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开放教学之我见_地理论文

地理课堂开放教学之我见_地理论文

地理课堂开放式教学之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课堂论文,地理论文,式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注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开放式教学就是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教学空间的开放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而课堂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因而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多向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空间不仅仅是讲台和课桌凳,也应该包括讲台和课桌凳以外的空间。笔者认为将教室的“四角”安排成“特区”,将它们建成学科知识中经常有联系的“艺术角”“科学角”“创造角”“展览角”“竞赛角”等等,让它们成为学生在课余时可以享受或学习讨论课堂中碰到的问题的场所,这就打破了教室仅是上课阵地的老框框。另外教学空间并不局限于教室,也可以延伸到室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好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开展社会调查(如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往车辆牌照上的省区简称)、生态调查、举办知识讲座(如火山、地震的有关知识及突发事故时,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措施)、写地理小论文、建立地理气象园地(组织学生使用简单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贴在教室墙上)设计小游戏等等。还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多阅读一些与地理课程联系紧密地报纸、书刊,从中吸取更多地营养,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教材、学生和社会。力求教学内容“三化”。教学内容层次化。首先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较难的内容以中上等生为主进行研究,较易的内容应针对中等生和下等生进行研究,照顾学生的差异。教学内容实用化。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年龄实际,多以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大众化的,让学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切感。教学内容情趣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活”的因素,用情趣“包装”知识,为学生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

例如,在《地图》一节的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知道这些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应用,如市场上出售的电子地图光盘;火车站、飞机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所设立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卫星云图等等。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与综合,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找出边缘学科的切入点、渗透面,设计和编制一些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就是要求教法要多样化,“以学定教”。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等等,或者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合理配合,综合运用。同时也要注意应用最新的科技媒体辅助教学,或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恰当地结合进行教学,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应用电脑课件将“地球的公转”“锋面雨带的形成过程”“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过程”等复杂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教师再点拨、诱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综合等能力的提高。

四、作业方式的开放

开放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富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第一,开放性作业答案不求唯一。如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一课中笔者留下了这样的作业:(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对气温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2)地球上气温升高对沿海地区会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3)大气中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增加?怎样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4)气候变暖是一件坏事吗?由于这些题大多在书上找不到,学生课后不得不去查阅大量的资料,去分析、推测、比较。尽管他们得到的观点不一定相同,但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这对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新精神定有帮助。第二,开放性作业要关注社会。可以选择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以及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最热门的地理话题为材料,设计新情境问题。比如,以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苦难的母亲”“地球出汗了”“钓鱼者的困惑”等为题作文,学生在文中畅所欲言,并由此联想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北京的沙尘暴、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涝灾害频繁、全球气候变暖、南方地区酸雨等现象,警示人们大自然已向人类敲响警钟,呼吁人们要共同携手,使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拥有一片碧水蓝天。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尝试和实践开放式教学,不仅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想象。这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标签:;  ;  

地理课堂开放教学之我见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