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程,老年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社会的重视。老年居住建筑设计是在“人性化”设计理念引导下的一种具体体现,它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策略
引言:
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下,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包括居民普通住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均应遵循“以老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研究设计,充分考虑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居”“居有所乐”,切实提高居住质量。
1 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1.1 安全性保障
受年龄增长的影响,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会变得越来越虚弱,最终可能会丧失某些功能。为了保障老年人未来生活中的安全性,需要对老年建筑进行特殊设计或者在设计上进行特殊考虑,旨在保障老年人的使用安全。安全性的保障是老年居住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与采取相应措施的重点之一。
1.2 援助性设计
老年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高,协调性逐渐降低,走路过程中需更多的借助于扶手,或轮椅辅助帮助,以及其他便于操作的器具,便于帮助身体机能日渐足的老人能够正常生活。这些特殊的辅助性尧援助性器具在老年居住建筑构成中必不可少,满足多数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1.3 疗养性功能
老年居住建筑是给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老年人享受老年服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疗养,这就要求老年建筑在设计上应该注意疗养功能的设计,比如考虑卧床的特殊休息疗养功能,体育设施的身体机能康复功能,等等;这些疗养功能设计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同时,也能大幅减轻护理者的工作负担。
2 老年人居住建筑存在问题分析
2.1 老年居住建筑现状
我国老年居住建筑基本可分为居家养老住宅和社会养老设施两部分。居家养老住宅基本可分老年空巢家庭和多代共居家庭两类。我国社会养老设施按服务功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养老院:养老院在中国有很广泛的分布,早期是公益行为,目前公/私营都存在。健康老年人和部分不能自理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是主要收助对象。第二,护理院:以衰弱需要护养的老人和暂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仍有望康复的老人为主要收住对象。第三,托老所(站):为居家养老但日问或短期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基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种模式有其优点。第四,老年公寓:为处于健康活跃期和生活自理期的老人提供长期居住和日常生活照料的建筑设施。
2.2 老年居住建筑存在问题
当前各种类型老年建筑或多或少存在下列问题:第一,在住宅的开发和建设中,很少为老年人考虑无障碍设计。老年购房者对所购住宅的相适应的改造则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第二,室内建筑配件和设备及装修材料尚未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第三,为老人设立的服务性或辅助性设施很少、建筑套型布局不合理、周边环境不合理等等,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了大大的不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心理方面的不适应。
3 优化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有效策略
3.1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及服务内容
在对社区道路交通进行设计时,应当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结构,不断提高社区感与安全感,建立全社区服务体系,为老年人设置一些有益的公共服务项目,比如说棋牌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配置面积足够大的室外活动场所,以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需要。同时,还应设置一些建筑小品,比如说长廊、喷泉以及凉亭等,使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使他们的生活内容更为丰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为了跟上科技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可在社区中拓展智能环境,以便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地服务。如住宅管理重心应及时就火灾、意外事故以及医疗救助等提供援助。
3.2 建筑功能布局与建筑风格
以某老年建筑为例,每栋楼均设置2部封闭楼梯间,2部乘客电梯及1部医用电梯。活动室集中布置在连廊位置,为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提供固定的场所。每栋楼每层均设有值班室、储藏室、洗衣房及厨房等辅助用房,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每个居室都设有宽大的开敞式大阳台,创造良好室内生态环境并将庭院景色引入室内空间,提升了建筑的形象与品质。其建筑风格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体型紧凑,控制合理的体形系数。整体建筑立面设计以竖向线条为元素,外墙采用不同颜色的真石漆,配以竖向条形玻璃窗表现现代风格。内设900mm高连续式不锈钢护栏,采用无机活性保温砂浆保温隔热。开窗结合平面功能,既能保证采光通风要求,又可丰富建筑的立面效果。屋面形式有坡屋面、平屋面,既有古典的美学法则,又有现代感较强的线条勾勒,虚实对比强烈,体现鲜明的现代风格。利用当今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涌现,寻求更加合理的结构体系,并由此创造出具有新时期美学价值的建筑形式。
3.3 社交与私密互补
在老年居住建筑环境的规划中不容忽视的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调查发现许多老年人宁可守在设备设施并不完善的旧居中,也不肯搬到设备设施相对完善的新环境中去。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居住环境有利于老年人维系原有的社会关系,保持原有的社会活动和交往。由于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因而害怕孤独,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设计时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邻里交往场所,营造老年人与青年人、儿童等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的氛围,使老年人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因此建筑周边的环境建设对老年人也特别重要,要创造一个老年人特别喜欢的休闲散步的绿色环境,有通达的道路和文化娱乐设施,要便于老年人之间的交往,使老年人能看到青年人和幼儿的身影和嬉戏,从而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4 室内居室细节设计
3.4.1 起居室
其空间尺度大小的确定需要对家具摆放、轮椅回转以及老年人的最佳看电视距离,通常开间应介于3.3-4.5m之间,进深应超过3.6m。起居室是老年人生活起居的中心,多位于住宅中部,通向其他空间不应从起居室穿越。同时,坐具的布置应当朝向门厅方向,按需设置,避免过于封闭,还可以专门设置老年人专座方便老人进出。茶几的设置应当灵活可动,高度比沙发坐面略高,同时座位边还可以设置边几,按照沙发扶手高度合理确定边几高度。此外,坐席和电视机的距离至少为2m,但不得超过3m,电视机高度设置要尽量和老年人的坐姿视线相平,也可以适当抬高。
3.4.2 卧室
卧室面宽应大于3.6m,确保在床、电视柜以及其他家具布置完成后,仍有宽度为80cm的通道,方便老年人通行。对于老年人病症较多或行动不便等问题,则应适当增加护理活动空间以及轮椅使用空间,适当放大门口空间,以方便急救担架或床进出。对于卧室活动空间的设置,应当靠窗设置,保证光照,并方便轮椅活动。
3.4.3 厨房
老年人厨房多采用L型和U型布局,既能方便老人使用轮椅,又能形成连续工作台面。如果厨房面积狭小,则应对洗涤池以及炉灶下部进行留空处理,为轮椅提供足够大的回转空间,方便轮椅更好地接近设备。倘若厨房设置阳台,应合理设置阳台门和厨房门的设置,确保其不会对厨房的正常操作产生影响。此外,考虑到安全因素,应在老年人厨房设置燃气自动关闭装置以及自动报警装置,保证老年人安全。
结束语:
老年人对生活品质还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结合老年人生活特点设计老年人住宅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老年人住宅设计以居住者独立便捷的生活为中心,为其创建出舒适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牛小利.基于我国城市老年居住建筑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17(29)
[2]陈燕.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与改造的几点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7(09)
[3]江晓英.基于人性化考虑的老年建筑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
论文作者:徐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老年人论文; 老年论文; 建筑论文; 轮椅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论文; 设施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