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_赵丹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 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21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心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1]。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剧烈疼痛、心律失常、休克、神智障碍、心力衰竭等是该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2]。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医学上通常以急救为主,往往忽略了救治后的心理护理,因此,导致患者恢复慢。为了探究心理护理对该疾病的康复效果,我院将收取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观察并分析得出,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现作出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为49岁,年龄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63.11±3.65)岁;其中前间壁梗死有10例,下壁梗死有12例,前间壁合并下壁梗死有1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17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为48岁,年龄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63.20±3.96)岁;其中前间壁梗死有9例,下壁梗死有14例,前间壁合并下壁梗死有10例。从以上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该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病情、给予其营养支持、用药指导、日常护理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该疾病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多数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体征,以便于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对其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2)与患者沟通。患者经过救治后,各项指标基本趋于稳定后,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通常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打击,导致患者心理产生压抑、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为此,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其心理安慰,给患者讲解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及治愈案例,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其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为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量表(SAS)与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值为0~80分,以50分为分界点,分值在50分以上的则可视为焦虑、抑郁,且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x-±s)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评分差异较小,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剧烈疼痛、心律失常、休克、神智障碍、心力衰竭,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急、病情严重、治愈难度系数高,其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上通常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抢救,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该疾病通常给患者心理带来了创伤,导致其焦虑、抑郁情绪加重,抗拒治疗[5]。针对该疾病的护理方法通常有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常规护理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恢复效果较慢[5]。为此,我院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该护理方法主要是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作出处理,还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为此,心理护理对于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凤云.心理护理对 ICU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92-393.

[2]王艳丽.心理护理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4):2730,2732.

[3]李慧琴.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19-220.

[4]郝明明.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5,28(34):180.

[5]何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336-337.

论文作者:赵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_赵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