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沿河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设计论文_任云

任云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8

摘要:沿河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设计总规模为2.4万m3/d,近期规模为1.4万m3/d。二期工程污水处理采用改良A2/O+高效沉淀池+接触消毒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调理+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工艺,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建成后对保护乌江水质,保护长江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机械浓缩;保护水环境

1.工程概况

1.1工程背景

沿河县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0.7万m3/d,主要收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一体化氧化沟,出厂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受纳水体乌江地表水。

随着沿河县城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区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同时,沿河县中心城区规划人口和规划建设用地均发生较大变化,预测污水量增多,且现有污水处理厂已达到85%负荷,预计1-2年污水处理厂将满负荷运行。根据修编后的县城总体规划预测,沿河县主城区2020年平均污水总量为2.1万m3/d,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平均污水总量为3.1万m3/d。拟在现有仓坝污水处理厂下游5公里处新建沿河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近期规模为1.4万m3/d,远期规模为2.4万m3/d。

1.2一期工程实际运行情况

沿河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均进水量为6000m3/d左右。实际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出水水质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 918-2002)的一级B类标准。

1.3设计进 图1 污水分流管网系统布置图

2.污水分流管网系统布置方案

2.1分流污水量

根据污水量预测,需从一期污水处理厂分流至二期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约2.0万m3/d,北部工业园区污水量约0.4万m3/d。

2.2污水管网布置方案

根据现场踏勘,一期污水处理厂至二期污水处理厂(复兴厂址)段地形为一条沿乌江的公路,公路与乌江之间为地形较为陡峭的斜坡地带,公路东侧为地形更为陡峭的山体。通过方案比较确定如下方案:

在现状一期污水处理厂西侧新建2万m3/d污水提升泵站,沿乌江右岸的公路敷设DN600球墨铸铁管将污水直接输送至二期污水处理厂细格栅进行处理;对于乌江北片区工业园区污水,经d400~d500重力管收集后在二期污水处理厂内新建0.4万m3/d一体化泵站,提升至细格栅进行处理。污水管网系统布置图如下。

3.污水处理工艺及流程

可研阶段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污水消毒方式以及除臭工艺[1]。流程图如下:

4.二期工程主要构筑物设计

4.1粗格栅及提升泵房

根据污水分流管网系统布置方案,在二期工程厂内设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座,规模为0.4万m3/d,采用一体化提升设备。一体化设备尺寸为Φ=3.0m,深9m。设计流量Qmax=295m3/h,总变化系数Kz=1.77。主要设备有污水一体化泵站(D=3m,Q=220m/h,H=7.0m,N=1.1Kw)共3台、潜污泵(Q=300m3/h,H=17.0m)共2台,1用1备和d500粉碎型格栅(1台,成品)。

4.2细格栅及旋流沉沙池

本工程设计细格栅及旋流沉沙池1座,按远期规模2.4万m3/d设计,采用细格栅与沉沙池合建的形式。细格栅尺寸为12m×1.2m×1.9m,钢筋混凝土结构,共2座。设计单渠宽1200mm,最大过栅水头损失0.30m。主要设备有循环式齿耙清污机2台(B=1.1m,b=5mm,α=60°,N=1.5Kw)、配套无轴螺旋输送压榨机1套(B=260mm,L=5m,N=1.5Kw)以及每道格栅前、后设有渠道钢制闸门供检修和切换用。沉砂池共2座(2.43m×5.00m,Qmax=735m3/h)。主要设备有旋流沉砂池除砂机(XLCS-1000,N=3.7Kw)2套、罗茨鼓风机(Q=0.75m3/min,P=49KPa,N=1.5Kw)2台,1用1备以及螺旋式砂水分离器(L=6000mm,N=0.75Kw)2套,每池1套。

4.3改良A2/O生物池

本工程设计改良A2/O生化反应池2座,设计规模1.40万m3/d,单座规模为0.70万m3/d,单池结构尺寸为32×24×6.60。主要设计参数: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4.01h(其中预缺氧区为0.5h、厌氧区为1.5h、缺氧区为3.51h、好氧区为8.50h),设计水温最低为12℃、最高为25℃,混合液浓度为4gMLSS/L,有效水深为6.0m,好氧污泥负荷为0.07kgBOD5/kgMLSS•d,污泥回流比为100%,混合液内回流比为100%~300%,污泥产率Ys为0.52kgDs/去除kgBOD5,总实际供气量为3796m3/h,气水比为6.5:1,污泥龄为17d。主要设备有高速潜水搅拌器(缺氧区,N=1.5Kw,D=400mm)2台,高速潜水搅拌器(厌氧区,N=4.0Kw,D=615mm)2套,低速推流器(缺氧区,N=4.0Kw,D=1200mm)6套,混合液内回流泵(Q=292m3/h,H=1.0m,N=1.5Kw)6台(4用2备),微孔曝气器(直径260mm,通气量3m3/h•只)1265只。

图2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工艺流程

4.4二沉池

本工程设计二沉池2座,单座设计规模0.7万m3/d,采用周进周出池型。主要设计参数:表面水力负荷为0.9m3/(m2•h),池径22m,有效水深4.0m,停留时间4.0h,安全超高0.30m。安装周边传动单管刮吸泥机(D=22m,N=0.75kw)1套。

4.5配水井及污泥回流泵房

本工程采用配水井与回流泵房合建,共1座,设计规模1.4万m3/d。圆形,池径为10m,回流污泥泵房有效水深5m,配水井及污泥回流泵房总高为7m。主要设备有潜污泵(回流污泥泵,Q=292m3/h,H=5m,N=18.5kw)3台,2用1备;潜污泵(剩余污泥泵,Q=30m3/h,H=10m,N=2.0kw)3台,2用1备;电动葫芦(G=1.0t,H=10m,N=1.5kw)1台。

4.6高效混凝池

高效沉淀池由机械混合池、机械反应池、斜管沉淀池组成。集混合、反应、沉淀功能于一体,具有去除COD、SS、磷等作用[2][3]。设计规模1.4万m3/d,1座2组,总平面尺寸为16.0×20.0×6.5m。混合反应池的反应时间为3.0min,速度梯度为800S-1,搅拌均匀度>90%,平面尺寸为2.8×2.8×6.50m,有效水深6.0m;絮凝反应池2座,反应时间为15.0min,上升流速为0.9m/s,水回流比为10:1,单组池体尺寸为4.4×4.4×6.5m,有效水深为5.9m;沉淀池2座,沉淀段入口流速为0.010m/s,沉淀段的表面负荷Qave=8.0m3/m2•h,沉淀池清水区高度为0.70m,污泥回流比为5%,阴离子PAM投加量为1.0mg/L,投加浓度为0.3%,PAC投加量为60~90mg/L,单组池体尺寸为10×8.0×6.5m,有效水深为5.7m。主要设备有混合搅拌机(ф=1000,N=7.5Kw)1台,絮凝搅拌机(ф=1200,N=5.5Kw)2台,中心传动刮泥机(ф=8.0m,n=0.02~0.1rpm,N=0.75Kw)2台,污泥回流泵及剩余污泥泵(Q=15m3/h,H=20.0m,N=4Kw)6台,分别为2用1备;斜管填料V=77m3,斜长为1.2m,斜管内径80mm。

4.7接触消毒池

本工程设计接触消毒池1座,内分两组,设计规模2.4万m3/d。主要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ave=1000m3/h,接触时间为30min,平面尺寸为16×9×4.5m,有效水深4.0m,内分两格。主要设备有中水回用泵(Q=70m³/h,H=6m,N=3.0Kw)2台,1用1备。

4.8巴氏计量槽

本工程共设计巴氏计量槽1座,设计规模1.4万m3/d.结构尺寸为13.5×1.3×2.0m。设计参数Qmax=1470m3/h,喉宽为0.50m,渠宽为1.3m,喉长为2.95m。主要设备为巴氏计量槽成套设备(B=0.50m,S316不锈钢)1套。

4.9鼓风机房及变电所

本工程设计鼓风机房和变电所各1座,鼓风机房土建按远期规模2.4万m3/d设计,设备按1.4万m3/d安装,为地上框架结构。结构尺寸为10.8×7.50×4.5m。主要设备为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风量为63m3/min,风压为68.8kw,功率为105kw,共2台,1用1备,远期增加一台。根据本次工程需要,新建变电所一座,设置在鼓风机旁,平面尺寸11×12m,高4.5m。

4.10储泥池

储泥池的功能作为污泥脱水机房储泥池,内设搅拌器,以获得均匀的污泥浓度,确保脱水机的正常运行。安装一套高速潜水搅拌器(N=1.5Kw,D=400mm),有效容积为153m3,池径为7m,有效水深为4.0m,停留时间4h。

4.11污泥脱水机房

本工程产生的污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二沉池产生的污泥,第二部分为高效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经计算,近期剩余污泥干重3.08t/d;远期剩余污泥干重4.93t/d。需浓缩脱水含水率99.6%污泥量近期770m3/d,远期1232m3/d。脱水后含水率60%污泥量近期7.7m3/d,远期12.32m3/d。本工程设置污泥脱水机房1座,平面尺寸35×15.8m,高11.4m。主要设备参数:带式浓缩机1台,远期增加1台,带宽1.0m(N=1.5KW);缩机机泥泵1台,变频,Q=30m3/h,N=5.5kw,H=20m。污泥进料螺杆泵1台,Q=25m3/h,H=80m,N=11kw。压榨泵1台,变频,Q=8m3/h,H=160m,N=7.5kw。板框压滤机1台,过滤面积200m,N=13kw。压滤机清洗泵1台,Q=24m3/h,H=200m,N=22kw。机下无轴螺旋输送、机汇总无轴螺旋输送机和倾斜无轴螺旋输送机各1台。调理系统各一套。

4.12综合工房

本工程设置综合工房1座,包括二氧化氯投加间及加药间。平面尺寸为25m×9.0m,高5.50m。主要包括PAM投加系统、PAC投加系统和二氧化氯投加系统。PAM投加系统主要设备有一体化自动溶液制备装置(GTF-1500/180,N=0.37+3×0.75kW)1套;。PAC投加系统主要设备有单螺杆计量泵(输送PAC,Q=170L/h,H=70m,N=0.55Kw)2台,1用1备。二氧化氯投加系统主要设备有高效复合ClO2发生器,有效氯产量m=0~1000g/h,N=5Kw,2台,1用1备;氯酸钠储罐1个,有效容积V=5m3,Φ×H=1840×2300;盐酸储罐1个,有效容积V=10m3,Φ×H=2250×3080。

4.13除臭工艺设计

按照方便集中处理的原则,将相邻的粗格栅井、进水泵房、细格栅渠、旋流沉砂池等预处理设施以及生化池中的厌氧池(段)所产臭气集中收集并送入除臭设备中除臭,臭气处理量5000m3/h。主要设备为NFBU-L-5000型一体化生物除臭装置1台,运行总功率6.25Kw。

5.设计特点

(1)针对城区人口的增加和规划建设用地的调整,提出了在异地新建二期工程的方案,并通过在一期工程厂区内新建污水分流泵站,将分流污水直接通过压力输送至二期细格栅中,减小了二期厂区内泵站的埋深,节约了投资。(2)针对环保部门对出水水质的高要求,二期工程通过比选后采用更为稳定可靠的改良A2/O处理工艺,为了使TP和SS稳定达标,二期工程采用高效混凝沉淀工艺。

6.结语

沿河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总投资为10177.2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4618.2万元,厂外配套管网投资5559万元。建成后,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为2.4万m3/d,近期为1.4万m3/d,污水处理厂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60%。对保护乌江水质,保护长江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晓超.兴隆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设计方案[J].净水技术,2015, 34(2):90-94.

[2]张勇,杨檬,程祯,王宇峰.改良型A2/O生物池在某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6,42(11):133-136.

[3]张自杰.排水工程(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任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贵州省沿河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设计论文_任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