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急症急救护理进展论文_赵迪

心血管急症急救护理进展论文_赵迪

(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及有关资料总结心血管急症的急救护理措施及不同心血管急症的差异性急救护理方法。结果:应通过急救准备、基础急救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应用血管扩张剂、建立静脉通道等方法,缓解心血管急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进展。结论:接收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急救信号后,应立即沟通确诊,快速完成急救药物及设施的准备工作,赶赴现场,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促进心血管急症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关键词】心血管急症;急救护理;临床诊断

前言:作为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常见病,心血管急症多具有起病急促、病死率高等特点[1]。若心血管急症患者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发生并发症、猝死等问题。为改善这种状况,需加强对急救护理的重视,现将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心血管急症的种类及急救护理

1.1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诱因包含心肌炎、冠心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类型。在临床诊断中,若确定患者具有心脏病史,且伴有口唇青紫、肺部湿罗音、气急等症状时,可将其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当无法获知患者既往病史时,可采用ECC、胸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确诊,以便尽早为其提供有效治疗[2]。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内容:①血液净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净化可采用连续肾替代疗法或血液滤过法完成。其中,前者可有效排出患者体内的水分,抑制高分解代谢对患者各脏器的损伤,同时将分子中的血栓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清除,缓解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病情。后者利用患者血液与膜外的跨磨牙梯度将水分及其他中小分子有效滤出,进而实现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目的。②呼吸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急救护理时,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有创呼吸机或无创呼吸机。若采用无创呼吸机维持AHF的呼吸功能,需将呼吸相压力、吸气向压力分别调整在4-8cmH20、6-16cmH20水平上。若AHF患者伴有配合较差或意识障碍状况时,可采用有创呼吸机的BIPAP改善其呼吸功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3]。

1.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伴有明显腹痛、头晕头痛等症状。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为避免误诊,除判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外,还应结合心电图进行确诊[4]。AMI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基础护理。AMI患者取平卧位,吸氧后,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建立静脉通道,输注rTPA、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治疗。②肺水肿处理。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及无创性BiPAP治疗,以抑制患者水肿液体外渗。

1.3急性心律失常

①急性快室率心房颤动的急救护理:给予患者β-受体抑制剂减慢患者的心室率,羊肠患者的房室结不应期,给予患者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IA类药物促进患者房颤的转复。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行心电图监测,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4mg西地兰,于5min内静脉注射70g心律平(重复多次,保证总给药量<350mg),以缓解患者的心动过速症状。急救护理中,若静脉注射后,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需遵医嘱适当调整给药方案,确保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生命安全[5]。

1.4急性重症心肌炎

临床诊断中,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行心电图监测时,患者的ST段明显增高。由于这一特征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同,因此在诊断时,需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急救护理中,除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措施外,还应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及654-2药物,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抑制炎症效应[6]。

2.心血管急症的临床诊断

心血管急症的病情进展急骤特征对临床诊断及急救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病死率极高的疾病,急救时间将直接影响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接收来自心血管急症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急救信号后,需立即与其沟通患者的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以便迅速确诊,制定正确的急救方案,根据急救护理方案配置相应药物或急救设施,提升患者的安全水平,促进心血管急症患者获得良好预后[7]。

3.心血管急症的急救护理

3.1急救准备

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若急救不及时或出现差错问题,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为保证心血管急症患者急救护理的顺利进行,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准确结合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病情、临床症状,预见性设定各种抢救药物及设施的提前量,保证急救用药及时到位,以便将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病死率控制在最低水平[8]。

3.2基础急救护理

接收急救请求后,迅速赶赴急救现场,与意识清晰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以此判断患者的基本状况,指导家属正确配合,保持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稳定。视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状况取半卧位或平卧位,给予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高浓度吸氧,以保障患者通常呼吸[9]。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可给予心理疏导,以温和的语言及肢体语言与心血管急症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形成自信,避免患者因过分担忧、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不配合治疗、护理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生命体征监测

运用3导联ST段动态心电监测实时监察心血管急症患者的心率(总心搏、心率限值),判断心血管急症患者是否存在短阵室速等异常[10]。此外,还可将除颤设备、监测除颤效果设备用于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中。

3.4血管扩张剂

急救护理中,患者血管扩张剂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进行。若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应选择硝酸甘油扩张患者的小静脉、小动脉及动脉传导血管,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若患者伴有高血压性肺水肿症状,则应选择硝普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这种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优势在于,不会对患者的心脏产生副作用,加剧心脏负担。给予心血管急症患者血管扩张剂后,为防止药物的降压作用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升压药[11]。血管扩张剂给药有效的标志包含以下几种:①心血管急症患者的心率增加10次/min;②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改善;③患者的肺动脉压舒张末压降低15%-30%;④无高血压症状患者动脉压降低10%。给药过程中,输液量、输液速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心脏负荷。因此,在给予患者血管扩充剂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实时观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结合观察结果调整补液量[12]。

3.5静脉输注

目前临床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均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控制患者的病情。急救护理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数量。心血管急症患者的静脉给药以2min内为宜。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可采取同时建立2个静脉通道的方式缓解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病情[13]。②静脉的选择。意识清醒的心血管急症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为改善这种状况,应将手背部的小静脉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主要位置。穿刺时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以减轻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痛苦体验。若患者伴有心跳停搏症状,则需于患者近心大血管位置建立2个静脉通道;若患者伴有心律失常症状或并发急性肺水肿,则应考虑这类患者的反复静脉输注特征,选择便于固定穿刺针头的静脉血管进行静脉输注。建立静脉通道后,应嘱意识清晰患者减少穿刺位置的活动,避免针头脱出,影响药效。采用无菌胶布妥善固定针头,以保证静脉给药的持续进行。③静脉给药速度。通常情况下,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给药速度为1mL/min,整个注射时间多长于60s。若药物容量较低,则为避免药物因注射器或输液管的扣留作用影响药效,急救中可采用冲洗输液管、注射管或以等渗溶液提前稀释药物以增加输注量的方式,保证给药充足[14]。④注射部位处理。心血管急症患者多需经过多次静脉输注或推注治疗。若急救中始终采用同一静脉,可能会发生药物配伍禁忌问题。对此,一次静脉输注后,立即以无菌蒸馏水对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注射部位进行冲洗消毒[15],保证药效的有效发挥。⑤药物选择。疼痛是心血管急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疼痛的持续可引发患者产生心率失常、血压剧增等不良反应,同时增加患者的梗死面积,影响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16]。在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进行止痛护理时,首选止痛药物为吗啡:于20mL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吗啡,按照5-30min/次,2-5mg/次的频率,行静脉注射治疗[17]。若心血管急症患者有所好转,可停止给药。

结论:随着心血管急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心血管急等危急重症急救护理的要求也发生了显著提高。对此,需严格根据心血管急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给予适宜的急救护理,于早期有效抑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帮助心血管急症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急救护理要点在于,迅速完成急救护理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行对症治疗,调控给药速度,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结合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急救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陈海莲.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29-3.

[2]韩志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36-237.

[3]尹莉,王爱梅,钟颂华等.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3):170-171.

[4]黄亚娟,华静,张宏宇,等.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0):3819-3821.

[5]哈斯其其格.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3(24):119.

[6]魏爱霞.心肌梗死36例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361-361.

[7]陈晓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02-404.

[8]郑慧敏.内科病人危险症状的急救护理对策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7):159-160.

[9]郭宏云,刘秀灵,张焱秋等.探索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326-327.

[10]祁海霞,聂凤莉.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155-156.

[11]周海艳.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的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6):178-179.

[12]何转好,陈懿渝,吴善霞.浅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其注意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34-335.

[13]尚小玲.心血管急症院前急救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5):155-156.

[14]苏登科,刘小平,王东.院前急救在心血管急症患者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137-138.

[15]孙宏.危重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3(18):84-85.

[16]谭巧.142例心血管急症院前护理回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4):123-123.

[17]郑慧敏.内科病人危险症状的急救护理对策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7):159-160.

论文作者:赵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心血管急症急救护理进展论文_赵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