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海藏医药“曼唐”的人文意义论文

浅析青海藏医药“曼唐”的人文意义论文

浅析青海藏医药“曼唐”的人文意义

◎刘海艳

(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青海 西宁 810016)

【摘 要】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藏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承体系及广泛应用价值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曼唐”,更是多方位地展现了藏医药文化在宗教、教育、自然及绘画艺术等方面的人文价值。对“曼唐”进行分析,展现藏医药文化的内涵地,有助于深入了解藏医药文化的精髓。

【关键字】 藏医药 曼唐 人文

一、前言

青海自古就是羌藏故地,承载着安多、康巴两系传承。生活于其间的藏民族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丰富的高原生活经验,创造了独特的藏族文化传承体系,为中华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藏族文化中,藏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承体系及广泛的应用价值,加深了青海藏区民众对自然的了解,成为中国医药文化中隽永瑰丽的宝藏。《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至今仍是研究藏药的重要参考书。《晶珠本草》实际收录的药材比《本草纲目》还要多,被誉为藏医中的《本草纲目》。

在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中,除了传统的口授和实际操作,最契合传统思维习惯和认知模式的,当属以“唐卡”为载体、用“树喻”的方式体现藏医药文化。“唐卡”使用绘画的方式,能形象地描绘病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更能将藏医药的知识结构体系化,全视角地展现出来,让学习者可以深入理解学科要义。

目前没有入账的应付工程款、应付设备款、材料款等将按规定在当期列支,必然会加大学校的负债总额,使高等学校“隐形”债务“显形”化,会进一步影响学校的资产负债率,增大学校的贷款难度。

中国水利:粮食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请您谈谈国际上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灌溉方面的发展动态。

藏语中“曼”是医药的意思,而“唐”就是唐卡,“树喻”就是藏医药整体知识的树形结构图。80幅“曼唐”之作展现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是少数民族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彰显符号,在绘画艺术、医药科学、历史文化、教育发展以及宗教传承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更多学者深入研究[1]

“曼唐”是对图像和物相的综合运用,既有客观的描述,又有主观的意念,符合藏文化宗教的本源特征,既重视医学的循证,也注重凸显万物关联的宗教意义,体现了藏文化寓意系统和表层系统的深度结合。“唐卡”使得藏医药文化的体系和药理培养有了更为形象的体现,因此,“曼唐”是一种显性的人文智慧,其人文展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次,“曼唐”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人体的病症,那相应的人体的结构、脏器的具体状态以及脏器病症后的变形,在“曼唐”中都有较为具体的再现[3]。这样的展现形式分为两个支系:第一类,即展现病症的外在体现,这是科学传承中的直观教育;值得关注的是第二类脏器展示,在“曼唐”里,大量且详细地绘制了人类脏器的形状、躯位。大到躯干的连接,小到心脏的心房、心室,都有所描绘。按照近代以来西方的医药科学思维,这样详细的记录是建立在解剖学以及实体医药验证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形式,是科学探索的雏形,也是医学发展的探究过程。

二、“曼唐”人文意义的体现

(一)“曼唐”的文化教育意义

“树喻图”,顾名思义就是树形的构成,它有根、茎、叶、冠,而不同的部位分别对应人体不同的脏器,在树喻的描绘中,甚至对身体与病灶的病变关系也在树形的连接下做了解释。“生理病理树喻图”能在八十幅“曼唐”中位列第二,不仅证明了藏医生理病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藏医“树喻图”在藏医中的重要地位。“树喻图”是藏族人医疗智慧与绘画艺术的高度结合,以“曼唐”的形式实现对藏医药文化的培育传承。

文化往往不拘泥于单一的展现形式。藏医药的“曼唐”文化中,常常以“树喻”作为藏医药文化的培育途径,依靠树形图来说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联系和各自具备的不同意义,利用三色彩来代表水、土、人之间的关联,“唐卡”以其独特的展现形式,便于藏医药的传播和培训[2]

(二)“曼唐”的科学内涵

首先,“曼唐”用鱼、龟、猪来代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些动物的来源分别是海洋、水陆、陆地。而在人类进化论的描述中,低阶向高阶的过渡也是这个顺序,在思维模式的构建上,二者是一致的。

“曼唐”的存在,是为了藏医药学科的传承。因此,“曼唐”也代表了藏医药的独特性,其中蕴含的科学体系最能证明藏医药的实用价值。“曼唐”的具体内容中,有几个具备世界医学史前瞻性的成果,不仅在医药科学领域,在文化人类学史领域中都有重要意义。

归纳社会治理的研究路向与呈现的特征,说明近年研究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某些有待调整、改进之处,拟就此略陈浅见。

藏医药不仅是藏民从医学角度对世界的思考,也是其对文明的累积、对自然的解读。“曼唐”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也是宗教文化和自然世界的融合。探索曼唐文化意义的同时,也可以接触科学文化之美。

再者,“曼唐”记录的药物有例证和循证的意义,以利于实物的搜寻和药草的辨认,这种形式记录的内容被整理成为一种便捷的本集,非常方便人们查阅使用。

(三)“曼唐”的绘画艺术价值

“唐卡”是绘画艺术的高度凝结,它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笔触以及卷轴的形式,都是其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结,纸质绘卷在长期的使用中容易损耗,而“唐卡”绘画的材质经过长期的加工和择选,一般采用高级丝缎织物来制作。尤其在曼唐的制作中,为了突出人体原质的色彩与细腻,用来作画的材料往往研磨到最细,原底用纱布和织物;为显得挺括和立体,有涂层原料覆盖;为防止掉色和腐蚀,用石灰水浸泡来防腐,这些都是为使绘画作品妥善保存而必不可少的工序。为了使“曼唐”绘画内容可以更好地保存,工匠不惜成本,贵金属、朱砂、银粉、贝粉等材料被大量使用到“曼唐”的制作中来,保证“曼唐”永不褪色甚至不变色[4]

“曼唐”中将宗教文化艺术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对藏文体的艺术变形,不仅使藏医药的科教内容有章可循,更是将藏族文化的绘制精髓予以展现。“曼唐”绘画作品中不会标注姓名和日期,以保证呈现绘画的完整和纯粹,给人庄重的质感。“曼唐”绘画中所展现的宗教和医药传承的重要人物画像以及文字说明,以影像记录的模式,凸显了绘画的记录意义以及欣赏价值。

由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混沌序列长度的增加,混沌序列的复杂度增加,并且同一序列长度下混合混沌序列的ApEn值最大,即它的复杂度最高,表现出了更好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三、结语

文化始终贯穿于生活之中,藏医药文化是藏民对自然世界的观察、探索与思考。“曼唐”文化是藏医药文化中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旖旎多彩的真实体现。因此,对曼唐人文意义的挖掘,更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藏医药文化、了解藏族文化,对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洪武娌.藏医“树喻”曼汤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5(03):280-286.

[2]蔡景峰.传统医学宝库的稀世珍宝——藏医“曼汤”[J].科学 ,1993(02):48-52.

[3]尕藏多吉,泽让娜科.略论藏医药八十幅曼唐挂图尕藏多吉[J].中国藏学,2015(01).

[4]桑老,完玛加.藏医药学中的注疏分析法——“树喻”管窥 [J].西部中医药 ,2013,26(07):50-52.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9)14-42-02

【收稿日期】 2019-06-16

【基金项目】 本文系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青海大学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探析》(项目编号:JY2017006)。

【作者简介】 刘海艳(1981- ),女,回族,陕西西安人,博士,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人文社科。

标签:;  ;  ;  ;  

浅析青海藏医药“曼唐”的人文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