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环境的食品安全谣言传导机制与治理对策研究论文_白雪妍 马柯 高可缘

社交媒体环境的食品安全谣言传导机制与治理对策研究论文_白雪妍 马柯 高可缘

(北京工商大学)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加快,网络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食品安全谣言,发生频次高,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巨大,扰乱日常生活,对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7腾讯公司谣言治理报告》,食品安全类谣言高居前三位。可见,对食品安全谣言问题的治理亟待解决。

一、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食品安全谣言的特点

(一)传播内容

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内容的产生,通常与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有关,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例如,2017年塑料紫菜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者通过上传的视频中,紫菜不容易扯烂,就断定是塑料紫菜,并称“人心都变坏了”,随后海南省海口市的市民肖先生也声称紫菜咬不烂,以此说明紫菜是塑料的。与此案例类似的是,2014 年,不锈钢水杯泡茶有毒、微波炉加热致癌; 2015 年,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喝牛奶能致癌等谣言都曾流行语网络,并在互联网上赚了不少流量。这些谣言在内容上,与常识相违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震惊从而争相转发,加速了谣言的传播。此外,很多谣言的内容都是经过多次翻炒的,比如塑料大米,谣言死而复生,生命力极强,一个谣言平息之后,总会有下一个谣言。

(二)传播特点

社交媒体时代下,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形式主要有:多渠道传播、传播速度激增、“把关人”式微的特点。社交媒体时代下,自媒体迅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发声渠道,也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食品安全谣言可以通过网络呈网状多渠道进行传播。同时,传播速度也由传统媒体时代主要的人际间传播,转变为利用互联网进行实时互动的信息传播,获取信息的速度激增,谣言传播速度激增。此外,传统媒体环境下,把关人对信息的审查传播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但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审核标准难以把握,在谣言发生时,各种信息层出不穷,鱼龙混杂,难以辨认。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影响

本部分以案例调查法为基础,选取了近三年来影响较大的网络食品安全谣言,以塑料紫菜为例,具体分析网络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危害,总结谣言的网络生成机理和社会心理。

在众多食品安全谣言案例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塑料紫菜”,网上几段热传视频大肆宣传晋江紫菜味不对、嚼不烂,导致不明真相的众多网友开始纷纷抵制购买该厂商的紫菜。

故食品安全谣言对社会公众、食品生产市场、网络舆情环境的发展都具有较大影响。每当有大规模食品安全谣言的出现,都会在群众心中造成较大的恐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对相关食品生产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这次“塑料紫菜”事件中,不少紫菜企业相关产品在一些超市下架,造成紫菜产品滞销,菜农面临着巨大的损失,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长此以往,更会造成网络舆情环境的恶化。

网络食品安全谣言引发的群众恐慌也是不可估量的,根据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群众表示愤怒,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食品市场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群众恐慌可总结为以下几种特性。首先是跨时空的无限制性,即通过互联网实现没有地域障碍和时间延迟的消息传递,在传播谣言的同时,也将个人的恐慌情绪大面积传递出去;其次是从众性,即即便对谣言将信将疑或者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会随大流,抢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另外是群体性,即一旦群众形成相同或类似的心理认知,感受到了同样的恐慌情绪,会自然的形成统一战线的群体,以群体为单位行事;最后是极端性,即在群体的愤怒达到一个高值后,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如抵制相关产品等。

三、社交媒体环境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对策研究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食品安全谣言具有快速增殖的特点,在加快谣言二级传播速度与范围的同时,也易导致社会不稳定情绪急速蔓延。针对该现象的治理对策,需借助谣言形成过程进行阶段性研究,并且从媒体、政府、群众三个维度来阐释如何减轻乃至消除谣言传播危害。

(一)、谣言潜伏期,媒介发挥信息发布、疏导以及监控功能:

针对社交媒体环境中控制食品谣言的传播和扩散,媒介应在谣言产生的信息环境建设中扮演发言人与把关人的角色,主要表现在:①履行信息传布职责,避免前期“哑口”造成谣言肆虐,在社会主流谣言导向尚未建立起来前一举击碎种种猜测;②实现信息渠道真正的“上通下达”,避免正规渠道辟谣信息不足,事情模糊性极强导致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③充分发挥环境检测功能,对传播内容的严格把关,加强对信息的甄别,从源头上将谣言剔除,避免二次传播。

(二)、谣言爆发期,加强政府谣言控制与媒介舆论引导:

1、政府谣言控制:

作为谣言控制的领导者,政府应建立谣言监管预警机制来第一时间对谣言传播、扩散情况作出及时反映、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要发布者以及推动谣言二次传播的舆论领袖纳入信用黑名单。再者除了媒介应发挥信息疏导功能外,政府也应采取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进行信息公开,避免信息堵塞,防止人们通过谣言来消除自身不确定性。

2、媒介舆论引导

在谣言大肆传播时,媒介掌握话语权并实现双向互动是能否正确引导舆论的提提。传统媒体往往是单向反馈、互动性不高。致使媒体报道解释事情原委时,只是充当信息供应者,并不能及时进行意见反馈,造成信息传递过程出现断层。而新媒体(如微博)极具交互性,呈裂式传播模式,且新媒体社交平台发挥民意表达、诉求汇聚等作用。故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力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向受众传递真相、在与受众沟通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是实现信息供应与意见反馈双重职能的关键。

(三)、谣言恢复期,增强受众谣言甄别能力与守法意识

受众如何避免成为谣言的受害者是谣言平复期研究的重点,事实上受众作为谣言的接受者易受谣言的蛊惑,在不自觉遭受谣言侵害的同时也易非法随意散布谣言,成为谣言扩散的二次推手。所以①增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谣言甄别能力,以防受作用于于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的影响作出非理性行为;②加强守法意识及公德意识,考虑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不知法犯法,通过正当途径检举谣言,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论文作者:白雪妍 马柯 高可缘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社交媒体环境的食品安全谣言传导机制与治理对策研究论文_白雪妍 马柯 高可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