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多年的市政道路施工和管理经验,分析了其质量控制的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并给出了控制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土方工程控制
随着国内经济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对道路施工技术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对市政道路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工程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其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施工的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操作不很规范,就容易造成了一些质量缺陷,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质量管理的各个要点及有关方法措施我总结如下:
1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市政道路施工工程质量控制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1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也相对的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也是如此。然而受我国传统施工管理习惯的影响,市政道路施工中也存在质量管理方式落后、施工质量通病频发的现状。在对其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施工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施工质量频发的主要原因。部分地方领导缺乏对现代市政道路工程的研究,在对其进行质量管理上还存在许多空白。
1.2质量管理意识不够强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质量意识较淡薄,只重视工程的最终结果和经费开支,对市政道路工程只要求其进度,而忽视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在部分地方还没有对现在国家在建筑领域实行的监理制度有正确的认识,忽视监理制度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对施工质量监管的实际作用置之不理。有些地方政府往往是为了应付国家的相关政策而实行的,在实行监理的过程中只是做一些名义上的行为,如在相关的文件上进行签字盖章,从而来应付相关主管部门的检查,得到相应的质量合格而已。这样的意识和决策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先天不足的隐患,在工程的质量上得不到保障。
1.3违规现象的存在
市政道路工程的业主多为政府主管部门,因为涉及政府年度工作成绩,常常会出现领导干预工程、违规操作、缺乏市场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临时成立的指挥机构人员部分来源于所属的工程承包单位,甚至业主、设计与承包单位为一家的现象,其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施工过程中违反《建筑法》的转包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施工不规范。
1.4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有待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虽能吃苦耐劳,但他们缺乏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缺乏对市政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从而增加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
2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施工设计方案
设计本身要规范,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结构方案要合理、计算准确。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幅调整路线、管线布置冲突、道路刚竣工就破路埋管等现象。
2.2提高人员素质
要树立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的法制观念,间接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在选择技术人员时,要保证技术责任人的资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持证作业。其次,认真审查认定下级分包单位,做好质量管理技术交底工作,使各级项目参与人员都能够明确职责和义务,对各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和技术教育培训。
2.3加强现场施工的监管力度
市政道路施工的监管主要是现场施工时的监管工作。在监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禁出现讲人情现象。对于某些技术工作岗位,要进行施工人员相应的技术考核,考核不通过则取消其施工资格。在施工监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合理地进行监管制度的建立,保证监管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加强管理,对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要形成闭环。根据一线技术人员反映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落实到施工单位的基层班组、作业面。为确保实施过程各工序紧密相扣、各专业同步交叉作业,工程项目部应加强协调力度,合理安排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实施交叉作业,一环紧扣一环,使工程建设呈现出紧张有序、质量进度协调、各分项工程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4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措施
混凝土搅拌之前,必须按设计配比各种材料的际用量,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应进行适当调节。拌制混凝土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监督与抽检,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如采用平板展捣时,展捣要均匀、到位,但防止过度震荡,砂浆层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扭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即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如果连续浇筑很长,锯缝设备不足时,可在1/2长度处先锯,之后再分段锯。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麻袋)覆盖,浇水养护,粗盖少于14天,防止强风和曝晒。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5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环境控制
市政道路建设中,如果一个环节因素出了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所以应该根据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针对所在地点的气候条件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选择相应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依据国际环境质量标准,编制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方案,制定环境规划,加强学习,提高环保意识,明确职责,加强监督,防止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综合上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为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渗透到工程的各个方面,要求管理人员以负责认真的态度严格实行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使工程所有细节都能得到可靠保障,进而将一切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建设出高质量的市政道路,为城市、政府及施工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周昭光.浅谈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09,(8).
[2]韩杰浩.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29).
论文作者:李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序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