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儿童入学伊始,就要进行每天六小时左右的集中学习,为此,教师首先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上,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乐学、善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强有力的动机时,利用儿童原有的喜爱游戏等动机开展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开展迁移教育,也常常能使他们从原来活动的地位出发接受教育要求,体验到掌握知识的必要性与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习惯。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人人参与的意识
教师以亲切的教态,充满激情而又富于感染的语言,吸引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课;采用“角色对换”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融合在一起。我范读课文后让学生品头论足,在分角色朗读练习中,常常与学生共同分担角色,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与他们一起学习课文内容的,在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过程中产生共鸣,课堂气氛平等、宽松、和谐。我注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同老师辩论的学习习惯,在平等、融洽、坦率的教学气氛中,学生乐于参与,变得主动,学得津津有味,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我按学习水平好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座位,前后两桌构成四人小组。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四人学习小组质疑问难,讨论问题,朗读课文,说话写话等。老师在检查学习效果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这样组成的学习小组,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民性。
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中心目标,即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全面、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三部曲:理解—积累—运用,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着重体现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方式多种多样:范读、引读、导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我都根据学生情况和课文特点合理安排先后训练的次序,明确读的要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在朗读过程中适时穿插品词析句、理解运用的训练。
以听说读写为重点,循序渐进的训练层次——教师的精“训”,学生的多“练”,不但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还发展了学生的智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