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企业在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来进行变电运维的整个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包括: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现场作业安全难以控制、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作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对策应对作业难点,降低作业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难点;措施
前言:
传统变电站设备维护并不科学,不能从资源上进行最佳配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主观客观原因造成的维护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了变电运维效果。运维过程中,人员责任心不够、维护节点不当、工地施工周期长、物料浪费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只有全面推行一体化运维,才能有效优化资源,合理分配人力,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全面节约运维时效,有力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1变电运维一体化重要性
1.1变电运维一体化保证了稳定安全用电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电能稳定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只有全面保证变电运行稳定,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电力公司进行日常电力管理控制过程中,需要全面做好电力运维,满足电力稳定安全供应需要,可以说,变电运维是电力企业最为主要的生产环节,通过良好的电力运维,实现电站日常稳定运行,电力企业需要通过日常的运行状态维护和检修,全面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良好的检修与维护是稳定供电用电的前提条件,所以说,只有全面做好一体化运营,解决难点重点问题,才能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并成为推进电力运行的重要环节。
1.2变电运维一体化推动了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电力企业通过一体化运维,能够全面对各项资源进行配置,保证电力稳定运行。从优化资源配置和简便作业流程的角度出发,已经全面形成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并全面发挥了一体化模式作用,为了有效实现稳定供电,需要从全网快速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全面重视过程检修,及时发现问题。通过一体化运维,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通过各岗位综合能力培育,加强全网人员业务能力,建立起综合技术能力强的运维团队,使电力技术人员资源价值得到提升与扩展。
1.3变电运维一体化提高了运营效率
传统的电网运行维护增加了成本、浪费了时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与人力的匹配矛盾,较大的投入没有起到良好的维护效果。传统电网运行维护通过计划安排,让不同专业检修人员按计划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要想全面做好检测与维修,需要较长的周期,导致了维护周期性差、精益化差、电网运行维护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受到人员素质影响,一些运行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理念不新,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检修操作,往往在各项检测工作中,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一些故障问题得不到发现,如果控制不当,则会造成小问题扩散,最终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导致更大的恶性事故发生,一旦引发恶性故障,则会给电网运行造成巨大冲击,损坏设备、危及人身。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能够全面解决传统问题,使业务开展更加顺利,通过一体化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各班组人员,使不同部门、不同工种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职责得到整合,发挥各技术工种的最大力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更加有效的释放了资源效能,提升设备运营整体效率。
2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施的难点
2.1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要处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运行、检修工作。而电网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运维人员掌握综合性知识及丰富经验,能够准确分辨电网运行是否存在缺陷,以便于合理、有效的维护电网;电网相关设备检修,则要求运维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对不同电力等级的设备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检修,提高电力设备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现场作业安全控制难度大
在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对于设备现场检查工作的实施,主要是由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进而针对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维修和处理,提高设备的性能。在完成此项工作之后,需要运行人员对设备检修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设备检修合理,到位。这充分说明了,设备现场检修是由设备检修和设备验收两项工作组成的。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实施,则由运维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进而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来处理电力设备。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使设备检修与设备检验脱轨,不利于保障设备检修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2.3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对于传统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来说,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专业素养,而且劳动强度也会越来越大,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面对此种工作压力,相关部门如果不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势必会缺少工作动力和意愿,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完成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3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措施
3.1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执行标准、管理方式
目前,变电运维工作已有相应的操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但仍然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可行性,不断完善。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机制、工作标准的制定,必须严肃、认真、细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明确的、具有权威的规则给予工作人员充分的引导、指导,保证每个岗位上的电力工作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任务。
3.2加强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
加强培训,超前谋划,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了整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达到“运维双能,一专多能”,在运行时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后方可上岗。
3.3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管理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前提是安全,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进行变电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此保证电网生产、巡检和维护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进而实现变电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可按“先易后难,逐步融合”的原则,分步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的“双向渗透”。同时,还应该创建科学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安全、有序的进行。
3.4建立多技能岗位培训激励机制
按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计划,把新增的三个大类,共22项维护作业项目,按难易程度分阶段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认证。根据制定的培训计划,第一阶段接管业务主要与技术技能有关,相对较简单;第二阶段的培训则是变压器呼吸器矽胶更换、蓄电池充放电等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技能;第三阶段的培训则是更进一步的,选择电气闭锁回路、隔离开关操作回路、遥信回路等普通性缺陷检查与处理。每个阶段的培训必须安排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由各专业的专家,运用现场讲解、现场演示和学员亲自动手练习的培训方式,对变电运维一体化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细致说明与讲解,为提高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与提高效率,必须建立相应技能岗位培训激励机制,把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运行员工绩效评比工作,奖励工作积极主动的、业务能力强的员工,这样可以激发员工创造性与积极性,进而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不断开展。
4结束语
电力领域环节复杂,各个点位风险、难点较难控制,只有全面提高技术水平与能力,才能建立起一体化作业流程,进一步促进全网运行安全、稳定和高效,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兴旺.浅谈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状态维护检修的实施[J].供电企业管理,2014,23(04):121-123.
[2]元莉莉.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J].山东大学,2013,17(07):124-125.
论文作者:李书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作业论文; 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人员论文; 难点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