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孩子享受习作的乐趣论文_张丽明

让农村孩子享受习作的乐趣论文_张丽明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洛羊分校,650501)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师生,农村师生更如此。本文从立足生活,学会积累,多方练笔,激励评价等方面阐述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立足生活;学会积累;多方练笔;激励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近几年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感觉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甚至“谈写色变”。一到作文课,他们常常情绪低落,抓耳挠腮,不知道写什么,从哪儿写起。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写多少字?”他们总在为“写什么”而伤脑筋,写多少字而烦恼,从而对写作文产生了强烈的畏惧心理。无奈之下拿出自己买的作文参考书,依葫芦“找瓢”。其实,学生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生活素材。如何使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2]兴趣是作文的内驱力,它能让学生获得跃跃欲试的最佳状态,从而想写,能写,爱写。其实,写作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写作源于生活。因为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即使是作文中的想象和幻想也源于生活素材原型的启发。此外,写作的动机也来源于生活。生活的丰富多彩,时刻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于是就有了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就是学生最初的写作动机。我们的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脱离了实际,不知道从自己的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其实,农村学生的童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到过绿油油的农田,到过茂密的山林,攀登过怪石嶙峋的山峰,到过果实累累的果园;他们在草地上打过滚,扑过蚂蚱,捉过蝴蝶;在小溪里捉过鱼,摸过虾……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受过人情的冷暖。所有的这些都是作文的素材。如果我们把作文比作一块良田,那么,为这块良田引来活水的渠道应该是广阔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天地。迷人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校园,温暖的家庭,复杂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推动剂。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片沃土。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嗅,用嘴巴去品尝,用心灵去体会,用情感去感悟世界,写作时才会觉得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记得搬新校园第一天,学生第一次踏进这个新校园,他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布置了他们的第一次作文:写写我们的新校园。布置后我没有让他们马上就写,而是带领他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参观了校园。在这期间,学生们兴致盎然地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指指点点,问东问西。这时,我指导他们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仔细观察,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在作文里用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写出了校园的“新”及内心的“感”,使这次作文非常成功。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丰富写作内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可以使他们从日常平凡的事物中慢慢感受到很多不平凡之处,从而爱写、善写。这一切都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经过长期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收获就多了,写作时就不会再无话可说,写作也就成了快乐的开始。

二、读写结合,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妙笔生花。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3]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首先,我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很多文章中的事迹和语言,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我要求学生平时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摘抄好词佳句,并学着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同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记录在这个本子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班级里成立“图书角”,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带来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交给班上的“图书管理员”。每逢班队课、文体活动课,就从管理员手中借阅课外书。“我有一本书,却读四十五本书。”这样鼓励学生积极的借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的存储空间,能让学生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汲取养料,积累写作素材。同时,适时举行读书汇报活动,讲故事,成语接龙……一则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活动,二则和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所得。

当然,在鼓励学生多读书的时候,还要教学生学会迁移,将读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每天读读,写写,多则一篇,少则三句五句,久而久之,为“无米之炊”而烦恼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写作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三、加强练笔,训练得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4]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将作文局限于课堂,这显然不够。课堂作文多为半命题作文,学生不管有无作文动机、需要、材料,都必须完成,这容易使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产生畏难情绪。为此,我们要在课外练笔中多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陈述自己的观点,不受命题作文和写作方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进行自由写作。比如,课外练笔时多布置《假如我是……》、《卡通人物新编》这类学生有话可说的想象作文。小学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及心理特点。给学生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兴趣浓厚了,快乐自然而来。

另外,可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写结合。在学生学完有关的文章后,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比如学了《燕子》后,可试着仿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在学了《三顾茅庐》后,可试着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之间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人物性格等方法来写人;学了《九寨沟》这一课后,也让学生试着来当小导游,写导游词。这正如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四、激励评价,增强自信

作文倾注着学生的心血。农村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错别字多,病句也不少,甚至词不达意。为此,我们在批改的时候不可抱怨,不可随心所欲,要善于发现作文中一两个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形象的词语,两句鲜活的句子,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可以创造性地在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画上一个笑脸,或翘起的大拇指;在不好的地方画上不高兴的脸。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再则,我把传统的“等级评价”改为“星级评价”,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都是3星级作文,“超级作文”我采用4星级或5星级奖励。这样,作文过程变成了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改变教师“一锤定音”式评价的片面性,我采用了多主评价机制。在作文评语栏里设有“自己的话”、“老师的话”、“同学的话”。这样,学生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激励和更多的建议,大大增强了他们完成习作的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愿意更多地与他人分享写作的乐趣。

另外,开辟班级学习园地是各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但我认为,学习园地不应该是少数范文的领地,而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可以是老师推荐,同学推荐,甚至是自己推荐。还可以编辑班级作文集和个人作文集,在学生之间相互传阅。这就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了一个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如重视精批细改,自我批改,相互修改等等,这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化难为易,使写作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之中引来源源之水,从阅读积累中学会借鉴,在运用中如鱼得水,在激励中继续前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在作文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张圣华.《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张丽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让农村孩子享受习作的乐趣论文_张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