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工作流程化的设计与探索论文_林婷,舒元佳,张娅

《建筑给排水》工作流程化的设计与探索论文_林婷,舒元佳,张娅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3

【摘 要】《建筑给排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目前的理论教学中无法体现其工程性的教学成果。针对其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以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化设计为教学单元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核心,结合认知任务分析法确定建筑给排水课程内容。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课程教学 工作流程化

《建筑给排水》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与建筑设备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联系紧密,同时也是我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必考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工程设计、设备安装以及仪表等知识的原理及方法的学习,掌握安装工程施工岗位、安装工程造价岗位和建筑水电设计岗位要求的建筑给排水知识。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建筑给排水》课程还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课程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先学习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到建筑给排水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课程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的问题有:

1、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内容重叠,部分内容讲解不透彻。

2、纯理论知识过深,应用理论知识讲解不透,造成许多学生出现怠学情况。

3、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脱节。近年来我国建筑给排水行业的迅速发展,常用规范不断修订完善,新的规范标准也不断更新出现,课程标准的制定更新滞后,与行业标准脱节。

4、教学内容与建筑行业脱节。建筑给排水工程本身的从业内容正在不断扩展,目前该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及新设备,导致课程内容越来越多, 一般高校建筑给排水的理论教学为 40 ~ 50学时, 不少本课程内容尚未能接触,更不必说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增加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同国际化的建筑设备工程接轨了。

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社会共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学要求。故此,本课程的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按照现代高职教育的新要求来进行课程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就是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的一种教学法。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建筑给排水》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我们提出以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化设计为教学单元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核心,结合认知任务分析法确定建筑给排水课程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做法上,我们以建筑给排水工程实施设计的工作流程为教学流程,合理设计每个教学单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同时引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等建立新的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建立《建筑给排水》课程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新体系。通过将理论知识、工程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单元融入到工作流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直接掌握建筑给排水的核心设计能力。

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单元时,我们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企业合作,组成一支包括企业专家、资深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代表的课程改革建设团队,通过不断的讨论分析项目要素、市场调研、科学研究等方式完成《建筑给排水》课程工作流程化的设计与探索,达到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单元,以企业标准为课程质量标准,选择实用、必须的理论与实践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建立独特的建筑工程类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全对接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学完理论课程再进行实践操作训练。而是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练,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在第一堂课时,教师不再是空洞地告诉学生,课程目的是什么,课程内容包括哪些,课程要求是什么……而是先将学生分成2-3人一组,每组学生会领到不同的建筑图纸和建筑给排水设计任务。这些图纸全部来自实际工程,由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提供。在第一堂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建筑图纸,明确设计任务。在后面的课程中,学生分别在建筑给水工程设计、建筑消防设计、建筑排水工程设计等教学单元中,逐步参观不同建筑中的给水系统、消防系统和排水系统,有了直观印象之后,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跟组员一起逐步完成设计任务,一边到建材市场了解各种给排水管材、附件和设备的性能特点,一边再到实训室进行相关的安装工程实践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学习一部分理论知识后,马上就能够在设计任务和实践训练中得到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会发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完成设计任务还需要他们查阅大量规范和图集、从不同途径收集资料、从老师或企业从业人员那里寻求帮助,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按照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化来设计教学单元的方式,把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教学内容和建筑行业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结语

在《建筑给排水》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这种以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化设计为教学单元项目,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单元,以企业标准为课程质量标准,选择实用、必须的理论与实践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建立独特的建筑工程类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争取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全对接。这是教学改革中的一次尝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和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改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艳、李红环.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5.11;

[2]常金秋. 建筑给排水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08.06;

[3]王健康、汤骅、杨广、孙志华. 工学结合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模式探讨[J]. 新校园. 2015.11;

[4]杜馨、邓曼适、何芳. 基于“工学结合”给排水专业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01。

论文作者:林婷,舒元佳,张娅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建筑给排水》工作流程化的设计与探索论文_林婷,舒元佳,张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