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命价值理论分析及其现实意义_人生观论文

邓小平生命价值理论分析及其现实意义_人生观论文

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意义论文,人生价值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其评价的根本观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世界观在人生目的、意义等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理想的选择和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

人生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核心是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人的问题。

邓小平的著述中很少直接使用人生价值这一术语,但是,他对于人生哲理、人生道路等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并且提出和阐发了关于正确理解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系列基本原则。邓小平的人生价值思想融合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针。

一、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基本构架和主要特点

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个理论的基本构架为:

(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及其利益作为观察、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灵魂。之所以如此说,一是人民利益是形成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最基本、最初的动因。邓小平曾在回顾改革的初衷时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邓小平理论正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形成的。二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都是建筑在人民利益基点上的。他在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分析、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论述、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社会主义的根本和首要任务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定、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等问题上,都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最关切的地位。他一再谆谆告诫全党,要对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负责,要发展经济,使他们生活得更好,为此应该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三是在经历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再三考虑的问题仍是取信于民,提出“需要聚精会神地做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并把他的这段取信于民的话作为他的政治交待郑重地交托给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可见,在邓小平心目中,人民利益是他思想行动的最高主宰。四是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衡量一切言行对与不对、当与不当的标准,这个标准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把人民利益作为观察、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生动地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灵魂。

(二)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坚持集体主义,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核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①]。他还一再地说,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采取的各方面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这些话把邓小平人生价值的目的说得非常明白,其目的就是引导人们着眼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在这一奋斗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每个人只有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人生价值观,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坚定地、创造性地完成历史赋予的这个崇高使命。

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必然崇尚、坚持集体主义。为了在新形势下坚持集体主义,邓小平在他的论著中对集体主义作了系统阐述。他在要求按照集体和个人协调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机结合的基本精神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同时,提出更要从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矛盾的立场出发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他指出虽然社会主义集体和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从本质上说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不仅因为真实的集体代表着集体中所有个人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还因为集体利益本身就是个人根本利益的存在形式。因此,邓小平强调“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②]为全面贯彻实行集体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目标指明了方向。

(三)竭力弘扬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主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人生追求。这种爱国主义在今天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习邓小平文选,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邓小平是把他对祖国的态度、把爱国主义作为人生价值的基本主题的。围绕这一主题,邓小平一是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视作民族独立和建设国家的精神支柱,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③]二是不容对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问题进行讨价还价,指出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④]在这一生动比喻之中,洋溢着邓小平极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三是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坚定不移,当邓小平1984年6月正式提出“一国两制”设想时就重申:“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⑤]四是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针对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论调,指出难道国家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五是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当做立足点,指出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中国任何一个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都会垮台的,中国人民不会原谅的。六是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使得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论述,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集中的体现。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是激励我们创造有价值人生的强大动力。

(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实现途径。实现璀灿的人生价值不能只凭美好想象,只有通过艰苦奋斗,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邓小平在他的论述中十分突出强调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指出“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⑥],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⑦]他还指出“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⑧]他批评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的情况,认为只能提倡与我国生产力相适应的消费。

邓小平还从我国国情出发,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升华到了理论高度,一是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1980年元旦,邓小平在政协讲话,讲了“四个保证”,其中一条就叫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实现我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指出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人民要有理想,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三是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手段和途径,他多次指出,我们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奋斗。

(五)确立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重大目标。确立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的重要观点,也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重大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一是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原则、特点和本质,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⑩]二是指出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指出不可能一起富、一步富,只能从我国客观条件出发,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先富起来,以正确政策引导,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他在1985年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讲到“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11)邓小平的通过部分人先富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思路为党的一系列文献所肯定,是党的重要政策。三是明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讲到“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12)正因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价值,从中国的具体客观条件出发的,所以,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正在切实地一步一步地成为现实。

(六)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实践,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重要层面。一个人对于理想人格的憧憬、塑造、追求,是其人生价值思想的反映。因此,邓小平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其实践,组成了其人生价值理论的重要层面。这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为:一是时刻不忘人民,不忘人民的利益得失,不忘人民的疾苦痛痒。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不论是身处逆境,还是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一以贯之,“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13)这可以说是邓小平一生思想、行为、追求的写照。二是意志坚强,行动果断,敢做敢为。这突出地表现在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新路的问题上,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4)三是作风朴实,不讲空话,崇尚实干。邓小平一贯反对形式主义,主张多干实事,多做少说。他文风朴实,淋漓痛快,既精练,又管用,从不说空话。他一贯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从形式主义中摆脱出来,腾出时间多办实事,多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四是目光远大,胸襟开阔,从大局出发。他提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自己带头身体力行;他不计三上三下个人恩怨,在全党进行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他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博大胸怀处理中苏、中美国家关系;他在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作的政治交待中,特别强调新的领导机构,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所有这些,都是邓小平思想、品格、作风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理想人格追求的实践。

(七)尊重实践、实事求是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精髓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5)“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16)他恢复和确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性,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实践为标准,划清了一系列重要问题界限;他以探索性的实践为路径,探寻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与形式;他把实事求是看作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看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进而提出要敢于试验,大胆地闯等等。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引伸为人生实践的这些观点,为实现人生价值观指明了根本方向和途径。

人们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如何,归根到底是看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无助益。邓小平把人们对社会历史进步的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并把这种尺度同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结合起来。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针对一些人对改革开放存在的疑虑,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7)这一“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固然是衡量改革开放成败的判断标准,同时,由于这个标准体现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并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相一致,因而,我们把这一目标作为衡量人们对于社会历史进步的实际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科学的、恰当的。

(八)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是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重要特点。邓小平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18)他还认为,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真谛就在于他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当前阶段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把今天的目标与将来的目标有机联系起来。他本人就是一位把崇高理想与当前实践结合起来的典范。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坚持艰苦奋斗与适度消费的统一,理性批判与实践检验的统一,价值目标与价值手段的统一等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指导人们行为方式的原则,集中体现了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的主要特点。

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是我们极为珍贵的思想财富。这个理论不仅包含着上述人生价值观的一系列原则和内容,而且还包含着有关荣辱观、生死观、幸福观等方面的许多人生哲理。正是这样一个形成有机整体的人生价值理论体系,教育、培养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人物。正是有了这样的民族脊梁,才赢得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大业的不断胜利,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以邓小平人生价值观理论为指导,坚持人生价值的正确导向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我们社会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是我们党历来提倡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引起了人们思想观点的连锁反应,使原来奉行的人生价值观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邓小平人生价值理论正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面对新情况、紧扣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引导我们冲破层层思想迷雾,坚持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光辉指南。

(一)坚持和倡导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体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关系的义利观,是人生价值的核心。社会主义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文明,还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精神文明,创造出更加健康、和谐、美满和美好的生活。邓小平认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是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统一论者。我们走过的历程从两个方面向我们昭示:如果只讲精神追求,不讲物质追求,只讲义,不讲利,人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据,社会就难以发展,义也就无所依托,这样的苦头,我们曾经吃过不少。如果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无视高尚的精神追求,只讲利,不讲义,人人唯利是图、斤斤计较,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生就会被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所窒息。

邓小平在强调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的同时,明确指出“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19)并严肃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20)因此,在当前条件下,我们应当摒弃把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对立起来的观念,树立义利统一、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统利的价值观念。当我们走出了“以义代利”的误区后,决不能再步入“见利忘义”的更大误区。

(二)坚持和倡导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反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个人想要得到健康发展,就要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若不通过集体的奋斗,个人的价值就是虚幻的。集体主义本身就包含着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应自加约束,在特定条件下要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一度在集体主义的问题上出现过一些偏差,那就是片面地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对个人的正当利益重视不够,因此,曾在某些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出现损害个人正当利益和压抑个人积极性的情况。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由我们在理解和实践上的片面性造成的。

邓小平关于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人生价值观告诉我们,只要公有制为主体不变,集体主义就不会过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要引导人们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集体主义不存在“修正”、“改造”和“重建”问题。只要我们正确理解集体主义,就不会对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疑问和非议,就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主义的关系,自觉抵制和反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三)坚持和倡导艰苦创业的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的价值观。邓小平人生价值观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因为这种精神适合我国国情,也因为这种精神符合中华民族勤劳节俭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一种勤奋努力、敬职敬业、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崇尚节俭的精神品德和境界。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人们去当苦行僧、清教徒和实行禁欲主义,也与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可能生活得好一些、质量高一些并不矛盾。近些年来,一些人滑落到享乐主义泥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国家和社会稳定带来很深的隐患。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我们没有任何条件可以搞高消费、高享受,只能提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只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因此,我们当前要抵制那种落后、腐朽、奢侈的“愚昧消费”,反对穷奢极欲的享乐主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即使以后我国富裕了,我们也决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提倡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我们一定要坚持邓小平倡导的艰苦奋斗创业的人生价值观,使艰苦奋斗兴邦、奢侈腐败亡国,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

(四)坚持和倡导远大理想和当前实践相联系的价值观,反对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没有理想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理想难以有有价值的人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许多代人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一步步地实现。把远大理想与当前阶段实践统一起来,把今天的努力与将来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邓小平倡导的中国有觉悟先进分子的人生价值观。

近些年来,一些人对讲理想、讲信念不感兴趣,在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问题上,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认为理想是虚幻而遥不可期的,抓住眼前实惠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由此造成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和卑鄙肮脏的唯利是图,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更有人认为,当前应当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现实出发,不必坚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否定人生价值导向的一元性。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恰恰相反,正因为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这样一种现实,我们就更有必要对全社会进行积极的一元化的人生导向,并使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以抵制那些违背广大人民利益、腐蚀人们思想、污染社会风气的错误价值观念在社会上流行,以保证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健康顺利进行。否则,就会带来非理性主义和分散主义的种种混乱,使人民群众丧失共同理想和精神凝聚力。

(五)坚持和倡导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价值观。邓小平倡导的具有崇高理想和崭新时代内容的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告诉我们,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相连,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的出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的光明前途要靠祖国的每个儿女去争取。在此基础上,要努力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由朴素的民族情感升华为民族的理性良知。这对于开放了国门的今日中国是极为重要的。十多年来,由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同世界交往逐渐增多,生活环境和思想起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盲目羡慕资本主义国家,在同外国人交往中不顾国格和人格。还有人为了一己之利不惜出卖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和尊严。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甚至出现了贬低爱国主义历史人物、褒扬殖民主义言论等情形。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人生价值观。否则,我们就有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腐蚀的危险。

(六)坚持和倡导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的价值观。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应该是有差别的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与现实国力基础决定了我们只能这样做。这种差别的存在是为最终消灭差别准备条件。但这种差别应该是合理的差别,实现合理差别,既要破除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当前,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此,应该积极制订和完善一些政策来加以解决。但是,我们现在应该继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目的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为最终共同富裕,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铺平道路。在共同富裕的问题上,也必须以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为指导。

注释:

[①][③][④][⑤][⑧][⑨][⑩](11)(12)(14)(15)(1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3、12、59、306、172、373、142、111、372、382、372、154页。

[②][⑥][⑦](16)(18)(1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7、217、257、45、175、337页。

(13)《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80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邓小平生命价值理论分析及其现实意义_人生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