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乙肝的预防与控制问题论文_于辉

探讨乙肝的预防与控制问题论文_于辉

安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1400

摘要:研究分析乙肝的预防及控制问题,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使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之一。

关键词:乙型肝炎预防控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使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有6.9亿人感染过乙型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约3.5亿人,我国有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发病120万人,约有28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全国用于肝炎和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000亿元。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1乙肝病原学

人类是HBV的唯一宿主。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不完全双链病毒,呈球形。完整病毒颗粒直径42nm,由蛋白质包膜与核心颗粒组装而成。HBV DNA与病毒复制所必需DNA聚合酶密切相关,两者被壳蛋白(核心蛋白和核心抗原)包绕。核酸与壳体同构成核壳体,即病毒的核心颗粒。

包膜是由含有病毒表面蛋白(HbsAg(乙肝表面抗原))的脂多糖蛋白构成。

核心颗粒以蛋白包膜包裹,组成完整的病毒体。在电镜下观察HBV3种型态:球形、管形和Dane氏颗粒。球形和管形颗粒不含病毒核酸,无感染性;Dane颗粒含有HBV核酸、DNA聚合酶、壳蛋白等核心成分,有感染性。

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30~32℃时可存活至少6个月,在-20℃时可存活15年。在121℃高压20min、100℃干烤1h、100℃直接煮沸10min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2预防与控制

2.1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需由家长支付;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但需支付接种费;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

2.1.1乙肝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为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有酵母、CHO细胞和汉逊酵母3种。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

2.1.2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剂次,接种时间分别0、1、6个月,即第1剂次在出生后24h内接种;第2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如果出生后24h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剂次或第3剂次滞后于接种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2剂次和第1剂次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剂次滞后时间较长,第3剂次与第2剂次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剂次与第3剂次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新生儿:

(1)正常体重新生儿。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3064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IU。

如果孕妇分娩前HbsAg(乙肝表面抗原)情况不明,应抽血进行化验。

当测试结果未知时,婴儿应在出生后12h内注射第1剂乙肝疫苗,但不注射HBIG。如果发现母亲为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那么婴儿应在7d内尽早注射HBIG。如果婴儿没有注射HBIG,那么其必须在1~2月龄时接种第2剂疫苗及在6月龄时接种第3剂疫苗。

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接种5μg重组酵母或1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肝疫苗。

(2)低体重儿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婴儿出生体重低于2kg应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HBIG。然而,在出生时起始的疫苗剂次不应计算在必须的3剂次程序内。

2.2意外暴露HBV后的预防。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20μ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次乙肝疫苗(各20μg)。

2.3切断传播途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要采取严格措施,杜绝乙肝病毒经血途径的传播。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以预防乙肝及其他性传播疾病。

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2.4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各级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该3种标志物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2.5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的督导检查,指导从事乙肝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提高我国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水平和疗效。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 -50

[2]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6 - 523

论文作者:于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7

标签:;  ;  ;  ;  ;  ;  ;  ;  

探讨乙肝的预防与控制问题论文_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