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成效论文_李洁

李 洁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成效。方法 我院于2013年6月以来实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比较病人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医嘱执行的正确率,病情观察的及时性,医护协调的配合度,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6个月后,病人满意度为97.3%,医生满意度96.7%,护士满意度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嘱执行的正确率97.8%,病情观察的及时性98.1%,医护协调的配合度93.5%,差错事故的发生率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提高执行的正确率,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成效

2010年卫生部倡导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让患者享受最好的护理服务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进行了医护一体化改革。为了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我院于2013年6月开始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病房共床位40张,在编护士22人,年龄21--45岁,平均(30.89~8.14)岁;学历:中专5人,大专12人,本科5人;职称:护士13人,护师6人,主管护士3人。

1.2改革措施

我病房于2013年6月开始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变革诊疗护理模式,以“三贴近”为出发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团队形式为病人提供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医护协同小组化

按照病种的不同,医疗和护理人员进行相应分组,组成医护协同小组,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各治疗小组医生和护士共同讨论制定常见疾病的诊疗护理路径,并在临床实践中严格参照执行。护理人员参与医生查房、术前讨论、死亡讨论、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和制定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并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执行。在临床护理中实行包干到人的责任制护理,病人自入院到出院,由相对固定的责任制护士提供连续的护理。在一些护理措施中,如健康宣教,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制定宣教内容,以保证宣教内容的全面和准确,方便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生活注意事项。在心理护理的执行中,医生也需配合护理人员.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帮助稳定患者情绪,并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每个小组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1.2.2术前准备和术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化

为保证病人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的规范化,各医护治疗小组组织专家充分讨论,确定每种疾病需要进行术前准备的项目、内容以及相应健康教育,并将这些项目、内容制定成规范的临床路径,提高术前准备和术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1.2.3康复训练合作

多数外科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易产生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且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活动能力也因疾病受到一些损害,如脑卒中瘫痪的患者,因此康复训练显得特别重要。而康复训练的时间和计划因人而异,所以由医生和护理人员一起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医生先和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帮助和监督,不断强化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重视,并积极配合训练,以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1.3评价指标

在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分别对该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比实施前后工作病人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医护协调的配合度,医嘱执行的正确率,病情观察的及时性,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的差异。采用中文版MMSS量表,该量表包括8个方面共31个条目,使用5级评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分数越高说明工作满意度越高,条目平均得分低于3.03分表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较差。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人和统计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率比进行描述,采用x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实施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前后满意度情 况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6个月后,病人满意度为97.3%,医生满意度96.7%,护士满意度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实施前后医嘱执行的正确率,病情观察的及时性,医护协调的配合度,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6个月后,医嘱执行的正确率97.8%,病情观察的及时性98.1%,医护协调的配合度93.5%,差错事故的发生率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增强团队凝聚力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6个月后,可明显增强医护团队的凝聚力。处在高凝聚力团队的成员才会有更高的工作承诺,更强的团队精神和效率,从而有更好的绩效。

3讨论

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优质护理模式大大提升了病人、护士、医的满意度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医护小组责仟制,形成新型的并列、合作、互补的医护关系,使病人在仔院期间与医生一样,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十全程负责,护士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真正把病人作为“我的病人”对待,让病人更有亲切感和安全感,病人有事就能及时找自己的责任护十解决,大大提升了病人满意度;住诊疗活动中护士的专业性护理意见得到重视和尊重.激发了护士丁作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拓展了护理内涵,护十对丁作满意度虽然整体水平不高,但较开展前还是有了明提高;医护责任小组密切合作、共同查房、讨论病情、制定诊疗计划、共同分享医疗护理信息使护十在主动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方面不断提升,得到医师的高度认可。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格局,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3]。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医护协同小组工作形式,通过临床诊疗护理的路径化,变革护理模式,进行资源重组和流程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护理质量,进一步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病人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医嘱执行的正确率,病情观察的及时性,医护协调的配合度,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增加病人收治量,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畅通门诊至住院部的绿色通道,将急症病人直接安排入院,保证了病人安全,使得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医护一体化是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4]。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提高执行的正确率,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秀英,陈茜,刘祚燕,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士满意”情况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83—2187.

[2]王彩艳.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50-51.

[3]杨莘,邵文利,应波,等.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完成从观念到行动 的转变[J]. 中国护理 管理,2 0 1 1,1 1(1):3 3 — 3 4 .

[4]刘燕,刘华英 . 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提高护士临床科研能力的 实践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 0 1 1,1 1(4):2 7 3 - 2 7 4 .

论文作者:李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成效论文_李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