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论文_李九娟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论文_李九娟

李九娟

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中智能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智能工地系统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更多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高新科技植入到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施工人员穿戴设施等各种物体当中,并且将这些物体进行互联,使其形成“物联网”,之后再将其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的整合,有效实现工程管理系统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机整合。“智慧工地”是顺应智慧城市发展的需求,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智能管理方案。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建筑施工;应用

引言

智慧工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立足于“互联网+建筑大数据”的服务模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相关核心资源,以可控化、数据化以及可视化的智能系统对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监管,并根据实际作出智能响应。这不仅对安全文明施工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建造方式变革、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有效管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建筑业与时俱进,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机遇期,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资源以及研发新的智能系统来更好地为建筑业服务。

1智慧工地的优势

1.1互联网+质量平台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更加快速有效

通过移动端对现场质量进行管控,方便记录实施情况和汇报问题,快捷分派任务和监督整改,有效查询问题和追溯责任,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快速有效地进行。互联网+质量平台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直观地提供现场信息,对提高管理质量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这是企业进入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互联网+质量平台管理系统,做到了传输距离无界限,便于监控;极大地降低了综合成本;此系统还可以让身在外地的管理层,随时随地掌握施工现场的生产状况,实现对施工现场情况以及施工进度情况的远程监控。

1.2互联网+成本管理,使成本管理真实性和实时性得到了体现。

成本管理一直是困扰企业的大难题,成本分析往往流于形式,过程监控难以到位,工程结算时就暴露出来各种各样的不合理成本使用问题,互联网+成本管理体系能从大的资源消耗上管理,也能从小的方面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纠偏;工程建设成本搜集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搜集数据,对成本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分析实际发生额超出预算的地方,找到问题的所在,分析原因,并制订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合格供应商和不合格供应商记录制度,控制材料的价格、规格和质量,同时控制材料消耗数量,加强材料管理,完善出库入库制度,及时归还未用完的材料,加强重复使用。利用BIM技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合适的施工进度,制定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根据设计的施工方案规定,核实实际工作量,为项目决算提供可靠依据。

1.3特种设备监控系统(电梯、塔吊)安全有保障

在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使用必不可少,比如压力管道、塔吊、电梯、锅炉等,其中,对塔吊和电梯的使用尤为频繁,几乎每个工地每天都会有多台塔吊和电梯同时运行。然而,这些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如果不能很好地监控,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传统的监控手段落后,这就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把智慧工地的智能系统运用到项目中后期,在安全性、稳定性、效率性等方面必定会得到提升,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也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2.1环境检测及智能喷雾降尘系统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区域的粉尘污染,这样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环境检测与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是自动联动的,具有非常高效、节能、成本低等特点。智慧工地降尘除霾监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且把监测到的数据传入到电脑里面,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针对超标的项目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智能工地降尘除霾监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粉尘的浓度,有效改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在促进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工地降尘除霾监测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体现的是社会效益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往常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降尘都是由施工人员喷洒水等方式进行处理的,这样只能少量的减少施工道路上的粉尘量,并不能够对建筑工程楼体内部以及楼体周围的环境进行降尘处理,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费力而且区域性的限制比较大经过改良之后的智能工地降尘除霾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量。(2)系统联动,能够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量。(3)自动启停,能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2人员管理

工人进厂时劳务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端设备自动读取人员身份信息,相关信息自动同步到管理信息系统,无需手动输入,提高管理效率,劳务人员全部实名制管理,管理更加规范,工人试岗前可通过VR安全教育系统进行岗前安全教育,系统模型和危险源信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置,使教育更有针对性,VR安全教育应用灵活,投入成本低,可多次周转使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佳的安全教育结果,人员通过施工现场闸机时,可通过刷卡和智能安全帽感应等方式进出场,人员和工作信息可实时出现在大屏幕中显示,系统自动统计考勤,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使出勤管理更规范,施工现场特定位置可安装“工地宝”,工人路过时可自行进行安全语音提醒,同时“工地宝”系统和智能安全帽感应采集工人信息及位置并关联到BIM系统,方便管理人员掌握现场工人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人员调度。

2.3智慧的照明体验和暖通空调

得益于广泛搭建的传感器网络,控制中心将对建筑内部的温湿度、光线强度等指标有更好的调节。日光感应系统持续追踪太阳位置以调整窗帘,保证人员活动区域维持高照度。同时结合人员感应系统,可自动调节室内照度。LED等技术取得的突破加上全智能光控,在满足精准控制的同时可显著节约能耗。空气净化系统将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室内CO2和PM2.5的浓度,并依托高效的吸附装置加以控制。关键污染源可针对性地安装独立排风。设置自动平衡系统来处理室内温湿度,满足人体舒适度需求。

2.4基于BIM的项目集成管理将得到广泛发展

BIM技术的出现为智慧项目协同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依托BIM技术可将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信息集成,搭建了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协同管理的平台,不仅仅是单目标管理,而是实现从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等各个方面的全面集成化管理。BIM技术的特点有效契合项目协同管理对信息化和项目管理两个方面的要求,将在智慧项目协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技术必然推动模式创新,施工工地的智慧化发展推动建筑行业智慧建造的发展。

结语

总之,项目工地的发展依托众多产业,要保质保量完成各个项目,必须依靠上游资源与上层系统的支持。智慧工地要互联互通,要求各参与方都积极发参与到智慧工地的实践过程中来,实现各要素之间的良好协作和高效协同,这样施工工地才能成为真正的智慧工地。

参考文献:

[1]毛志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助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5):80-84.

[2]曾凝霜.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框架研究[J].施工技术,2015,44(10):96-100.

论文作者:李九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论文_李九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