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地区医疗机构内窥镜清洗消毒调查与分析论文_范帮珍,李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乌鲁木齐 新疆 830049

【摘要】目的:了解昌吉地区医疗机构内窥镜的清洗消毒现状,从而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对11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内窥镜消毒管理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及采样监测。结果:内窥镜消毒后的总体合格率为70.00%,使用中的消毒剂检测合格率仅为64.86%,消毒后的内窥镜检出5株病原体。结论:昌吉地区医疗机构内窥镜消毒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强对胃肠镜的日常消毒管理,以保证内镜消毒合格率。

【关键词】内窥镜;清洗;消毒

Analysis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s in Hospitals of Changji

Absta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sent status abou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s in hospital of Changji.Methods:According to technical operation Standard for Endoscopes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2004).Survey of the process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s in 11 hospitals were conducted.Results:The eligible rate of disinfected endoscopes using is 70.00%,and disinfectant using is 64.86%,totally 5 strains of pathogens were isolated.Conclusion:The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s in hospitals of Changji still exist a lot of problems.The disinfection of gastroscopy and entercopy should be strength,so the eligible rate of gastroscopy and entercopy disinfected would be improved.

Keywords:Endoscopes;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4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32-02

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发展,各种内镜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内窥镜的材料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使用后处理及消毒灭菌难度大;此外内窥镜价格昂贵,医院购置数量与病人的需求存在矛盾,这导致临床消毒工作不到位,存在较大隐患,如何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水平,从而阻止病原微生物经内镜传播,杜绝医院内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是消毒内镜工作者需要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要医学课题,为预防消化内镜检查造成医院感染,本调查依据卫生部制定办法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对昌吉州地区11所医院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7月昌吉州开展内镜诊疗项目的11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及现场采样监测。

2、研究方法

2.1现场调查 采用现场查看和询问方式,了解内窥镜室的布局、清洗消毒人员的防护及培训、内镜的数量、使用及管理、清洗消毒程序、时间及消毒剂、酶洗剂的使用情况等内容,由调查员填写调查表

2.2现场监测

2.2.1监测对象

11家医院内窥镜室的内窥镜和使用中的消毒剂

2.2.2监测项目

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2.2.3 采样方法

2.2.3.1内窥镜采样参照《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无菌试管从活检口收集

2.2.3.2 消毒剂采样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以无菌操作取50ml使用中消毒剂至无菌瓶中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从表1中可看出11所医院清洗消毒人员防护合格率为0.00%,清洗流程、时间合格率较低,均为36.36%,清洗方法、洗消人员培训达标率均较高,为90.91%。

4、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新疆昌吉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都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多数从事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接受过相关的内镜清洗消毒专项培训,所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消毒剂也基本正确,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4.1资源配置失衡 本次调查的11所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9所,三级医院在人员配置、设备投入、技术培训等方面都优于二级医院,如单独的内镜洗消间,专职内镜洗消人员,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三级医疗机构基本上都具备,而二级医疗机构中洗消设备严重匮乏:一些内镜室无独立的消毒室,或设立的消毒室面积过小,通风差,不符合内镜市清洗消毒的要求,一些医院为节约空间和设备,胃、肠镜室共用一套清洗消毒设备等等。针对这一情况,应加大、扶持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和设备的投入,这为整体提升内镜清洗消毒水平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4.2清洗流程不规范 对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的清洗消毒步骤要求,多数二级医院内镜室未完全执行,主要表现在:未使用流动水清洗消毒;个别医院还在用老式的“三桶消毒法”,由于未使用流动水,内窥镜一直浸泡在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剂中,影响消毒效果;很多医院为节约成本,在清洗流程中未使用酶液或酶液未做到一用一换,清洗时未加酶液、酶液浓度不够或酶液重复使用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清洗不完全,有机物残留;有的医院未配备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干燥器等设备。有的医院未使用专用刷子或刷子刷洗不到位,导致管腔内清洗不彻底,应拆卸的器械没有拆卸清洗,形成血污沉积。

4.3内镜供需矛盾突出 调查显示:内镜的清洗消毒时间合格率仅为36.36%,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完成一只内镜的水洗-酶洗-清洗程序需耗时15-20分钟,而消毒浸泡、冲洗、干燥需耗时15分钟,而调查中发现不少医院内镜室在两个病人间的处理时间一共不到20分钟,这与文献报道[1]一致,在调查的11所医院中,90%的医院面临内镜不足的问题,这些医院的内镜数量与接受检查的病人数严重不协调,分析原因:主要是内镜成本较高,购置的内镜及配件数量有限,而就诊的患者远远大于镜子的数量,导致内镜的连续使用,无法保证足够的清洗消毒时间。

4.4清洗消毒人员防护不到位 本次调查只有6所医院内镜室有专职的清洗消毒人员,其余5所均为诊疗操作护士兼职清洗消毒工作,且没有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渗围裙、手套、护目镜等在进行清洗消毒时,易被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内镜及附件感染。调查中发现:11所医院均存在清洗消毒人员防护意识差,有些医院尽管为洗消人员配备了防护用具,但是洗消人员由于防护意识淡漠,在清洗过程中并未佩戴防渗围裙、手套等,易发生职业暴露。

4.5内镜存储不当 4所医院清洗后直接挂在检查室,未存放在专用内镜储存柜内,造成再次污染,2所医院内镜储存时未卸下控制阀门进行存放,易造成内镜的损坏,缩短内镜的使用寿命。

4.6消毒液低于有效浓度 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医院内镜室对消毒方法、消毒剂种类的选择基本上都符合《规范》要求,但在消毒剂浓度检测中发现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合格率较低,合格率为64.86%,与文献报道一致,部分消毒剂因为更换不及时,浓度不合格,无法保证消毒效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4.7消毒后内镜监测 国内外对消毒后内镜污染情况及其引起的院内感染已有大量报道。消毒后的内窥镜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等,此次30只内镜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例、大肠杆菌1例,调查中发现腔镜清洗中未使用高压水枪、干燥器等辅助器械的情况十分普遍,有的是未购入,也有的是工作中赶时间、图省事而未用,对镜腔的消毒和干燥不到位,给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不能严把消毒关,将成为各类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

4.8监督与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参与调查的11所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医疗机构中均设有质量监控与感染管理部门,但仍有30%的单位未按规定对内镜进行每月或每季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这反映出某些医疗机构在质量控制与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疏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范,负责本机构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与感染管理部门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监督、监测与管理工作,从而使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达到安全、有效与规范。

参考文献:

[1]孔金艳,唐平,张修礼等,82所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795-2797.

作者简介:范帮珍,(1981),性别:女,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大专,李 霞,(1981),性别:女,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大专。

论文作者:范帮珍,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昌吉地区医疗机构内窥镜清洗消毒调查与分析论文_范帮珍,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