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尿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作用有哪些?论文_李春香

什么是尿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作用有哪些?论文_李春香

李春香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西平中心卫生院 621104)

在临床中,尿常规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尿分析仪法,另一种为尿镜检法。尿分析仪的操作较为简便且快速,可以检测较多项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标本用量相对较少。但是,其无法代替尿镜检法。尿镜检法,可以对尿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查,如滴虫、细胞、肿瘤、管型等等,其在尿液检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针对尿镜检法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1.尿镜检法

尿镜检法,主要是一种用来检查尿液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最近几年,我国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渐向着自动化的法相发展,如尿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是当下临床中检测尿液的主要方法,但是其无法取代传统的尿镜检法,两者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报告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之间难以找出对应的关系。尿液分析仪仅仅具有筛选的作用,仍然需要尿镜检法来辅助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尿镜检法的过程

把混合均匀的10ml尿液置于尿液离心管中1500r离心5分钟,把上面清液丢弃,残留尿与沉渣0.2ml混合均匀后,取出0.02ml,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利用吸管把沉淀物悬浊液进行吸出,20μL即可,进行涂片镜检。利用10×40高倍镜,对10个视野中的白细胞进行观察计数,获得平均值,对数据进行记录。在该过程中,需要保证留取尿液的容器要干燥清洁。在检查时,医院会提供一次性的尿杯与尿试管,因此需要尽快送检所留的尿液。如果时间较长,会使尿液中的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破坏管壁等,最终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3.尿镜检法的原理

尿镜检查法的原理如下:把新鲜尿液滴在涂片上1滴,并混匀,直接进行检查。利用显微镜放大作用,直接观察有形成分,如结晶、管型、细胞、肿瘤等等,这些有形成分会真实、直观的呈现在显微镜下。在镜下对各种有形成分进行识别,并且得出报告。细胞:高倍镜最少对10个视野进行观察,得出各种细胞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管型:低倍镜最少对20个视野进行观察,得出管型的平均值;结晶:通过每高倍视野(HPF)1+~4+的半量形式进行报告。

4.尿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作用

4.1对于白细胞的检查

通过尿镜检法,对白细胞进行检查,主要是用来诊断泌尿系统和邻近组织气管感染、炎症疾病,协助诊断膀胱炎、泌尿系感染、肿瘤、结合等。通过动态观察,发现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上涨,并且伴有细菌,这对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尿白细胞的存在形态较多,通过对尿白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对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和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进行鉴别。

4.2对于红细胞的检查

通过尿镜检法,对红细胞进行检查,主要是用来对和血尿相关疾病进行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例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等。可以通过对患者尿红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来对疗效与预后进行判断。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的鉴别,有助于判断出现血尿患者为肾源性疾病或者是非肾源性疾病,如肾盂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等。

4.3对上皮细胞的检查

通过尿镜检法,如果检查出上皮细胞,而且数量相对较多,即提示肾小管发生病变,常发生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管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中。

4.4对管型的检查

通过尿镜检法,对管型可以进行准确分类,确定管型类别,提供给临确诊参考依据。如,在正常尿液中,不会出现白细胞管型,如果出现表示肾实质存在细菌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脓肿等等。如果尿液中出现颗粒管型,且数量较多,表示肾脏存在实质性病变,如发热、脱水、肾病等。如果尿液中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那么提示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如果宽幅颗粒管型是出现在慢性肾炎晚期患者的尿液中,那么表示预后不佳。

总而言之,尿镜检法在临床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是尿液检测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检查尿液有形成分的主要标准。

论文作者:李春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什么是尿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作用有哪些?论文_李春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