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分析论文_何玉峰,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坡镇月明卫生院 745301

摘要:目的:在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使用柴夏芩姜汤进行药物治疗,研究中药类药物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配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第一组为中药治疗组,主要使用柴夏芩姜汤进行疾病的治疗;第二组为西药治疗组,主要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西药进行疾病的治疗。对比中药与西药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3%,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数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柴夏芩姜汤对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效果,对缓解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表现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推广。

关键词:柴夏芩姜汤;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药

生活不规律会降低患者免疫力,饮食不合理就会损伤肠胃,进而容易使人形成湿热体质,出现肝脏及肠胃的损伤,这就容易引发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就需要从疾病的根源入手,调节患者肝胃状态,解决湿热体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对胃炎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是对比柴夏芩姜中药汤剂与西药的实际疗效,分析中药在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了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8年6月这一阶段,收治的46例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的症状表现相似,都存在胸闷、胃部燥热、口干、胃胀气等症状,疾病均被确诊。患者在充分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内容后,已签署具有法律意义的同意书。46例患者被均分成两组,一组为中药治疗组、一组为西药治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备对比研究的基础条件。

1.2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组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西药作为治疗手段,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常规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入了中药汤剂进行疾病的治疗,具体步骤如下:西药的基础药物治疗选择不与中药冲突的西药成分,基础用药根据医嘱控制用量,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禁止患者自行更换药物或调整用药剂量。治疗过程中,应该做好对患者的跟踪观察,通过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恢复情况。柴夏芩姜汤的具体配制方法为,生姜10g,甘草5g,柴胡、川芎、香附、黄芩及法夏各10g,白芍和枳壳各10g,再加入元胡12g,厚朴茯苓15g,按此药方抓取中药后用水煎煮,煎煮时间为30-40min,选取前两次煎煮后的药液进行混合,中药汤剂制备完成后封装成袋,每袋剂量为100mL,患者早晚各服用一袋,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必须按剂量服用,不可私自加大服用量。用药期间,应该避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记录中药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P<0.05是通用的统计学差异表示方法。

2.结果

对比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两种用药的临床疗效,经对比发现,采用柴夏芩姜汤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4例患者的胃炎症状明显减轻,肝胃气滞及脾胃湿热的问题得到了好转;另外还有7例患者,胃炎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炎症有所减轻;仅有2例患者的症状没有十分明显的改变,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1.30%;西药治疗组使用的是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中规中矩,总有效率为65.22%。通过两组对比数据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看出,两种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柴夏芩姜汤的疗效更佳,详细数据参见表1。

3.讨论

西药治疗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但不能从根本上调节人的体质,同时,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中药治疗的特点是见效慢,但能调节人的体质,从根本上消除疾病的产生条件,副作用相对较小。鉴于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机理,中药治疗更适合治疗这种慢性的胃部疾病,其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方式,减少疾病的产生条件,进而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使用柴夏芩姜汤配合常规用药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患者服用柴夏芩姜汤后,体质湿热的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因体质湿热引起的胃胀、胃部灼热、胸闷、反胆汁及口干等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在临床治疗中,服用柴夏芩姜汤的患者并未出现副作用。服用柴夏芩姜汤的中药治疗组患者,病情好转速度要明显高于服用西药的西药治疗组患者,在疗效对比数据方面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所述,柴夏芩姜汤搭配常规用药,对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着较好的临床表现,该用药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永贵.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9):62-63.

[2]陈小钦,徐志雄,贺明清.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在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09):97-98.

[3]李作玲.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9):165.

[4]翁小容.慢性浅表性胃炎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9):64-65.

[5]任小宁,杨伟东,庞鹏宇.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12):2481-2484.

[6]王之园,雷武.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7):80-81.

论文作者:何玉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分析论文_何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