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论文_李青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论文_李青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推出,全国各大城市积极开展海绵城市申报和建设工作。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解决全国普遍存在的“海绵体”这一问题,在城市雨水量比较集中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建设方法,从而以行业的标准,城市的规划,以此保证各区域内水不外流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城市滞洪低地,确保植物生长环境和建设结构安全,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矛盾。本文分析海绵城市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及技术关键点,以此提高海绵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建设方式不同会产生诸多不同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使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化,由人工型向生态型转化的日渐增加。海绵城市是由改造自然的传统建设模式转变为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开发模式。

它能否顺利实施,能否有效解决传统建设模式所造成的严重城市病和生态危机,关系到人类今后的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和作用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的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就是要求通过建设雨水循环系统来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使得在不发生洪涝的同时又能够将降雨合理利用并能维护水文生态安全。

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第二,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第三,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防、排、渗蓄、滞等措施有机结合,将极大地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损失。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安定的生活环境;第四,解决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自然生态雨水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海绵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初期如果缺乏针对性的理性思考,只是模仿、不及时反思和评价,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

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地区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生态效益,填湖造地、侵占生态湿地,破环了原生态水系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绿色海绵体锐减。其次,造成城市缺水的原因是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硬化不透水路面,导致大流域径流系数增大,汇水时间缩短,为城市内涝埋下了隐患。此外,河流流经城市的洪水,大多是硬化覆盖,河流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逐渐消失,这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自然湖泊、湿地和水塘就是对绿色海绵体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2、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撑

海绵城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处于摸索尝试阶段。许多问题尚未预见到,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也需要与建设的实践慢慢推进,需要在建设中进行分析,并适时调整。所以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的支持,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建设中会存在混乱和无法可依的状况,也将影响建设的努力和成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突袭式建设存在弊端和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将给城市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例如,改造道路绿化带为海绵体的做法,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支撑和安全评价,特别是在北方城市,植物品种普遍耐涝,夏季降水可能会瞬间发生,导致灾难性后果。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改造原有市政设施,将基本结构破坏到一定程度,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避免人为灾后重建。雨水的后期净化和回用不仅成本高,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和利用率。

三、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关键点

1、建设理念中规划

通常情况下,规划控制目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因素,控制可分为径流峰值、雨水利用、径流污染控制等可选条件。每个城市和地区的位置不同的水文特征和气象条件,规划控制目标将有一些差异。此外,还可以将总量控制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中重要规划海绵的控制目标,实施战略,制定合理的低影响开发。另外,合理选择低影响雨水开发技术及组合,包括污水净化系统、储水系统、渗滤利用系统、多功能开放空间存储、径流调峰系统。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在干旱的雨水城市,应首先考虑吸收封闭的存储和雨水利用,而城市的南部多雨地区,及时收集雨水和重点排放。

2、合理确定规划控制目标和低影响开发技术选择

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明确近、远期海绵城市建设要达到的面积和比例。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指标,其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为约束性指标,水环境质量标准、径流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利用率、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为指导性指标。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综合平衡自然生态保护,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效益。

3、建设效果的评价及改进

修建“海绵体”能为城市提供更多的透水面积,降低城市地区径流系数,有效地改善城市河道水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 中,需要对修建的城市“海绵体”进行评估,包括其对城市防洪的贡献及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效果评估。定量的评价不同建设情境下“海绵体”的蓄滞功能、生态功能及水文功能,合理科学地对“海绵体”的评价,有利于改进现有的“海绵体”,并为后续的“海绵体”建设提供经验及技术支持。

4、“海绵体”建成后的调度及管理维护

“海绵体”建设完成后,为保障其正常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调度管理及必要的维护。在“海绵体”的调度管理中,针对不同强度的降水-径流事件,制定各类“海绵体”特别是具有调蓄功能的海绵体的运行方式,对于控制城市径流,增加雨水资源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海绵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加强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的制定

针对影响开发技术涉及城市排水、中水回用、雨洪利用等多种技术,各类设施的设计标准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注意吸纳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的法规,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自然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是解决大城市病的一种新型的、重要的环保方式,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的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共创安康环境服务,奠定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

参考文献:

[1]章林伟.海绵城市建设概论[J].给水排水,2015(6)

[2]刘飞;王岩.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园林科技,2015(12)

[3]邱睿.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关键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6(06)

论文作者:李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论文_李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