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路径探讨论文_李杭亲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路径探讨论文_李杭亲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 650304

摘要:“微时代”背景下,随着自媒体等相关传媒工具的不断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提供了技术保障。微时代的到来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本文先对“微时代”的基本认识进行论述。第二对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第三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进行论述。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论述,从而对我国“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引言

随着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微”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强势推动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顺应“微时代”的发展趋势,合理引导“微文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新视域。

1对“微时代”的基本认识

作为与人密切关联的时空概念,时代在影响着每一代的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时代产物正在以全所未有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影响着当前的传播方式及手段。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速率。当前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以“微”为代表的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正是迎合了当前这样快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这样的状态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社会人无法抽身而不愿抽身。这样的传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浮躁和难以深入思考的心态正在影响着人们。而就“微”为代表的时代产物也成为了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新宠。微时代的到来正是“收音机时代”到“麦克风时代”的“哥白尼转换”。微时代这样的新兴传播媒介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我他。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唯有转变思路,以全新的姿态和生活状态来面对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一切。所以面对微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利用。

2“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前成倍增加,各种文化交织传播,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冲击。据统计,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从2012-2016年依次为2391万人、2468万人、2548万人、2625万人、2696万人,可以看出高校在校生众多,增长速度快,尤其是接触到西方享乐主义、霸权主义等思想文化,逃避现实责任而沉浸在虚拟世界,抵抗不住诱惑产生思想混乱,都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危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好第一关,及时关注学生、维护学生利益、保护学生健康,把罪恶的种子扼杀在萌芽中。微时代不仅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拥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据统计,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从2012-2016年为144万人、149万人、153万人、157万人、160万人,从数据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教师数量呈增长趋势,但是增长速度变慢,高校学生与老师数量不成比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有问题意识,牢记使命,在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投身于教育工作中,通过“终身学习”的理念,无形的个人魅力熏陶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自己。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了解和掌握微信、微博、直播等新媒体的特点,捕捉信息的敏锐能力,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够有针对性的给予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3.1提高队伍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性

微信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建立一支能适应微信环境的高素质工作队伍。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断提升其新媒体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好微信平台,实现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目的。一是强化政治素养。全面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完备理论知识。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理论知识水平,将其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三是提高媒介素养。通过专题讲座、主题学习等形式提高新媒介素养,适应微信时代的新常态,熟练掌握使用微信平台技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用微信平台,不断设计操作便捷、内容丰富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并负责日常微信平台维护和升级。

3.2净化微环境、清理微垃圾,守住微阵地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校园微空间内信息传播的“守门人”和“保洁员”,及时规避不良信息和清理垃圾信息,保证校园网络空间的洁净、清新。其次,要做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选择信息、鉴别真伪的能力。最后,守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微阵地,要在思想上及时打好“预防针”,提高精神免疫力。

3.3高校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要运用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高校就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建立奖惩机制,定期考核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创新和运用情况,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肯定和奖励,对未完成者作出相应惩罚;完善长效的学习机制,包括定期学习新媒介技术,定期交流管理经验等,提高自身创新运用管理载体的能力等。

3.4设立微信支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效性

在微信上设立学生党支部,通过开设相关功能版块,党员随时随地过“虚拟支部”生活,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了解党支部最新动态,从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高效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一是时事政治版块。定期发布党中央最新精神、热点要闻,如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供支部成员学习。二是党务公开版块。公开发布党员发展流程、党内评优评先公示、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公示、预备党员入党公示、预备党员转正公示等党务材料,促进党务公开化、透明化。三是组织生活版块。针对毕业班以及假期离校的学生党员定期开展线上组织生活,解决难以集中开展组织生活的问题,实现党内民主生活常态化。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微时代的“跨时空性”,拓展了思政课堂的时空范围,实现了“下课后不下课”的教学模式延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新普及,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这种语言极具个性、创造性和多变性,而且较随意、不规范。这就使传统的思政教育语言与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语言形成矛盾。在未来的实践中,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可以通过实践创新利用好微时代,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

[2]李礼.微信德育: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选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51-56.

[3]李丽,李艳.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主导权研究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133-136.

[4]马建青,顾青青.“微”时代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8).

论文作者:李杭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路径探讨论文_李杭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