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支气管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恐惧心理的影响论文_史华颖,王妙娜,袁丽娜

史华颖 王妙娜 袁丽娜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17-01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会使得患者在操作前产生明显恐惧心理及心理不适感,术后由于部分患者会恶心、咳嗽及窒息感的阴影等导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本文对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200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患者予以操作前心理护理干预及操作后心理干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400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患者,以入院时间为顺序编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

1.2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符合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症;签署检查治疗同意书;同意接受心理干预及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支气管镜检查禁忌症。排除标准:具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意识不清及理解障碍者;严重精神、心理疾患者;资料不完善者。

1.4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局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病情检测、心电监测、禁饮食等;研究组在操作前及操作操作后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心理护理干预。

1.4.1心理护理干预 1.对所有入组的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患者心里变化及心理状态,告知检查的相关信息及安全性,充分取得患者信任,对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心理安抚、支气管镜宣教、动画演示后在支气管镜检查前1天再次进行焦虑及恐惧评分;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疼痛耐受性、进食时间等,并给与患者建立每日目标卡,增加患者对预后的信心,并与检查操作后第2天进行心理焦虑评分及恐惧评分。

1.4.2创造整洁、温馨的环境:为患者营造轻松、安全的住院氛围,缓解心理不安及紧张情绪。

1.5评价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分量表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2]和恐惧评定量表(QR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SAI评分标准:1-4级评分,1=无安全没有,2=部分没有,3=中等程度,4=非常明显。QRS评分标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分5个等级:1=无,2=轻微,3=中等,4=严重,5极重[3]。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I评分标准

3 讨论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检查诊疗手段之一,但因多数人对内镜检查认识不到位及部分医护人员告知讲解不到位,导致患者对该检查差生恐惧心理及焦虑,严重影响了检查及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提高手术配合度,促进患者预后。在本研究中通过心理干预后患者SAI正性情绪明显增高,SAI负性情绪明显下降,这与金泽正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3]。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耐受性、改善对检查后的恐惧,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可知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手术及术后焦虑、恐惧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乐之 ,Wanpen Eanjoy.腹部手术患者焦虑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J].护士进修杂志 , 2011,15(3): 171-172.

[2]王晓慧,孙家华. 现代精神医学[ 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59 - 160.

[3]金泽政.心理干预对胆结石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09,18(4):526-527.

论文作者:史华颖,王妙娜,袁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支气管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恐惧心理的影响论文_史华颖,王妙娜,袁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