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论文_王海霞

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论文_王海霞

王海霞 (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1 5 0 0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的急症情况下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 年1 月~ 2012 年1 月期间收治的12 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干预12 例患者生命危象均成功得到救治。结论 急诊护理在患者发病时应做到有效、快速,才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律失常 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235-01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电冲动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心脏跳动次数或节律异常的一大类疾病,可分为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中某些类型需急症处理,否则危及患者生命。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1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4 例,年龄在38 ~ 68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7 岁。其中因房颤

1.2 方法与结果:室颤发生后在其他治疗进行的同时给予利多卡因1 ~ 4mg/min 静脉点滴,维持心脏的电稳定性,以利除颤及预防复发。室颤期间,组织灌注不足,可引起无氧代谢性酸中毒,常规给予4% 碳酸氢钠100 ~ 200ml 纠酸。结果: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干预12 例患者生命危象均成功得到救治

2.护理措施

2.1 救治护理:AMI 溶栓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时,病情变化快,抢救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一般溶栓治疗开始前,在病人同一上肢建立双静脉通道( 留另一上肢方便测量血压),其中一条通道选用静脉套管针,在套管针与输液管之间连接三通装置,另一条静脉通道,可以根据其血管情况选择。其优点在于:保证溶栓药物按时输入。保证多渠道的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使病人在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溶栓治疗的病人需反复抽取静脉血,以测定心肌酶的变化,判断溶栓是否成功。而反复穿刺抽到静脉血,既增加病人痛苦,又增加了局部出血的并发症。采用静脉套管针三通处取血,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反复穿刺采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及对血管的损害[1]。

2.2 溶栓治疗配合及护理:AMI 病人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胸闷等不适,常有濒死感,使其紧张不安、焦虑、恐惧。因此到病人家中,首先观察其心理状况及精神状态,使用语言与非语言交流( 对于因病痛影响暂时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可采用非语言交流的方式) 相结合的方法,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一边测量血压,一边向病人介绍:“我是医院急诊科的护士,为您治疗的是李医生,请您不要着急”。

溶栓治疗时,一般在病人同一上肢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用静脉套管针,以保证溶栓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静脉通道,可以根据病人血管情况选择、方便多渠道的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另一上肢用于测量血压。溶栓药物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00 ~ 200 万U 溶于生理盐水100ml 溶液中,按要求30min 内输入,其中前10min 输入总药量的2 / 3,后20min 输入总药量的1 / 3。

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溶栓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出血、低血压状态、过敏反应、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及心肌破裂等。护士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倾向,及时报告并做好抢救准备。

2.3.1 出血: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 约11% 的病人出现出血并发症,因此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 穿刺局部有无出血,病人意识、瞳孔对光反应及瞳孔异常变化,有无呕吐等,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病人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以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并注意观察病人尿及分泌物等的变化。溶栓治疗的病人,尽量减少肌内注射,避免出血及影响对心肌酶的观察。

2.3.2 心律失常:AMI 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灌流时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报道前壁梗死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多为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加速室性自主心律、室速、室颤等。下壁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多发生窦缓、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在溶栓过程中,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AMI 病人心电图变化规律及常见心律失常图形,对病人采用心电图监护仪连续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且标上时间, 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2.3.3 低血压:低血压时可由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所致,也可能与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性损伤、血管扩张药及合并出血等有关。因此应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在溶栓进行的30min 内, 10min 测量一次血压,溶栓结束后3h 内,30min 测量一次,之后1h 测量一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

3.讨论

有些AMI 病人收缩压在12kPa 左右并伴心动过缓,此多为暂时性低血压状态,一般只要做到及时给氧,处理疼痛,适量给予阿托品及抬高肢体或扩张血浆容量( 无肺瘀血) 即可纠正,另外监护测血压还可以及时发现病人有无出血征象[2]。

转运搬动病人注意平稳、动作轻柔、迅速将病人送达救护车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快速接通氧气,检查静脉输液管,防止扭曲、移位或脱落,并连接心电监护仪,全程持续监测病人途中心电图变化。密切监测病人病情,如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等。同时备好除颤器、吸引器和气管插管物品等。

溶栓治疗和急救药品准备齐全、急救仪器处于良好的功能状况、救护车随时出发,是AMI 病人尽早开始溶栓治疗的前提。熟练敏捷的现场急救技术,细致的病情观察、监护、正确转运时机的选择及途中监护均是院前溶栓治疗成功的保证。时间就是生命,院前溶栓治疗可大幅度缩短溶栓滞后时间,增加AMI 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琳峰, 杨晖, 何蓓芳.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3 年10 期.

[2] 陈茹, 刘彬玉.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护理[J]. 护理研究,2004 年18 期

论文作者:王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论文_王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