的窠臼,敢为人先,勇于挑战,以“非常规”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材而施教,使学生在德、智、体基本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不平均不整齐呈跳跃式地发展,此乃“奇胜”者也。

“正”和“奇”、“一般”与“特殊”、“常规”同“非常规”,这一组组对立又统一关系的问题,在我们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可谓比比皆是。一般学科与特殊学科课时的分配、经费的投入、师资的配备等计划方案;学校经常性行政开支与重点设备添置的资金安排;校长作为法人代表与社会周边关系单位打交道时的轻重缓急;有限的金额怎样做好奖励工作,不使“大锅饭”重现,又能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等等。对这一组组看似复杂、矛盾对立难以相协的学校管理工作,管理者倘若变“正”为“奇”,或以“奇”为“正”,矛盾则可能得以迎刃而解,因为,如果说“正”为常开之花,“奇”是创新之果,那么二者却又是相对而言的:当出奇制胜的谋略被人们普遍认识并运用,“奇”法也成了“正”法;反之,“正”法却可能成了“奇”法。

“正合奇胜,奇正相生”,说的是领导艺术的辩证法,反对的是绝对化。现代学校的管理者如果首先懂得“不知用正,焉得用奇”的道理,又善于悉心揣摩、努力实践,那就可练得“正合奇胜,奇正相生”的管理谋略。

标签:;  

巧合比齐、正生更好:教育管理的一种策略_教育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