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冲突和巴尔干的“火药桶”_巴尔干论文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冲突和巴尔干的“火药桶”_巴尔干论文

波黑冲突与巴尔干“火药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巴尔干论文,冲突论文,火药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波黑危机已经持续3年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地处巴尔干中部的这场战争震动了欧洲,引起了全世界关注。巴尔干历来是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其影响经常超越巴尔干半岛的地理疆界,使大国的均势遭到破坏;反之,欧洲大国之间的协议、冲突和讨价还价也影响到巴尔干的局势,并使巴尔干各民族之间的不和层出不穷。巴尔干国家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大陆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便是文明碰撞、宗教分裂、种族对峙以及集团割据的角斗场。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从此,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处于拜占庭的影响之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波斯尼亚部分地区则深受意大利和中欧国家的影响。公元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则使这一影响牢牢定格。两次分裂的界线都从今天的波黑穿过,这恰似历史的伏笔。至此,南斯拉夫人不仅在地域上,而且在宗教上分裂成两大派。南斯拉夫地区分裂成以天主教为代表的拉丁文化圈和以东正教为代表的拜占庭文化圈。公元14-16世纪奥斯曼帝国侵占巴尔干以后,消灭了南部斯拉夫民族的中世纪国家,并彻底改变了巴尔干国家正常的发展。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一部分塞尔维亚族人和克罗地亚族人被迫改信伊斯兰教。结果,在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鼎立的局面。同时,由于奥斯曼帝国入侵引起的民族大迁徙,造成不同民族的杂居和民族分界线的犬牙交错,这为日后的民族和领土纠纷埋下了祸根。同时,外来势力长期的奴役与统治阻碍了巴尔干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延缓了巴尔干各族人民原有的政治、经济生活进程。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统治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巴尔干被统治民族争取自治或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1875-1878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03年,马其顿发生了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著名的伊林顿起义。1912年10月—1913年5月爆发了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反对土耳其的战争,即所谓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最后土耳其战败。阿尔巴尼亚在1912年举行总起义,并在11月宣布独立。

奥斯曼帝国衰败后,欧洲列强为了争夺其遗产,公开和秘密地在巴尔干划分势力范围。欧洲大国或是直接向巴尔干渗透,或是将巴尔干国家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自己在巴尔干的根据地。在力量均势的局面下,欧洲大国秘密外交盛行,结果使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爆发战争最频繁的地方。

1877年,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和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签订的布达佩斯公约,确定了双方在1875-1878年东方危机中的立场、利益和势力范围。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协定中双方都同意不协助南部斯拉夫人成立民族国家。

1878年列强签订的柏林条约充分体现了欧洲大国分割他国领土和在巴尔干成立小卫星国的企图。列强为了保持力量均势,强迫俄国放弃在《圣斯特法诺和约》中获得的一些利益。奥匈帝国有权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进行无限期的占领。俄国获得比萨拉比亚。

1908年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在摩拉维亚的布许劳达成口头协议,奥匈帝国不反对俄国的军舰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而沙皇俄国默许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巴尔干的霸权,又一次出卖了南部斯拉夫人的利益,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斯拉夫居民直接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从而打击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事业,阻碍了南部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建立。1908年10月,奥匈帝国趁土耳其革命之机,正式吞并了波黑,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并酿成沙皇俄国和德奥同盟的严重较量。波黑危机加剧了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对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欧洲大国不断插手巴尔干事务产生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由于大国在争夺巴尔干的霸权时将某些民族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原来是基本利益一致的巴尔干各民族之间,以及民族国家之间由于争夺土地问题而产生的摩擦也越来越多。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即是一证。两次巴尔干战争使欧洲大国的关系失去了平衡,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40年意大利进攻希腊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巴尔干半岛。巴尔干所有国家都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浩劫,或是卷入侵略集团,或是成为侵略的受害国。1941年,南斯拉夫遭到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及其追随者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进攻,其领土被瓜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等人“分而治之”的政策直接挑起了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血腥屠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地区被德、意法西斯屠杀和民族间残杀的人达110万人。这给后来南斯拉夫各民族乃至巴尔干国家之间的关系留下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

如今的波黑战争实际上是巴尔干历史上的危机阴影的重显。引发波黑战争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是宗教、文化差异的间接反映,又是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的后遗症。更重要的是,同以往一样,它是同西方国家的干预和竞相争夺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目前国际社会正为解决波黑危机而努力。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是,国际社会必须对巴尔干地区的稳定作出切实的保证,而且国际社会的干预不应成为某些大国扩展势力范围的方便之门。国际社会应更多地促成巴尔干国家自己解决问题和矛盾。

标签:;  ;  ;  ;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冲突和巴尔干的“火药桶”_巴尔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