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赏识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论文_崔艳

浅析赏识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论文_崔艳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提高政治教学成效,是政治教师的一大挑战。赏识教育开始逐渐应用到学校教育之中,将赏识教育与学校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政治教师的一大探索。本文从赏识教育的内涵展开,通过对赏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来探讨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当采取哪些策略,用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政治;教学效果

1.前言

当今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课堂枯燥,内容难掌握,如何改革政治课教学现状,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是当前政治教师的一大难题。赏识教育理论最先发现于家庭教育,但如今赏识教育也逐渐应用于学校教育。将赏识教育与高中政治课堂结合,改善目前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教学现状,对于政治教师而言,是一大探索。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换做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是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不同差异,发现不同学生的潜能,欣赏、赞扬、鼓励学生,从而唤起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2.1赏识教育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有力途径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多数人的先天条件是类似的,但在后来的成长中却大相径庭,很大原因是所接受到的教育不同,所激发的潜能不同。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就像一座活火山,何时爆发,爆发的能量多少,与教师的教育引导是有密切关系的。赏识教育就在于通过奖励、鼓励、赞美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善用自己的优点,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内在能量,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2.2赏识教育是解决高中政治课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高中政治课由于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学科。但政治课作为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人格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提高政治课在学生和教师中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繁杂且枯燥,空洞且无趣,学生难以对政治课产生学习的兴趣。赏识教育作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参与,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鼓励和赏识,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趣味性,乐于参与到政治课的课堂中,主动加入到教师的互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主动学习政治课的知识,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

3.1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赏识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闪光点,并运用支持鼓励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自身的优点以及带来的学习影响;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对教师的戒备,学会与教师沟通。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深刻把握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处于青少年的学生而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而要做好教育,就必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观,通过对学生给予正能量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魅力,从而更加从容的进行政治课的学习。

3.2合理赏识教育的范畴,必要时进行巧妙批评

赏识教育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或日常行为良好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此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提高教育成效。但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赏识教育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赏识和肯定就能解决,只有与惩罚和批评相结合,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功效。赏识教育要把握好赏识的“度”。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的表现,从中发现其值得鼓励的地方进行正强化,肯定其表现,在日后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这种优点;对于错误或者有问题的部分,也要适时的指出,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批评。把握好赏识的范畴,在合理的表现中给予适当的赏识和肯定,在有问题的部分给予一定的批评,并在积极的改正之后,再给予稍大程度的赏识,赏识与批评相结合,赏识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4.总结与反思

在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尤其是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高中的内容繁杂且难度较多,很多学生容易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中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在压力中止步不前,因而,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中,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中学教学不容忽视的一点。

赏识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赏识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激烈的竞争中,减轻一定的压力,提高学生的成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学业压力相对较轻,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而且政治课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是最为恰当的教学策略。学会在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政治课不再枯燥无趣,增加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对于政治教师而言,从学生身上挖掘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赞赏和肯定,能够切实的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再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无关的内容,而更贴近于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日常,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除了家长之外,最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也不单单只是教育知识内容,更是学生成长的典范、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对于学生而言,都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善于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将学生的优点看在眼里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氛围,从而不仅在学生学生上产生一定的帮助,也能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品德的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凌雁.论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6(30).

[2]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

[3]陈桂贞.赏识教育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

[4]刘阳.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赵天伟.鼓励与赏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尝试[J].教法研究

作者简介:崔艳(1994.11—),女,山东省日照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崔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浅析赏识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论文_崔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