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在中美建交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_中美建交论文

“我们将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在中美建交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_中美建交论文

“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在纪念中美建交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会有论文,之处论文,二十论文,研讨会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美关系从1784年中国皇后号初航广州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两百年间的两国关系大体上说是好的,甚至是很好的,特别是在本世纪40年代上半期,我们曾作为盟国抗击过共同的敌人。但是两国关系也曾有被阴云笼罩的日子,主要是在40年代下半期中国发生了内战而美国不幸站到了中国革命的对立面的一方,由此开始了20多年的对峙。然而正是中国革命和美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以历史性的握手打开了双方不相往来的僵局。

但是中美关系史上最融洽、成果最丰硕的时期还是两国正式建交以来的20年。中美建交以及随之而来的邓小平访美是扭转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一件大事,是中国在闭关锁国30年以后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大的步骤。而中国的对外开放又是对中国这20多年来实行的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支持。

然而,就是在这20年中,两国关系也不能说没有经受挫折,主要是指九年前和两年前两个夏天发生的两次风波。第一次是起于双方的价值观不同;再一次是由于双方对彼此国家利益的观点不同。由此得出结论,这两者应该是中美之间最重要的有待加深双方对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以协调彼此的立场的地方。

中华美国学会的宗旨就是要深入研究美国,理解美国,以协助中美两国人民与政府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立场,避免冲突而加深合作。

我们可以高兴的是:当初使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是所谓战略关系,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促使我们合作的基础要远为深广得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我们在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互有越来越大的需要。我们同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同对维持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和安全负有特殊的责任。我们将会发现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尤其是因为世界已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间的政治、经济生活关系越来越紧密。

通过1997年江泽民主席的访美和1998年克林顿总统的访华,我们两国都已认识到所谓相互依存在今天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在今天的世界上,中美两国谁都离不了谁。

将近半年以前的6月28日,克林顿总统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以后, 第一个向他提问的学生提出,他认为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要比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为多。我想,我们美国学会的成员还不敢夸这样的海口。即使在中美两国还互相敌视的时候,我们也总是把美国称做先进国家,因为就中美两国在历史发展的阶段而言,并不处于同一的水平。一般说来,后进的国家要理解先进的国家比先进的国家理解后进的国家更困难些。就拿这20多年的世界的发展来说,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数字地球这些概念和它所代表的实际都首先发生在美国,我们中国还处在步步追赶的过程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虽然很可能要比一般预料的快些。但是我们决不能有懈怠之心。当然,就美国学这个学科来说,我们不可能去研究学习技术方面的东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和人文方面的改变,把好的经验介绍给国人而避免我们的美国朋友在前进过程中可能有的失误。

中美两国的友谊和合作的不断发展不但对两国人民的利益至关重大,而且对世界人民的利益也至关重大。我们美国学会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促成建立一个更稳固、更平衡的世界秩序。世界各民族都可以在其中更自由、更平等地发展自己。

——1998年12月15日

标签:;  

“我们将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在中美建交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_中美建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